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的差异.方法 对104例(106只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1例(104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非超声乳化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等于或大于0.8者或以上者占54.72%,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大于0.8者或以上者占83.02%,角膜水肿占54.72%,虹膜损伤占34.91%;而超声乳化组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第一天等于或大于0.8者占74.04%,术后一周裸眼视力等于或大于0.8者占97.11%,角膜水肿20.19%,虹膜损伤7.69%.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较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后组织反应轻,组织损伤小及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青光眼手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只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青光眼手术,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8只眼,联合小梁切除术6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2只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68.7%,明显提高者占93.8%。14只眼(87.5%)术后眼压正常。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青光眼手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远期视力提高明显,眼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79只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三天裸眼视力≥0.5者35只眼(44.3%)。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65.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不需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西藏高原地区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10/2015-01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413例413眼,随机分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乳组)200例200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213例213眼。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5 d裸眼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5d两组患者裸眼视力≥0.5分别为小切口组150眼(70.4%),196眼(92.0%),超声乳化组156眼(78.0%),185眼(92.5%);与小切口组相比,超乳组术后1d与术前视力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和超乳组术后5d与术后1d裸眼视力差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3)。核硬度Ⅰ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与小切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核硬度Ⅱ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P<0.01);核硬度Ⅲ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 P<0.01);核硬度Ⅳ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与小切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硬度Ⅴ级白内障患者,术后超乳组视力≥0.5患眼数与小切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切口组与超乳组患者角膜水肿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切口组与超乳组患者虹膜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老年性白内障仍是西藏地区白内障患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超声乳化组核硬Ⅱ、Ⅲ级的白内障患者术后1d 视力提高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显著,而核硬度Ⅰ、Ⅳ、Ⅴ级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在术后5d视力、角膜水肿、虹膜反应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没有条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情况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同样可以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清  岳辉  彭满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79-2380
目的:回顾性分析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5例235眼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d裸眼视力≥0.5者156眼(66.4%);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200眼(85.1%),所有患者全部脱盲,脱残225眼(95.7%)。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59例(6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下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6者46只眼(76.7%),≥0.3者55只眼(91.7%),术中后囊膜破裂2只眼,术后角膜水肿21只眼。结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不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冯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38-163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148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房稳定,无1眼因前房波动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0.5者114眼(77.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易于操作、快捷,并发症少且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术后视力。方法 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 2组 ,A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B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观察术后第 1天、3 0天的视力。结果 共观察 2 3 0例 ,2 3 0眼。A组 13 4眼 ,B组 96眼。两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 (Uc =1 0 68,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 5 0例 (6 2只眼 )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结果 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 5 2只眼 (84 % ) ,术后 1月矫正视力≥ 0 .5者5 3只眼 (85 % ) ,角膜散光平均为 0 .75± 0 .2 5 D。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 ,切口小、娩核容易、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285例285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265眼(93.0%),≥0.5者245眼(86.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易于防止和处理术中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3例263只眼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 术后第一天视力〈0.327例(10.27%),0.3-0.8224例(85.17%),〉0.812例(4.56%).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37例(2.66%),0.3-0.8220例(84.65%),0.6-0.8127例(48.29%),〉0.836例(13.69%)。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3.04%);术后角膜水肿22例(8.37%),前房出血3例(1.17%),葡萄膜炎2例(0.76%),暂时性高眼压4例(1.52%),角膜顽固性上皮脱落1例(0.38%),瞳孔轻度变形3例(1.14%)。结论 该手术安全可靠、成本低、方法简单、效果快且稳定、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Lu Y  Shi X  Yu F  Guo H 《眼科学报》2010,25(1):31-33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向超声乳化术转型中的技术转变.方法:对2009年4月-2009年12月"光明工程"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转型期193例193眼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43例48眼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日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的比例高于治疗组(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及术后第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5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比率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向超声乳化术转型中,因技术差异较大,发生后囊破裂和角膜内皮水肿的几率较高,转型此手术要有熟练的显微手术基础、处理并发症的能力和一定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西藏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方法 对西藏地区接受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278例,分析年龄、核分级、术式(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度数、角膜水肿部位等对术后视力改善的影响.视力采用LogMAR视力.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结果 (1)单因素分析:术式:超声乳化术组术后较术前视力改善(平均视力差) 0.92±0.4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组平均视力差0.83±0.46,两种手术方式对视力改善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80-年龄组分别与40-、50-、6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部位:弥漫性水肿(平均视力差0.52±0.42)较中央部位水肿(平均视力差0.70±0.44))对视力改善影响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年龄、角膜水肿部位均对视力改善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视力提高程度无明显差异,因此在西藏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条件,包括经济状况和医师具备的手术水平,来选择术式,以使患者获得最佳有用视力.(2)年龄为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善的影响因素之一,随年龄增加视力改善减少,而西藏地区就医条件有限,故在西藏地区更应重视白内障的普查,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3)在角膜水肿分级无明显差异的基础上,弥漫性水肿较中央部水肿对视力改善影响更大,因此在术中应谨慎操作,尽量避免角膜内皮广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控制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ntraoperative floppy iris syndrome,IFIS)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服用坦索罗辛≥2周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微切口组和标准切口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通过1,8 mm微切口和2.6 mm标准透明角膜切口行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IFIS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手术并发症,术后1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微切口组分别为0.83±0.12、0.86±0.10、0.89±0.11,标准切口组分别为0.71 ±0.12、0.75 ±0.11、0.83 ±O.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切口组裸眼视力均优于标准切口组.微切口组IFIS的发生率为60.0%,标准切口组IFIS的发生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IFIS发生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IFIS发生的严重程度低于标准切口组.结论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具有IFIS发生风险的白内障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評價鞏膜隧道自閉式切口白内障超聲乳化術的方法和療效。方法 采用6mm反眉狀隧道小切口,對1000例(1082只眼)老年性、并發性、先天性和外傷性白内障行超聲乳化術。结果 術后3天、1個月、3個月和6個月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0.5者,分别占56%、80%、81%和83%。結論 鞏膜隧道自閉式切口白内障超聲乳化術具有術后早期恢復視力和减少角膜散光的優點。  相似文献   

16.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Yao K  Wang W  Wu W  Tang XJ  Li ZC  Jin CF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0):903-907
目的 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9例(89只眼)随机分为2组.微切口组: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45例(45只眼);小切口组: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例(44只眼).取随访资料完整者,微切口组40例(40只眼),小切口组40例(40只眼)进行分析.分别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检查并记录视力、角膜内皮密度、中央角膜厚度,手术源性散光.采用两均数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所用EPT和A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9,P=0.882;t=-0.769,P=0.444).术后1d,微切口组裸眼LogMAR视力0.16±0.14优于小切口组0.23±0.1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2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9,-1.437,-1.585;P=0.146,0.155,0.117).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增厚程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同轴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2±0.28)D,(0.48±0.28)D,(0.47±0.25)D,(0.40±0.24)D;同轴小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27±0.65)D,(1.18±0.59)D,(1.02±0.56)D,(0.79±0.4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40,-7.247,-5.779,-4.788;P =0.000,0.000,0.000,0.000).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于1周后明显下降(t=2.517,P=0.014)并趋于稳定,小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则于术后1个月出现明显下降(t =2.105,P=0.038).结论 同轴1.8mm微切口与传统的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且散光状态更早稳定,对术后视力早期恢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双手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常规同轴小切口超卢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80例(280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双手法微切口超卢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微切口组,146只眼)和常规小切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34只眼).分别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超声乳化时间和平均功率,计算绝对超卢乳化时间(绝对超声乳化时间=超声乳化时间×平均功率),检查患者术后1 d和3个月的视力、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房水闪光值,以矢量法计算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源性散光,并观察手术并发症.采用两均数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切口组的超卢乳化时间、平均功率以及绝对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0.76±0.36)min、10.93%±4.78%及(8.99±7.23)min,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F=4.649,30.072,21.837;P<0.05).术后3个月,微切口组的手术源性散光[(0.37±0.32)D]显著低于小切口组[(1.28±0.7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31,P=0.000).两组术后1 d和3个月的视力、房水闪光值、角膜内皮丢失率和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手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以降低超声能量释放,提高乳化效率,并可减少手术源性散光,提高手术疗效;但与传统同轴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并未能进一步减少眼内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2例172眼,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疾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麻醉按白内障手术常规。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后各期视力恢复情况:172例172眼手术后1wk;1,3mo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wk,裸眼视力>0.5(93%),>0.8(7%)。术后1mo,视力>0.6(24%),>0.8(43%),>1.0(33%)。术后3mo,视力>0.8(29%),>1.0(7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易于防止和处理术中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乡镇中心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目前眼科常用的手术仪器设备,巩膜隧道刀和角膜穿刺刀等,对126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视力≦0.3占16.6%,0.3~0.8占76.19%,≧0.8者占7.14%.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眼,占4.76%.术后角膜水肿23眼,占18.25%.结论 乡镇中心医院设备条件有限,但只要准备充分,严格按手术常规操作,开展该手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