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CR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易患因素,中心静脉置管(CVC)留置时间≥7d。分离得到34株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24株/34株)为主。3例患者拔管2~3d后体温降至正常,余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0~14d,12例死亡。结论:CRC的发病机制以肠源性菌群失调、真菌移位为主,及时恢复胃肠粘膜功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肠外营养过程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SAP病人。结果  189次中心静脉插管中有 5 1次导管尖端培养阳性 (2 6 9% ) ,共培养出致病菌 6 9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 35株 ,占5 1% ;革兰阳性菌 2 8株 ,占 4 0 % ;真菌 6株 ,占 9%。多重导管感染 7例 ,占 13 7% ,多重导管感染病人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 [(2 8 9± 12 3)dvs (2 0 4± 10 6 )d ,P <0 0 5 ]。根据临床表现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5例加用抗真菌药物。治愈 4 8例 ,死亡 3例。结论 SAP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 ,需减少肠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们对我院中心ICU 20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12月期间我院中心ICU共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208例。其中单腔导管165例,多腔导管43例。留置时间1-33d,平均9.3d。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14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4例,大手术后3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血液系统疾病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单腔导管感染8例,感染率4.85%,多腔导管感染6例,感染率13.95%。14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共培养出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5株,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株,白色念珠菌1株。分别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氟康唑等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时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惠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定植病原体及药敏情况。方法:对疑似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成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病人临床资料、置管时间、部位和目的,导管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结果:651例病人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为63(18~97)岁,累计置管762例次,中位置管时间为11(2~122)d。中心静脉导管病原体定植率为16.0%(122/762),共培养出134株病原体。肠外营养病人导管病原体定植率明显高于非肠外营养病人(18.8%比13.1%,χ2=4.662,P=0.032)。在导管定植病原体中,革兰阳性球菌占70株(52.2%),以溶血性葡萄球菌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45株(33.6%),真菌19株(14.2%)。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最常见的中心静脉导管定植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全肠外营养病人更易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病原体定植。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脓毒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Wu H  Wu Z  Jin D  Xu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51-653
目的 了解导管相关性脓毒症(CRS)的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1993年2月至1997年12期间发生的5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CRS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大多数和细菌均有产高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的敏感度达93.3%,革单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敏感率皆为51.7%。结论 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145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5次中心静脉插管中有40次导管尖端培养阳性(27.6%),共培养出致病菌5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28株,占50.0%;革兰氏阳性(G+)22株,占39.3%;真菌6株,占10.7%。多重导管感染6例,占15.0%。治愈39例,死亡1例。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全程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与护理,减少肠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1997~2001年对41例危重症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远端培养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导管培养阳性中常见致病菌有真菌(21/41),G^ 球菌(12/41)及G^-菌(8/41)。41例中心静脉插管感染中.45.6%的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的病人;60.9%的病例发生在胃肠道功能不全需静脉营养的病人;70.8%的病例发生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58.5%的病例血培养同样致病菌阳性。结论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真菌和葡萄球菌;尽量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并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对防治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发热的主要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500例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30例留置导管期间出现发热,常规拔管后发热消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多发生置管后3~10 d,导管尖端可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7/30)、真菌(8/30)及革兰氏阴性杆菌(5/30);30例中66.7%的病例发生在胃肠道功能不全需静脉营养的病人;76.7%病例在普通病房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23.3%病例在手术室行该操作。结论导管相关性发热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尽可能选择无菌环境行插管操作对防治导管相关性发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肠瘘患者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肠瘘患者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细菌菌谱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收治的使用腔静脉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TPN)的肠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肠瘘患者,共进行了358次腔静脉置管,腔静脉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的有88次(24.6%),腔静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6.9±13.0)d。88次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尖端共培养出95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56.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5株,占36.8%;真菌6株,占6.4%。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临床表现,有16例患者更换了抗生素,4例改用抗真菌药物,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肠瘘患者,腔静脉感染仍是实施静脉营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积水潭医院烧伤感染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近期的烧伤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从笔者单位492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粪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292株,分离率最高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82.5%;革兰阴性菌372株,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11.1%)。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分别为60.8%和42.9%。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仍需不断监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176,000例医源性感染,其中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的脓毒症(ORS)占50,000例。因此,该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对CRS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一、发病率 CRS的发病率与诊断标准、置管时间长短、选择的静脉和置管方法等有关。文献报告单腔导管的发病率为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 方法 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8天再次更换敷贴。试验组在第7天、对照组在第8天更换敷贴时对敷贴下皮肤进行采样,比较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差异性。 结果 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培养了228个采样点,其中61个采样点(26.75%)出现阳性结果;两组间各采样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结论 在严格无菌屏障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不会增加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原困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8例行48次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尖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阳性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鲍蔓不动杆菌1例,铅黄球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感染率10.3%(5/48)。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高渗静脉液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及抗生素技术的应用等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透明薄膜敷料与水胶体透明敷料预防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效果,为合理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外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70例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观察组(240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对照组采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皮肤病原菌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以及皮肤病原菌定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感染发生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可以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的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7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患者的原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病原菌分布。结果: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年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缩短留置时间可减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内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比较排位前7位细菌的耐药特征。结果:67例CRBSI患者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40株,占49.2%;革兰阴性(G^-)菌38株,占46.9%;真菌3株,占3.7%,引起CRBSI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菌阴性葡萄球菌(27株,33.3%),鲍曼不动杆菌(12株,14.8%),肺炎克雷伯菌(9株,11.1%),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9.9%),铜绿假单胞菌(7株,8.6%),大肠埃希菌(6株,7.4%),G^+菌中对碳青霉烯菌类最为敏感。结论:近3年来ICU内CRBSI患者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并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致病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腹膜透析中心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1)203例次PDAP培养阳性率为59.1%,共培养出致病菌124株。124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8株,占54.8%;革兰阴性杆菌28株,占22.6%;革兰阳性杆菌12株,占9.7%;奈瑟茵属5株,占4.0%;真菌11株,占8.9%。其中耐药菌株54株,包括多药耐药菌50株,泛耐药菌4株,本中心PDAP患者尚未培养出全耐药菌。(2)药敏结果: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较高的前3种药物为:利奈唑胺100%,莫西沙星95.8%,万古霉素95.2%。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前3种药物为:阿米卡星85.7%,亚胺培南82.1%,左氧氟沙星75.0%。(3)转归:PDAP患者总治愈率为77.3%。结论PDAP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药物减少,临床医牛府采取多种措施延缓致病菌耐药件。  相似文献   

20.
短肠综合征(SBS)患者需严格依赖中心静脉途径提供TPN,而静脉导管性败血症发病率较高,常需拔除导管,影响TPN供给。本文将匹茨堡儿童医院治疗的导管性败血症患儿分成三组:(1)SBS组,20例病人;(2)非-SBS组,33例手术婴儿,原发病诊断与SBS组相似,接受TPN至少21天,本组败血症发病率与SBS组对照;(3)儿童导管性败血症组,46例病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