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卡马西平重症药疹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卡马西平重症药疹的危险因素,以减少药疹的发生。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7年服用卡马西平出现药疹的住院患者55例的资料,其中非重症药疹28例,重症药疹27例。统计分析药疹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癫痫病、药物初始剂量、药疹潜伏期的关系,并对2组患者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药疹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癫痫病无关(P〉0.05),与卡马西平的起始剂量和药疹潜伏期有关。而重症药疹组和非重症药疹组的卡马西平起始剂量及药疹潜伏期有差异,卡马西平起始剂量分别为(155.74±81.130)mg/d和(124.11±44.867)mg/d(P〈0.05),药疹潜伏期分别为(11.81±7.45)d和(6.14±5.30)d(P〈0.01)。重症药疹的肝损害较非重症者显著增多(P〈0.01),且早期均有发热表现,病情也较重。结论:卡马西平的起始剂量犬及药疹潜伏期长可能增加药疹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与致敏药物的关系以及重症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53例因重症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别嘌醇等。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引起的重症药疹预后较好,卡马西平、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潜伏期长、预后较差。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的规律,指导临床安全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及文献。结果别嘌醇导致的不良反应前4位分别为药疹,发热、肝、肾功能损害;重症药疹的发生率、死亡率高;中老年男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受损人群使用时应注意;与有些药物,如氢氧化铝、阿糖腺苷等不宜合用;重症药疹的发生可能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相关。结论别嘌醇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中老年男性、合并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因别嘌呤醇引起的13例重症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7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1例,剥脱性皮炎型5例,年龄35~75岁,平均(55.6±16.8)岁,病情重、潜伏期长、内脏受累常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病程长、死亡率高。结论别嘌呤醇容易诱发重症药疹,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对此药的应用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5.
陈玲生 《海峡药学》1997,9(2):84-85
新生儿破伤风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我院自1992~1996年共收治55例,采用东莨菪碱辅佐小量输血治疗后,治愈2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5例中男32例,女23例;均来自农村,以旧法接生为主,其中发病后未能及时入院者12例,合并症以脐炎、肺炎以及败血症为主。根据症状轻重及潜伏期长短分为3型:轻型:牙关紧闭,四肢及躯干强直,无全身痉挛、潜伏期>IOd。共12例。中型:牙关紧闭,肌紧张,苦笑面容,轻刺激即引起痉挛、潜伏期5~10d共21例。重型: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强直,频繁痉挛不易控制,发组,潜伏期<sd共23例。2…  相似文献   

6.
何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13-24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肾功能的临床观察,并对其发生率作分析。结果:脑出血(ICH)组和脑梗死(CI)组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CI组(P〈0.05),脑卒中病变部位不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有差异,丘脑、颞叶损害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其他部位损害组(P〈0.05),脑卒中的病变部位与程度、年龄、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肾相关退行性病变、合并意识障碍、感染、消化道出血、心功能损害、甘露醇及肾毒性抗生素应用与脑卒中患者发生肾损害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卒中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改变,多因素参与脑卒中合并肾功能损害,观察其肾功能及尿量变化有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在治疗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  相似文献   

7.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燕妮 《海峡药学》1995,7(3):113-113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具有潜伏期长.皮损反应笃重,全身症状及内脏损害多见,病程迁延反复等特点.因此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对控制药疹、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本文介绍1例别嘌呤醇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因激素使用欠妥,最终导致右眼内容物剜出的失误教训,观介绍以供同过借鉴.1.病例介绍:患者陈××,男,52岁.1994年12月24日因痛风服别嘌呤醇.1995年1月20目前后出现全身红斑丘球伴病痒,于2月6B就诊我科,诊断为别呢吟田致麻疹样型药疹.也停跟别国吟四,于息斯敏等治疗,无好转.于2月8日复诊,收住人院.体检: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丘…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发病1周内脑卒中患者肾功能即尿素氮、肌酐、尿酸,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ICH)组和脑梗死(CI)组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CI组(P〈0.05),脑卒中病变部分不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有差异,丘脑、颞叶损害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无丘脑、颞叶损害组(P〈0.05),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SSS评分呈正相关,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程度、年龄、糖尿病、合并昏迷、感染、消化道出血、心功能损害、甘露醇及肾毒性抗生素应用与脑卒中患者发生肾损害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卒中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改变,多因素参与脑卒中合并肾功能损害,检测其肾功能有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别嘌醇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减少尿酸的生成,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高尿酸血症。别嘌醇通常耐受性良好,罕有严重不良反应,但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别嘌醇易诱发严重皮疹、肝脏损害等一系列全身过敏性反应。别嘌醇过敏综合征,又称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ely Syndrom),以皮疹、肾功能变化、急性肝损害为主要症状;以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次要症状;  相似文献   

10.
蔡泳  陈雪观 《医药导报》2012,31(2):264-266
目的探讨别嘌醇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1月1日~2010年9月17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别嘌醇不良反应100例,查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2006年7月~2008年1月临床不良反应病例6例,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6年1月~2010年11月报道的别嘌醇不良反应病例238例,并进行汇总分析、比较。结果中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别嘌醇更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病程长、易反复,且多为迟发反应。别嘌醇致严重不良反应表现多样,死亡率高,排在前4位的不良反应是药疹(207例次 )、发热(133例次 )、肝脏损害(71例次 )、肾脏损害(48例次 )。结论临床应加强别嘌醇不良反应监测,严格用药指征, 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其基础疾病,禁止与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合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刘海燕  李维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21-3523,I0001
目的通过胃肠功能评分来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并研究原发疾病及腹腔感染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入外科ICU的≥18岁成年人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科后即进行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信息采集,根据原发病分为两组:非腹部外科疾病组(A组)和腹部外科疾病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部体征的连续观察,人科24h内记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危险因素,记录APACHEII评分,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B组胃肠功能评分比A组高[(6.8±3.8)分与(2.6±2.6)分,t=9.1,P〈0.01];腹部外科疾病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999—15.509,P〈0.01)。在B组中,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患者[(9.6±3.0)分与(5.4±5.4)分,t=6.5,P〈0.01],ICU滞留率也明显升高(70.6%与8.1%,x。=45.6,P〈0.01)。腹腔感染是导致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2.259—1336.797,P=0.014)。两组之间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部外科疾病是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慢性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查阅病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所患慢性病、治疗用药及治疗依从性等,并分别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平均患慢性病(5.02±1.79)种;治疗用药(4.01±1.91)种;其中女性(4.26±2.42)种;男性(3.73±1.41)种,女性多于男性(P〈0.01);依从性影响因素存在多元性。结论老年患慢性病种类多,治疗用药数多,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多元性。需加强安全用药的健康教与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入EICU的APACHEⅡ评分、入EICU24h的血清清蛋白水平。根据血清清蛋白水平分为正常清蛋白组及低清蛋白组,比较两组APACHEⅡ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低清蛋白组APACHEⅡ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高于正常清蛋白组(P〈0.05);死亡组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32.17±18.08)%比(23.36±8.54)%,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清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4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癌组织Ezrin异常表达率84.4%(38/45),癌旁正常肾组织Ezrin异常表达率40%(18/45),Ezrin在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χ2=18.9,P<0.005);45例癌组织E-cadherin异常表达率73.3%(33/45),癌旁正常肾组织E-cadherin异常表达率35.6%(16/45),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χ3=12.9,P<0.05);两者呈负相关;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静脉瘤栓形成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Ezrin和E-cadherin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作为预测肾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裘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55-56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细胞参数及凝血指标的特征以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创伤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回顾性分析入院时所查静脉血的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预后不良组的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患者血细胞参数改变和凝血功能紊乱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乳酸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8年4月急诊ICU收治住院的危重症患者30例,入ICU24h测CRP、D-二聚体、乳酸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及出院评定。结果:预后不良组(无改善+死亡)CRP值为(13.8±9.6)mg/L,D-二聚体值为(12.20±5.60)mmol/L,LA为(7.1±4.5)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明显改善+治愈)CRP值为(5.02±4.61)mg/L(P〈0.05),D-二聚体值为(2.73±0.81)mmol/L,乳酸为(2.1±1.4)g/L。结论:血清CRP、D-dimer、LA水平可作为危重症患者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评价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加用国产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EF〈35%)患者,平均年龄(61±9)岁,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每日60mg,治疗12个月,随诊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胸比率、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肌缺血次数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由(31.6±7.5)%升至(40.7±9.8)%(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由(58.5±6.8)ml/m2减到(52.1±7.7)ml/m2(P〈0.01);心胸比率由(57.2±5.6)%降至(53.0±6.9)%(P〈0.01);Holter记录的心肌缺血次数由(3.6±4.8)次减至(1.2±3.4)次;6min步行距离由(134.8±47.1)m增至(340.9±56.5)m(P〈0.01)。结论:国产曲美他嗪联合其他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增加6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检测在危重症患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98例危重患儿血清PCT、CRP和血浆D-D。结果临床感染者(100例)患儿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分别为(24.5±10.2)μg/L,(45.3±10.5)mg/L,(1.85±0.55)mg/L,均显著高于临床非感染者(98例)的(0.5±0.15)μg/L,(6.1±0.6)mg/L,(0.5±0.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均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临床感染组患儿PCT、CRP、D-D阳性率分别为93(93%)、80(80%)、89(89%),均高于临床非感染组35(35.7%),25(25.5%),4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患儿感染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敏感性指标。血浆D-D水平检测对早期判断危重患儿感染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