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应用手法复位技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6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平和后半规管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动态平衡功能的特点,明确动态姿势图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通过对本院眩晕专科门诊44例后半规管BPPV(PSC—BPPV)、22例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患者及44例匹配年龄、性别的健康志愿者的动态平衡板试验,获得动态姿态平衡图及感觉结构测试结果。结果感觉结构分析:HSC—BPPV组姿势稳定性较PSC—BPPV组差(P〈0.05)。PSC—BPPV组及HSC—BPPV组动态姿势稳定性较对照组均差,差异有娃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SC—BPPV组及HSC.BPPV组动态姿势稳定性较对照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HSC—BPPV组感觉结构测试结果较PSC—BPPV组差。在去除本体觉和视觉的参与下,前庭觉维持平衡的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度颈椎术后后半规管BPPV(P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于颈椎术后2—4个月出现单侧PC-BPPV发作,改良侧躺诱发试验提示左侧受累1例、右侧受累3例。给予改良Semont方法治疗经1—3个循环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改良侧躺诱发试验和改良Semont方法对颈椎术后BPPV患者安全、有效,颈椎手术不是BPPV诊治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耳鼻咽喉科导致眩晕常见的疾病之一。Barany首先于1921年描述本病,Dix Hallpike于1952年又对本病做了进一步研究。因其以眩晕为主要表现,患者辗转于神经内科、老年科或骨科等相关科室,经一系列检查、治疗后,往往效果不佳,后转诊于耳鼻咽喉科。现将2009年10月~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分为壶腹嵴顶耳石症和管结石两种.本病常为特发性,一般为单侧发病.患者多集中于40~60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梅尼埃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视频眼震记录仪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BPPV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并利用自制视频眼震记录仪记录眼震,根据眼震特点判断并行耳石手法复位。结果84例确诊BPPV患者在变位试验中,自制视频眼震记录仪记录眼震清晰,逆时针眼震36例(42.9%)、顺时针眼震24例(28.6%);水平向地性眼震17例(20.2%)、水平背地性眼震6例(7.1%)(其中经Gufoni法可转变为向地性眼震4例、不能转变2例);无眼震1(1.2%)例。所有确诊患者均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一次性治愈率72.2%,其中有7例在手法复位中检测眼震方向改变为反向,给予重新复位后治愈。所有患者经1~6次耳石复位后均治愈。结论自制视频眼震记录仪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可重复性强、眼震记录较清晰、易存储、资料提取方便,有助耳石类型及侧别判断,在其辅助下耳石手法复位可提高复位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同时成本低廉,尤其适合基层医院的临床专科人员进一步开展眩晕疾病诊治工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病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首先为Barany(1921年)所描述.Dix Hallpike和Cawthorne(1952和1954年)又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离地性眼震为表现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我科眩晕专病门诊诊治的经平卧侧头试验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的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在行平卧侧头试验时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占同期HC—BPPV患者的27.7%(41/148),其眼震平均潜伏期为(2.53±1.24)s,眼震持续时间〉1min者33例、〈1min者8例。复位分2步进行,第1步给予Gufoni方法、平躺左右摇头训练及患侧侧卧位;第2步给予Barbecue翻滚法复位。第1步完成后,34例患者眼震转变成水平向地性,提示耳石黏附在壶腹嵴的半规管侧;5例眩晕与眼震迅速缓解,判断耳石黏附在椭圆囊侧;2例自发缓解。34例患者眼震转变为水平向地性后,其眼震平均潜伏期为(0.87±0.65)s,与复位前差异显著(t=7.040,P〈0.001)。其中眼震持续时间〈1min者26例,〉1min者8例。给予第2步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消失。结论眼震类型较眼震持续时间能更可靠地判断HC.BPPV类型。出现离地性眼震的HC—BPPV病因主要是壶腹嵴帽耳石症,其耳石更多黏附于壶腹嵴的半规管侧,予以分步复位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前庭医学在近年得到较快发展,前庭功能检查如冷热水试验、眼震电图已为临床医师熟悉,甩头试验在床旁应用越来越普遍,前庭诱发肌电图也将普及,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后能间接反映内耳淋巴积水状况,这在梅尼埃病诊断方面是巨大进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为周围性眩晕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熟悉。梅尼埃病为慢性眩晕中的常见疾病,尽管还没有根治手段,庆大霉素内耳局部精确给药的应用,既能有效控制眩晕,又能有效保护残余听力,导致外科手术在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中的作用将减少。前庭神经元炎的治疗仍是对症处理,激素治疗仅能缩短病程。前庭型偏头痛近年来逐渐被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医师所熟悉,其有效治疗方案为改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多数患者对氟桂利嗪治疗有效。上半规管裂综合征逐渐为临床医师熟悉,早期的中颅窝径路上半规管填塞修补将被乳突径路上半规管填塞修补所替代。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指患者感受周围环境或自身运动时产生的运动幻觉。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Neuhauser报道眩晕症的患病率约为4.9%,发病率约为1.4%,而周围性眩晕是眩晕症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眩晕门诊中的20.5%。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疾病引起眩晕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眩晕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本讲所述的眩晕手术具体是指梅尼埃病的外科治疗,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也适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迷路外伤所造成的眩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周围性眩晕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况,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167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周围性眩晕患者的MUIS总分为(74.24±11.11)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SSRS总分为(41.07±7.46)分。周围性眩晕患者MUIS总分及复杂性、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与SSRS总分及3个子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临床工作者应引导患者主动寻求有力的社会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用于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用甲磺酸倍他司汀为对照药,疗程12周。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2周末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眩晕症状总体评分经Wilcoxon秩和检验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经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显效率差异显著,研究组为44.8%(13/29),对照组为12.9%(4/31),x^2=7.520,p=0.006.结论 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能有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前庭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9月确诊为前庭型偏头痛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71岁,平均42.2岁。结果男女比例为1:4.1,30—60岁是发病高峰。33.3%(34/102)有家族发病史。眩晕多数为数月发作1次,眩晕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到数日。76.5%(78/102)能提供可能的诱因,14例主诉怕冷。只有9.8%患者主诉头痛。14例变动体位诱发眩晕,28例有晕车史。79例听力正常;28例完成平衡台检查,前庭功能17例正常、11例异常。随访中5例为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0例完成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均正常。84.3%患者曾误诊,多为梅尼埃病。35例仅采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避免触发因素控制症状,67例采用药物治疗。结论前庭型偏头痛患者常不主诉头痛,容易漏诊、误诊,认识偏头痛伴随症状有助诊断。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结合药物治疗,眩晕和头痛都可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用于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用甲磺酸倍他司汀为对照药,疗程12周.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2周末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眩晕症状总体评分经Wi1coxon秩和检验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经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显效率差异显著,研究组为44.8%(13/29),对照组为12.9%(4/31),x2=7.520,p=0.006.结论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能有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耳鸣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92例突发性聋患者的资料。结果突发性聋不伴耳鸣、眩晕患者77例,治疗有效率为89.6%;伴耳鸣不伴眩晕患者334例,有效率87.4%(P〉0.05)。仅伴眩晕28例,治疗有效率为60.7%,同时伴眩晕、耳鸣患者52例,治疗有效率为57.7%(P〉0.05)。伴耳鸣不伴眩晕患者与伴眩晕患者比较P〈0.05。结论突发性聋不伴眩晕者预后更好,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对判断预后很有意义,耳鸣的有无对判断预后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7.
活血素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素(Vasobral;二氢麦角隐亭)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318例16~74岁的前庭性眩晕患者分为活血素口服液(A组,下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B组,下同)、两药联合应用(C组,下同)3组进行治疗,并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提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89.1%,B组的总有效率为68.9%,C组的总有效率为92.2%,经统计学Ridit检验A组、C组较B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活血素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较之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有显著差异(p<0.01);两药联用虽无显著意义(p>0.05),但有增强疗效,并可减少活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庭型偏头痛(VM)是常见的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可伴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恐嗅等.人群患病率在眩晕疾病中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VS)激活、神经递质释放异常、离子通道基因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皮质扩散抑制、遗传等方面可能与V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各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95 dB nHL短纯音对30例正常人及14例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检测,比较2组波形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结果 健康组p13和n23波引出率为100%,而眩晕组有79%不能正常引出,主要表现为波形未引出、波幅降低、两耳振幅比增大、潜伏期延长及双耳不对称率增大.结论 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具有临床实用性,可作为VEMP异常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1861年,梅尼埃(M6n衙e)发现典型的眩晕来源于迷路病变。尽管Meniere描述的病例可能是白血病引起的迷路出血(病理解剖发现半规管有含血渗出物),但他认为反复发作,伴有耳聋、耳鸣的眩晕症状群不是迷路出血引起的,这种眩晕与“脑充血”无关,而应归咎于迷路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