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促酰化蛋白 (ASP)浓度 ,并探讨血浆ASP质量浓度与血脂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ASP浓度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指标 ,并分析ASP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⑴糖尿病组AS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⑵糖尿病组血浆TCh、TG、HDL c、LDL c、ApoA、Apo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⑶ASP与BMI、TCh、TG、LDL、ApoB10 0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r =0 32 ,P〈0 0 1;r =0 35 ,P〈0 0 1;r =0 2 1,P〈0 0 5 ;r =0 2 9,P〈0 0 1;r=0 32 ,P〈0 0 1)。结论 血浆ASP的异常与 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源性激素促酰化蛋白浓度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促酰化蛋白与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收集冠心病患者62例,正常健康者47例,记录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和血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促酰化蛋白浓度,并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l和载脂蛋白B100水平。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促酰化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10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促酰化蛋白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2,p<0.01;r=0.36,p<0.01;r=0.20,p<0.05;r=0.31,p<0.05;r=0.45,p<0.01)。结果提示,促酰化蛋白参与了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血浆促酰化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源性激素促酰化蛋白浓度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促酰化蛋白与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收集冠心病患者62例,正常健康者47例,记录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和血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促酰化蛋白浓度,并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100水平.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促酰化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10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促酰化蛋白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2,P<0.01;r=0.36,P<0.01;r=0.20,P<0.05;r=0.31,P<0.05;r=0.45,P<0.01).结果提示,促酰化蛋白参与了冠心痛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血浆促酰化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促酰化蛋白与促酰化蛋白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酰化蛋白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是调节脂肪功能与脂肪储备的关键因素之一。促酰化蛋白与其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在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包括蛋白激酶C途径)参与下,可调控细胞内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二酰基甘油转酰酶的活性,并影响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并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及成脂作用。同时,影响糖代谢,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促酰化蛋白代谢途径功能失调,将引起一系列脂质代谢紊乱,并认为与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浆中酰化刺激蛋白(ASP)、补体C3、C反应蛋白(CRP)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34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15例)和非肥胖组(19例),41例年龄匹配月经正常的妇女分为单纯肥胖组(21例)和正常对照组(20名),测定血中ASP、C3、CRP、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和总胆同醇(TC)水平.结果 肥胖PCOS组、非肥胖PCOS组及单纯肥胖组AS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4±10.9,34,8±9.9,35.1±14.0,24.8±7.8)nmoL/L,均P<0.05].肥胖PCOS组及单纯肥胖组C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2±1.2,2.5±1.5,1.1±0.7)S/L,P<0.05].肥胖PCOS组、非肥胖PCOS组及单纯肥胖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1±29.2,30.0±24.8,23.8±5.5,7.5±4.8)ms/L,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P、C3与体重指数(BMI)、CRP、FFA、TG呈显著正相关.CRP与BMI、FFA、TG、T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COS患者存在ASP、C3和CRP水平的异常且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ASP与C3不相关提示C3在向ASP转化中还受其他因素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浆促酰化蛋白(ASP)水平,探讨血浆ASP与体重指数、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47例、糖尿病组63例、冠心病组62例,记录每例被试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血浆ASP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①糖尿病组、冠心病组AS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ASP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2,P<0.01;r=0.24,P<0.01;r=0.19,P<0.01;r=0.35,P<0.01;r=0.10,P<0.05;r=0.29,P<0.01;r=0.32,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载脂蛋白B100、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舒张压最终进入方程,它们是影响血浆ASP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载脂蛋白B100的作用最大.结论:ASP参与了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血浆ASP水平可能作为估价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浆中酰化刺激蛋白 (ASP)及补体C3 与胰岛素抵抗 (IR)及血脂紊乱的相关性 ,探讨ASP与C3 可能参与IR的机制。 方法 根据体质指数 (BMI)将82例T2DM患者分为肥胖组 (BMI≥ 2 5kg/m2 )及非肥胖组 ,同时将 10 5名非糖尿病者分为单纯肥胖(Ob)组 (BMI≥ 2 5kg/m2 )及正常体重对照组。测定ASP、游离脂肪酸 (FFA)、空腹胰岛素 (FIns)、C3 ,空腹血糖 (FPG)、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结果 非肥胖糖尿病组 [( 6 7± 38)nmol/L]及Ob组患者ASP水平 [( 6 0± 2 9)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 [( 4 5± 2 1)nmol/L],肥胖糖尿病组ASP水平 [( 5 7± 33)nmol/L]也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肥胖糖尿病组C3 水平 [( 2 8± 1 2 ) g/L]显著高于对照组 [( 1 9± 0 9) g/L]及Ob组 [( 2 1± 0 9) g/L],Ob组ASP/C3 率 ( 0 7± 0 1)显著高于对照组( 0 5± 0 4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ASP与BMI、TC、FFA及FPG呈正相关 (r =0 191,P =0 0 0 9;r=0 14 6 ,P =0 0 4 9;r =0 132 ,P =0 0 5 ;r =0 14 0 ,P =0 0 5 ) ;C3 与FPG、FIns及HOMA IR呈正相关 (r =0 2 12 ,P =0 0 0 3;r =0 2 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正常人脂肪餐前后血液中酰化刺激蛋白(ASP)变化,探讨ASP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取18例正常人标准脂肪餐前及餐后2h外周静脉血,测定PG、Ins、TG、TC,酶联免疫法测定ASP及FFA水平。结果餐后ASP水平稍低于餐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空腹ASP(FASP)与BMI、FIns、FTG、2hTG相关,2hASP与2hFFA、FIns、FTG相关,餐后TG与FIns、FFFA、FASP相关。结论血浆ASP与BMI、Ins、TG、FFA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测定其血浆Fib和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1支、2支和3支病变组,观察其Fib及TC、TG、LDL-C、HDL-C的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血浆Fib水平与血脂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Fib及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Fib、TC和LDL-C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Fib、TC和LDL-C冠状动脉狭窄分数相关(r=0.666、0.378和0.429P<0.001)。Fib和LDL-C相关(r=0.534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的升高及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并且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血浆Fib水平和LDL-C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浆酰化刺激蛋白(ASP)和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将39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PCOS组和非肥胖PCOS组,42名健康孕龄妇女分为单纯肥胖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测定血浆ASP、瘦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ASP水平显著升高(P<0.01);单纯肥胖组和肥胖PCOS组的血浆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P<0.01),而非肥胖PCOS组与正常体重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非肥胖PCOS组和肥胖PCOS组的HOMA-IR显著升高(P<0.05;P<0.01 ).②在PCOS患者中,ASP与Fins、HOMA-IR成正相关(r=0.284,P=0.04;r=0.297,P=0.03);瘦素与BMI、Fins、HOMA-IR成正相关(r=0.677,P<0.01;r=0.609,P<0.01;r=0.588,P<0.01);ASP与瘦素不相关(r=-0.043).结论 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浆ASP水平显著升高;ASP、瘦素可能与PCOS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别测定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含量并探讨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成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血浆TM值。结果:UAP组及AMI组TM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711),但这两组TM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TM水平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以及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良好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与SAP的鉴别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促酰化蛋白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3T3-F442A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促酰化蛋白组(促酰化蛋白诱导分化)和对照组(无诱导分化剂)。在不同的分化时间点比较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分化率:采用^3H-油酸掺入法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总量。在诱导分化第0、1、2、4和6天收获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C/EBPδ和C/EBPαmRNA表达情况。结果促酰化蛋白可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转变,且分化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促酰化蛋白促进3T3-F442A前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合成,并增加细胞甘油三酯的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录因子C/EBPδ、C/EBPα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RNA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顺序,其中C/EBPδmRNA在3,1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中表达水平急剧升高,然后又迅速下降至很低;而C/EBPαmRNA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表达随着分化的进行而逐渐升高,且在分化晚期始终保持高水平的表达。结论新型脂源性激素促酰化蛋白具有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生物学作用,转录因子C/EBPδ、C/EBPα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时序性表达,可能是促酰化蛋白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的关系。采用荧光高压液相法测定 4 2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 2 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 )和 30例正常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 ,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但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性 (P >0 .0 5 )。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积分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单支组r=0 .937,P <0 .0 1;多支组r=0 .914 ,P <0 .0 1)。此结果说明 ,体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引颈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测定血浆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脂质和载脂蛋白(Apo)水平。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结果 冠心病组ApoE4/3基因型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ApoE4/3基因型携带者总胆固醇和ApoB水平高于其它基因型者(P<0.05),其它血脂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有明显作用,ApoE4基因携带者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变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关系。方法以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肝肾功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286,P=0.027)。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下降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仪测定4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总高半胱氨酸(tHcy)水平,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以40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CHD患者血浆tHcy和血脂的关系。结果显示:CHD组血浆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HD组血浆tHcy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CHD组女性的TG、TC、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CHD组男、女和对照组男、女性的血浆tHcy水平与TG、TC、LDL-C和HDL-C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检测了106例中老年冠心病患的血脂及SOD、LPO的含量,并与100例健康中老年人比较,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和自由基代谢异常对中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和SOD、LPO含量对中老年冠心病的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的150例研究对象分为CHD组(113例)和非CHD组(37例);根据狭窄冠脉支数将CHD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43例)、两支病变组(55例)和多支病变组(15例);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并根据结果将其进一步分为30分组(49例)、30~60分组(45例)和60分组(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HD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非CHD组(P0.05);CHD患者hs-CRP、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L/H)、TG/HDL-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非HDL-C(nHDL-C)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P0.01),hs-CRP、总胆固醇(TC)、TG、LDL-C、L/H、TG/HDL-C、AIP及nHDL-C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而升高。结论 hs-CRP配合血脂参数对高龄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periost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和52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erios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periostin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periostin蛋白水平除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  相似文献   

20.
李惠珍  李爱月 《肝脏》2004,9(3):184-185
肝脏是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中心 ,肝硬化程度与血脂、脂蛋白水平变化密切 ,为进一步探讨血脂、脂蛋白水平与肝功能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 16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 ,并分析血脂、脂蛋白水平与肝功能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的乙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166例 ,其中男 97例 ,女 69例 ,年龄为 3 4~ 69岁 ,平均 (4 9.7± 9.6)岁。按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议修订标准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B超或CT、胃镜检查确诊 ,部分患者经病理确诊。肝功能评估依据C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