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人工角膜术后患者眼底黄斑的有效性。方法人工角膜术后患者7例(7只眼),年龄30~76岁,平均39岁,矫正视力:5米光感至1.0,全部病例(7只眼)均行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分析比较这三种检查是否可清楚地观察到眼底黄斑部位。结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无法显示人工角膜眼的黄斑图像;直接检眼镜检查仅能观察到部分病例模糊的视盘图像,而黄斑不能窥清;O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人工角膜眼的黄斑图像。结论与眼底彩色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相比,OCT可有效地直观显示人工角膜眼患者的黄斑情况,能够准确随诊,为观察人工角膜术后患者眼底变化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疗效。方法:对21例22眼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CME患者行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随访0.5a,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视力、眼底、FFA表现,观察OCT显示黄斑水肿高度。结果:术前视力平均0.25±0.23,术后3mo平均0.58±0.2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OCT随访检查,术后所有病例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下降,术前平均为(482.37±102.54)μm,术后3mo平均为(205.46±113.35)μm,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的意义。方法100例(100眼)术前行常规B超检查后,再行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结果术前B超检查视网膜无异常,眼底镜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1例,高度近视黄斑板层孔1例,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陈旧性视网膜病变I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术后检查与术前检查结果完全相同。结论白内障术前行眼底镜检查,可以为手术医师提供正确诊断,预测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大大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预测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52例70只白内障患眼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SLO)的微视力功能,预测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并检查黄斑功能,特别是那些直接检眼镜无法看清眼底的和已知合并有眼底病变的病例。为白内障术前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方法 应用SLO的微视力软件检查患者的黄斑视力预测术后潜在视力,应用SLO的共焦图像方法检查患者的黄斑情况,并结合术前矫正视力,裂隙灯及直接检眼镜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用白内障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验证预测准确性。结果 SLO预测术后潜在视力准确率达91.4%,无一例出现假阳性。结论 SLO的黄斑微视力检查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的预测,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糖尿病,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16例(259只眼),术前均行裂隙灯下前置镜及OCT扫描检查眼底,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发现黄斑部病变55只眼,包括黄斑水肿15只眼,黄斑前膜8只眼,黄斑渗出16只眼,黄斑出血15只眼,黄斑裂孔1只眼;术前OCT检查发现黄斑部病变144只眼,包括黄斑水肿55只眼,黄斑前膜41只眼,黄斑渗出21只眼,黄斑出血23只眼,黄斑裂孔4只眼。两者比较,OCT眼底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 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行OCT检查有助于提高眼底病变的检出率,对手术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在青光眼患者眼底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125眼的青光眼患者术前行全景200激光扫描眼底检查,其中男34例,女66例,平均年龄58.5岁,对眼底进行评估,术后3d散瞳行间接眼底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发现黄斑视网膜前膜1例,明显眼底动脉硬化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色素变性1例,脉络膜萎缩3例,黄斑变性2例,分支静脉栓塞2例,静脉周围炎1例,青光眼眼底疾病检出率为13.6%;术后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均得到证实。结论: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可快速、有效的发现青光眼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7.
姜燕荣  王凯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6):639-64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行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视力、眼底、FFA表现,观察OCT显示黄斑水肿高度。结果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24眼(缺血型17眼,非缺血型7眼),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15眼(缺血型7眼,非缺血型8眼)。最终随访视力提高者28眼,比术前降低者5眼,不变者6眼。OCT形态恢复正常者15眼,改善者21眼,无改善者3眼。12眼术后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的优势与价值。方法:屈光度>-8.00D,尚可看见眼底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98例患者于术前进行三面镜、眼底造影及OCT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OCT检查发现视网膜玻璃体牵拉2例,黄斑区出血4例,黄斑区全层裂孔4例,巩膜葡萄肿并黄斑萎缩3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撕裂4例。眼底造影发现黄斑区全层裂孔3例,黄斑区出血3例,神经上皮层撕裂1例。三面镜发现黄斑区全层裂孔1例,黄斑区出血2例,神经上皮层撕裂1例。结论:OCT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对眼底疾病的检出率高于眼底造影和三面镜。  相似文献   

9.
刘担  陶玉林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17-1819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部B超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通过常规检眼镜、眼部B超及OCT对176例278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眼底病检查,计算三种检查方法对眼底病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配对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眼底病诊断的价值。

结果:常规检眼镜检出眼底病32眼(眼底病阳性率为11.5%),眼部B超检出眼底病18眼(6.5%),其中晶状体严重混浊患者有6眼(2.2%),OCT检出眼底病51眼(18.3%),OCT联合眼部B超眼底病阳性病例为57眼(20.5%)。OCT检出眼底病阳性率与B超、常规检眼镜及OCT联合眼部B超检出的眼底病阳性率在α=0.05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三种检查方法比较OCT的价值较大,对黄斑区病变检查灵敏度高,但在患者晶状体严重混浊时,OCT无法获取眼底黄斑区视网膜结构,而眼部B超很好弥补OCT眼底检查的“盲区”,两者联合使用,对眼底病的准确诊断以及术后视力恢复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黄斑部病变手术后解剖结构变化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黄斑部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对31例(31只眼)各种黄斑病变,包括黄斑裂孔(idi opathic macular hole, IMH) 15只眼,单纯黄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 ,ERMs) 8只眼,老年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4只眼,特发性黄斑下新生血管膜4只眼。术前术后进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 rescein angiography ,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 phy, OCT),将各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眼底检查、照相显示所有黄斑裂孔封闭,但 OCT发现 2例未完全闭合,1例黄斑区神经上 皮变薄;FFA发现 5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缺损。对于 ERM、黄斑下新生血管膜,检眼镜检查难确定是否已完全清除,FFA显示新生血管膜消失及不同程度的 RPE损害;OCT能清楚显示 ERM、新生血管膜消失,3例同时见神经上皮层变薄。结论常规的各种眼底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黄斑 疾患手术后的解剖结构进行评价,OCT则能清楚、精确地显示黄斑部的各种病变,尤其对手术后黄斑部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能更精确、更全面地进行评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33-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参照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频域OCT)分析B超对诊断白内障患者黄斑病变的准确性,从而为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B超来初步了解白内障患者的眼后段情况,如发现黄斑区回声有异常,可继续行频域OCT来进一步确诊。

结果:术前进行B超检查怀疑有黄斑病变的白内障患者178例217眼,进一步行频域OCT扫描。有213眼确诊有黄斑病变,其中湿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70眼,黄斑前膜65眼,黄斑裂孔21眼,干型AMD 17眼,其他黄斑病变23眼,4眼频域OCT扫描显示为非黄斑区的后极部的其他病变。OCT完全扫描不到眼底的17眼,此17眼在行白内障手术后进行频域OCT检查均确诊为黄斑病变。

结论:多数白内障患者无法看清眼底,B超就成为了解眼球后段的重要检查手段。因B超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检查范围广,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较低,且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所以普遍作为白内障术前的常规检查之一。当B超显示怀疑有黄斑病变时再进一步行频域OCT扫描,二者的诊断相符性极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行3D-OCT检查对黄斑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12期间我院收治的423例512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行眼底常规检查外,还采用Topcon 3D-OCT 2000进行黄斑区检查,比较两者的黄斑病变检出率,并对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305例384眼(72.1%)成功获取黄斑区OCT图像,其中显示黄斑病变133例146眼,检出率为28.5% (95%CI:27.64%~29.40%);术前眼底常规检查发现黄斑病变35例37眼,检出率为7.2% (95%CI:6.72%~7.74%);3D-OCT黄斑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眼底检查(χ2=79.05, P<0.01).女性、年龄>65岁、患眼手术史、高度近视是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05(95%CI:1.091~2.664)、1.893(95%CI:1.219~2.939)、6.593(95%CI:2.027~21.447)和5.130(95%CI:2.841~9.263),且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风险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结论:3D-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对黄斑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对于女性、年龄>65岁、合并高度近视、有患眼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3D-OCT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李毅斌  郝琳娜  陈长喜  顼晓琳  王鑫  张莉 《眼科》2010,19(4):264-266
目的观察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pectralis OCT)黄斑区结构改变特征。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急性期VKH综合征确诊病例10例(20眼)。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频域OCT检查于就诊当日完成,此后每2—7日进行定位随诊模式OCT扫描,直至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完全复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阅片诊断由同一名眼底病医师独立完成。主要指标定性描述OCT下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特点。结果间接检眼镜下所有VKH综合征患者均可见后极部多湖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OCT检查显示4例8眼(40%)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型改变,2例4眼(20%)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外层劈裂型改变,4例8眼(40%)呈混合型改变。结论急性VKH综合征患者黄斑区多湖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外层水肿或劈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黄斑区形态改变。方法 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3例,经间接检眼镜下巩膜扣带术和(或)联合环扎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复查视力、眼底检查和频域OCT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周时,最佳矫正视力0.05~0.3,较术前提高(P=0.015);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11.6%,好转者占44.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0.3~0.6,提高2行以上者占76.7%。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1.0,提高2行以上者占93.0%,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90.7%,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结论 频域OCT检查能够发现临床眼底检查不能发现的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的存在,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结构连续性中断,进而为预测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进程及病情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视觉电生理检查判断白内障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手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对白内障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0-10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针对直接和间接眼底镜下眼底窥不清253例,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和视神经情况以判断预后。结果:该253例患者中有47例经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差,其中接受白内障手术37例,有35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另10例放弃手术;206例经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好,其中201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有199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5例因有全身其他疾病不能手术。结论:白内障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及视神经情况,对于判断手术预后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高龄老人2768例视力状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高龄老年人视力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 对我院南楼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眼科会诊的2768人(5536眼)80岁以上老年人行眼科常规查体,对矫正视力低于1.0者行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e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找出病因。结果 患白内障者为5536眼(100.00%),患老年性黄斑变性(aged-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者为1982眼(35.72%),剥脱综合症(pseudoexfoliatio nsyndrome,PXS)为1550眼(28.03%),青光眼177眼(3.22%),单纯性视神经萎缩133眼(2.43%)。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结论 高龄老年人眼部疾病明显增多,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影响视力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裂隙灯显微镜下前置镜检查在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及预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671例87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根据白内障混浊(C,N,P)级别相加分为三组,A组:3级及以下;B组:4级;C组:5级。术前分别采用直接检眼镜及前置镜(+90D)检查眼底,结合晶状体混浊程度与术前BCVA匹配性分析预测术后BCVA,术后2wk再次检查眼底、BCVA。比较直接检眼镜检查和前置镜检查的眼底病变术前检出率及术后BCVA预测符合率,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非校正法)。结果:直接检眼镜检查方法眼底病变术前检出率分别为A组:96.8%(30/31);B组:69.5%(66/95);C组:35.3%(18/51),术后BCVA预测符合率分别为A组:94.8%(163/172);B组:87.4%(416/476);C组:60.6%(137/226)。前置镜检查方法眼底病变术前检出率分别为A组:100%(31/31);B组:93.7%(89/95);C组:84.3%(43/51),术后BCVA预测符合率分别为A组:95.9%(165/172);B组:92.0%(438/476);C组:76.1%(172/226)。B组及C组前置镜检查眼底病变术前检出率、术后BCVA预测符合率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检查,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置镜组总体眼底病变术前检出率92.1%,术后BCVA预测符合率88.7%。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前置镜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眼底病变检出率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结合晶状体混浊程度与术前BCVA匹配性分析可以粗略预测非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  相似文献   

18.
陈炜  王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342-345
目的:评价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或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应用于白内障术前对视功能的评估及对视网膜疾病检出的有效性观察。方法:对148例196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眼科电生理仪、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OCT,根据FVEP和FERG(或PERG)、眼底照相、OCT、眼部B超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48例196眼中,B超检查显示玻璃体混浊165眼(84.2%),无法获取B超图像31眼(15.8%);成功获取眼底照相图像161眼(80.6%),无法获取图像35眼(19.4%);获得有价值VEP、ERG 58眼(29.6%),VEP、ERG未见明显异常138眼(70.4%);成功获取OCT图像167眼(85.2%),无法获取OCT图像29眼(14.8%)。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可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多种检查方法相互配合,可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前对视网膜疾病以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