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要中医临床表现有肩痛、手肿胀、上肢活动障碍、手痛、肩手痛、上肢皮温升高、手指活动障碍。单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年龄、脑梗死病灶范围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脑梗死病变范围、肩关节半脱位均为影响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以上肢疼痛、活动障碍为临床表现,诊断较易,高龄、脑梗死病变范围大及合并有肩关节半脱为影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减少肩-手综合征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康复治疗手段结合中药口服措施治疗32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32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27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采用针灸疗法安全有效。本文总结近年来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系统了解针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自主神经及上肢肢体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14 d后和治疗28 d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水肿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疼痛、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方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训练及康复进程,如不及时进行防治,极易造成患者肢体功能残障。该文阐述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对近几年来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黎明全 《吉林中医药》2013,33(2):191-192
目的:探讨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主被动运动及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疗程为14 d.结果:2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功能疼痛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中医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50例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显著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12.5%~74.1%之间,主要表现患肢肩手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因为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自2002年1月~2004年2月,我们观察了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缠指法配合十宣放血、康复训练、良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做康复训练、良肢位摆放等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再加上缠指法、十宣放血。结果治疗20次后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缠指法结合十宣放血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水肿,消除患者手部疼痛僵硬,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见肩手疼痛、浮肿、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常缠绵难愈。有统计结果表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大多发生在发病后2周-7个月,其发病率为12.5%-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药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结合药熨及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药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早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隔附子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表现为同侧手的疼痛、肿胀,手指呈伸展位,屈指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的恢复.对肩手综合征积极而有效的治疗不仅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埋线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干预后,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相比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采用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恢复患者上肢功能,而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组(观察组)30例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同时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减轻肩-手综合征关节水肿、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则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关节疼痛和水肿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水肿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加用上海桐皮汤治疗,比较两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情况以及肩手综合征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12.0%,对照组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肩手综合征上肢疼痛积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定积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疗程均为3周;两组治疗前后对肩部症状、皮色、上肢疼痛、水肿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上肢疼痛和皮色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配合康复治疗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尤其在改善上肢疼痛和皮色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