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制备具有药物缓释作用的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探讨其体外对胰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为提高胰腺癌介入化疗的疗效提供新型制剂药物.方法 以吉西他滨和白蛋白为原料,通过去溶剂一交联方法 制备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吉西他滨药物浓度,MTT法检测吉西他滨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细胞毒性.结果 吉西他滨纳米粒的粒径为(156.2±2.2)nm,Zeta电位为(-20.4±1.41)mV,载药量为10.8%,药物释药时间为3 h;0.01~50μg/ml的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PANC1细胞抑制率为31%~44%,与同浓度吉西他滨对PANC1细胞抑制率26%~47%几乎等同.结论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制剂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将有助于胰腺癌介入化疗疗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沉默对吉西他滨介导的胰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及对吉西他滨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STAT3荧光素慢病毒及对照的海肾萤光素酶慢病毒感染6株胰腺癌细胞株(BxPC3、L3.6pl、CFPAC-1、MPanc-96,PANC1、MiaPaCa-2)及人胰腺癌导管上皮细胞株(HPDE),检测各细胞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6株胰腺癌细胞株STAT3基因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STAT3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6株胰腺癌细胞株STAT3及pSTAT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HPDE细胞,但胰腺癌细胞的表达量与其对吉西他滨耐药性及敏感性无明显相关.转染靶向STAT3的siRNA(siSTAT3)的BxPC3、MiaPaCa-2、PANC1、L3.6pl、CFPAC-1、MPanc-96细胞STAT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0±0.04、0.09±0.01、0.38±0.02、0.27 ±0.06、0.10±0.02、0.24±0.04,较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NC)细胞的表达量2.27±0.21、1.83 ±0.12、2.27±0.17、2.23±0.21、0.33±0.05、1.24±0.19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对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无明显影响.STAT3基因沉默可以增加所有6株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吉西他滨的杀伤效应增加了10%~15%.结论 STAT3表达水平同胰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沉默STAT3基因表达可增加细胞对吉西他滨耐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和高温下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1 μmol/L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PANC1细胞1h后,分别置37、42、45℃水浴锅孵育1h,再继续培养0、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V/PI染色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42℃及45℃孵育细胞24、48 h后的细胞增殖均较37℃孵育的细胞显著降低(0.96±0.05、0.88±0.03比1.05±0.02;1.28±0.04、0.94±0.04比1.49±0.09;t值分别为4.367、25.120、3.510、12.101,P值均<0.05),且45℃孵育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42℃孵育的细胞(t值分别为3.348、11.732,P值均<0.05).37、42、45℃孵育的吉西他滨处理的PANC1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125 ±0.064)%、(9.985±0.615)%、( 14.845±1.987)%,3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20、9.832、4.575,P值均<0.05).结论 温和高温可以增加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9(TLR9)在食管鳞癌细胞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系TE10、TE30和TE70上TLR9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E10细胞上TLR9的表达;用TLR9的激动剂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 10μg/ml分别作用TE10细胞12 h、24 h和48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 TE10细胞上有TLR9的表达;TLR 9激动剂CpG ODN作用于TE10细胞后不同时间均能明显促进TE10细胞生长(P<0.01).结论 TLR9激动剂CpG ODN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提示TLR9可能是食管鳞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抑制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增强人胰腺癌PANC-1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能力的研究.方法 针对FAK mRNA序列设计合成短发夹状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构建pRNAT-FAK重组表达载体,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通过RT-PCR分析其对PANC-1细胞内源性FAK表达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ANC-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PANC-1细胞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敏感性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Caspase 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 pRNAT-FAK重组质粒,并成功转染PANC-1细胞;RT-PCR证实重组质粒在mRNA显著抑制FAK基因表达(P<0.01);吉西他滨组及吉西他滨加pRNAT-FAK组细胞则检测出明显的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结果证明在和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下,pRNAT-FAK组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增高(P<0.01);Caspase 3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绀和阴性对照组.结论 pRNAT-FAK可抑制FAK在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中的表达,并增强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处理BXPC-3细胞(加药组)、0.04μg/ml吉西他滨作用24 h后用不同剂量X线照射(药物+照射组),另设单纯照射组。采用MTT法测定吉西他滨对BXPC-3细胞生长的药物敏感性,采用MTT法检测吉西他滨10%细胞抑制浓度(IC10),以IC10作为研究放射增敏效应的浓度进行放射增敏试验;集落形成法观察吉西他滨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吉西他滨浓度增加,细胞毒性更显著,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IC10为0.04μg/ml。单纯照射组平均致死剂量、外推数均高于药物+照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加药组细胞S期比例增高,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吉西他滨引起S期阻滞和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吉西他滨是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化疗耐药问题普遍存在并成为胰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核心信号通路之一,其异常活化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肿瘤干细胞的维持和自我更新等明确相关。目的:探讨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固有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和PANC-1,予吉西他滨、Hh信号通路抑制剂GANT61或激动剂purmorphamine处理,或吉西他滨分别与GANT61或purmorphamine联合处理,以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h、Smo、Gli1表达,CCK-8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FPAC-1细胞相比,PANC-1细胞中的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显著增高(P0.05),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相对较低。GANT61可下调PANC-1细胞中的Gli1表达,并增强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而purmorphamine则可上调CFPAC-1细胞中的Gli1表达,并降低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固有耐药相关,抑制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可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在胰腺癌细胞化学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质粒DNA转入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并建立稳定高表达ACE2的胰腺癌细胞克隆。设实验组(转染ACE2表达质粒)、阴性对照组(转染GFP对照质粒)及未转染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ACE2蛋白的表达。采用化学治疗药物吉西他滨作用不同处理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50μmol/L吉西他滨干预细胞24h后,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1.2±4.8)%、(24.2±3.3)%和(21.3±2.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实验组细胞凋亡较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明显增加[(31.2±3.8)%、(17.64±2.3)%、(15.9±1.7)%,P〈0.05],TUNEL标记分析发现典型凋亡特征。结论稳定高表达ACE2基因可明显增强SW1990对吉西他滨的治疗敏感性,两者联合应用在胰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林  尚鸳鸳 《胰腺病学》2009,(6):380-382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吉西他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吉西他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他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吉西他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孙慧玲  熊光苏  吴叔明 《胃肠病学》2009,14(10):580-584
背景: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1/Ref-1)基因与肿瘤的化放疗抵抗和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目的: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APE1/Ref-1基因,观察该方法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能否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方法:将靶向APE1/Ref-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El/Ref-1基因和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APE1siRNA后.SW1990细胞APE1/Ref-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低,蛋白表达抑制率为55.4%±3.6%;24h、48h和72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7%±2.8%、24.8%±3.7%和21.3%±9.8%:吉西他滨组、si-APE1组和联合组均可见明显细胞凋亡.联合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用和空白对照组(19.8%±3.5%对7.7%±1.1%、8.4%±1.0%和2.7%±1.4%.P〈0.05),凋亡核形态学变化最为明显。结论:沉默APE1/ReG1基因能抑制SW199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显著提高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RNAi沉默APE1/Ref-1基因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25、50、75、100 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干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PTCH、Gli-1 mRNA的表达.结果 维生素D3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以48 h点的抑制作用最强,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 μmol/L维生素D3组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16.1%、18.8%、31.8%、3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 μmol/L维生素D3干预24 h时PANC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5.89±0.57)%、(6.06±0.44)%、(16.21± 1.62)%、(16.94±0.91)%、(20.96±0.98)%,早期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24 h后,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 μmol/L组细胞的PTCH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17±0.009、0.104 ±0.011、0.069±0.011、0.052±0.009、0.056±0.007;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23±0.007、0.312±0.015、0.299±0.015、0.233 ±0.007、0.175 ±0.014,均随浓度的增加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5 μmol/L维生素D3干预0、12、24、36、48 h后,PTCH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42±0.008、0.127 ±0.009、0.111±0.010、0.115 ±0.003、0.102±0.007;Gli-1 mRNA分别为0.341±0.011、0.317 ±0.017、0.320±0.018、0.226 ±0.011、0.191±0.010,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维生素D3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滞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7、9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含1、10、100mg/L脂多糖的培养基处理正常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株AR42J,构建AP体外细胞模型,以不加脂多糖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TLR7、TLR9mRNA及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含量。结果对照组及1、10、100mg/L脂多糖处理组细胞TLR7mRNA表达量分别为0.12±0.09、0.28±0.06、0.49±0.04、0.78±0.04;TLR9mRNA表达量为0.06±0.02、0.32±0.03、0.56±0.14、0.84±0.12;TLR7蛋白表达量为0.04±0.01、0.26±0.05、0.49±0.04、0.77±0.16;TLR9蛋白表达量为0.10±0.14、0.62±0.23、1.21±0.26、1.75±0.13。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8.01±5.32)、(25.64±8.71)、(49.06±10.23)、(75.83±6.65)ng/L;IL-10含量分别为(155.54±25.47)、(105.16±10.49)、(69.36±8.19)、(14.07±9.06)ng/L。细胞TLR7和TLR9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均随脂多糖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而培养上清液中IL-10含量随脂多糖浓度增加逐渐下降,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脂多糖处理AR42J细胞后细胞的TLR7、TLR9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提示两者在AP疾病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斑蝥素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CFPAC-1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斑蝥素处理PANC1、CFPAC-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化学法检测caspase活性;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斑蝥素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CFPAC-1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10μmol/L斑蝥素处理细胞72 h,PANC1、CFPA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分别达(52.95 +6.34)%和(71.21 +6.30)%。处理24h,PANC1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分别从7.35%增加到24.89%、6.36%增加到17.73%;CFPAC-1细胞从6.39%增加到24.70%、9.21%增加到12.58%(P值均<0.01)。PANC1细胞的caspase 8和caspase9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55.8±11.5)%和(194.6±14.7)%;CFPAC-1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82.5±24.3)%和(215.8±12.2)%(P值均<0.01)。促凋亡基因TNF-α、TRAILR1、TRAILR2、Bad、Bak和Bid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结论 斑蝥素通过激活Caspase、上调促凋亡基因及下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双环醇治疗抗风湿药物导致肝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录2012年1月-2012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风湿病患者132例,均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服用双环醇片,25 mg,3次/d;对照组67例,服用葡醛内酯片,150 mg,3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并记录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分别为:ALT(33.34±9.19) U/L,(57.94±24.16) U/L(P <0.01);AST(36.11±13.48)U/L,(64.78±48.99)U/L(P<0.05);ALP(56.08±20.86)U/L,(52.96±19.43)U/L(P>0.05);TBIL(12.52±7.68)μmol/L,(13.78±8.81) μmol/L(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15%,65.67%,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双环醇能够有效治疗抗风湿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Jagged1基因,观察细胞VEGF、Angiopoietin2、bFGF、MMP9的分泌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靶向Jagged1的siRNA、对照siRNA(c-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1,实时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Jagge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angiopoietin2、bFGF、MMP9的分泌量,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SW1990和PANC1细胞均高表达Jagged1基因.15 nmol/L Jagged1 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72 h后,SW1990、PANC1细胞的Jagged1 mRNA表达被抑制,分别为c-siRNA组的(59.62 ±2.75)%和(76.96 ±6.16)%,Jagged1蛋白表达几乎完全被抑制.SW1990、PANC1细胞的VEGF分泌量均较c-siRNA组显著减少[(867.93±58.69) pg/ml比(1516.24±37.58)pg/ml,(951.13±120.49) pg/ml比(1413.68±33.56) pg/ml,P<0.05],但angiopoietin2、bFGF、MMP9蛋白分泌无明显变化.另外,Jagged1 siRNA转染后,SW1990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为c-siRNA组的(52.26 ±4.85)% (P< 0.05);PANCI细胞为c-siRNA组的(59.75±4.91)%(P<0.05).转染后的SW1990和PANC1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5.25±5.56)、(57.50±8.58)个,较c-siRNA组的( 122.25±11.09)、(112.00±12.52)个显著减少(P<0.05).结论 人胰腺癌细胞高表达Jagged1,沉默Jagged1基因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VEGF的产生和分泌,并且可降低癌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短发夹RNA(shRNA)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整合素α1(integrinβ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PNAC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integrinβ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integrinβ1-shRNA及对照真核表达质粒c-shRNA,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转染质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tegrinβ1、MMP-2、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integrinβ1-shRNA 组、c-shRNA组和对照组细胞integrinβ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029±0.0004、0.0131±0.0009、0.0138±0.0005;integrinβ1蛋白表达量为0.0159±0.0062、0.3215 ±0.0126、0.3107±0.0094.integrinβ1-shRNA 组integrinβ1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8.6±7.2)%和(92.9±3.2)%(P<0.01).而c-shRNA 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999).integrinβ1-shRNA组穿膜细胞数由(52±5)个降低至(21 ±4)个(P<0.01);MMP-2和MMP-9mRNA表达分别从0.592±0.073和0.847±0.069降低到0.102±0.034和0.273±0.071;MMP-2和MMP-9蛋白表达分别从0.225±0.046和0.416±0.081降低到0.059±0.013和0.106±0.022(P值均<0.05).结论 重组质粒integrinβ1-shRNA能有效地抑制PANC1细胞integrinβ1基因的表达,并可能通过下调MMP-2和MMP-9基因表达而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强Zeste同源2(EZH2)与年龄相关性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 方法 健康SD大鼠分为1、6、12及24月龄组,每组各6只.取大鼠胰腺,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胰岛内EZH2及胰岛素水平.行Ki67染色及TUNEL染色分别检测胰岛细胞增殖及凋亡. 结果 随年龄增加,胰岛内EZH2表达逐渐减少:1月龄组(0.22516±0.03091);6月龄组(0.18427±0.02315);12月龄组(0.03165±0.01675);24月龄组0(P<0.01).胰岛细胞增殖逐渐减少:6月龄组(0.36±0.03)%;12月龄组(0.61±0.02)%;24月龄组(0.12±0.02)%(P<0.01).胰岛细胞凋亡逐渐增加:12月龄组(0.02±0.03)%;24月龄组(0.09±0.04)%(P<0.01).胰岛内胰岛素水平:1月龄组(206.5±27.8) mmol/L;6月龄组(267.4±25.3)mmol/L; 12月龄组(376.2±31.9)mmol/L; 24月龄组(187.8±25.1)mmol/L (P<0.01). 结论 随年龄增加,胰岛细胞逐渐衰老,胰岛细胞内EZH2表达逐渐减少,伴随着胰岛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胰岛素水平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对胰腺癌细胞BxPC3、SW1990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硼替佐米杀伤癌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1、10、50、100、500 nmol/L及1、10 μ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BxPC3、SW1990细胞,以硼替佐米未干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Bak、Bax、Bcl-2、Bcl-xl、survivin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surviving蛋白表达.结果 大于50 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胰腺癌BxPC3、SW1990细胞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的增殖,其中硼替佐米对Bx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SW1990细胞的作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0 nmol/L硼替佐米干预组BxPC3和SW199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56±4.23)%和((12.7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5±0.47)%和(2.32±0.54)%(P值均<0.05),且BxPC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SW1990细胞(P<0.05).100 nmol/L硼替佐米干预48 h后BxPC3和SW1990细胞的Bak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值均<0.05),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及Bcl-xl mRNA表达均减少(P值均<0.05).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在BxPC3细胞中均减少,而在SW1990细胞中均增加(P值均<0.05).2株细胞的pro-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值均<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抑制胰腺癌细胞BxPC3、SW1990的增殖、诱导凋亡,对BxPC3细胞的作用高于对SW1990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及survivin参与的肿瘤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PANC1,分别加入50、1013、200ng/ml的重组人CXCL16(rhCXCL16)和抗CXCL16抗体处理4h,以不加rhCLCL16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Mqrtigel基质检测细胞的黏附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100ng/ml rhCXCL16处理PANC1细胞后,细胞增殖、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分别为0.264±0.021、(91.4±8.6)%、1.246±0.216、1.361±0.276,其中细胞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6±3.2)%、0.259±0.013、0.199±0.008(P〈0.01),对细胞的增殖不影响;2130ng/ml rhCXCL16处理后,细胞对基质的黏附率、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92.1±6.3)%、1.511±0.174、1.600±0.208(P〈0.05)。结论CXCL16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强对基质的黏附性、侵袭性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