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老年人脊柱结核在放射影像上的表现特点。方法:26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全部进行了X线平片检查,9例CT检查,6例MRI检查,11例同时进行了CT和MRI检查;并与30例非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均可见椎体骨质破坏和椎间隙变窄;20例CT检查,16例有椎旁脓肿形成,5例椎体内有小的高密度死骨;17例MRI检查,3例有明显椎旁脓肿,11例可见椎旁小脓肿形成。结论:老年人脊柱结核有时在影像上表现不典型,椎体骨质破坏主要位于靠近椎体终板处,一般累及相邻两个以上椎体和椎间盘,即使发现很小的椎旁脓肿也是结核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并均行X线、CT、MRI检查的87例30岁以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青少年颈椎病具有以下特征:(1)生理曲度改变.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生理弯曲度前突加大或减少、消失变直、后凸或成角、侧弯等改变.(2)颈椎失稳.表现为椎体移位或滑脱,于侧位可见椎体后缘双重影像即"双边征".(3)退行性改变.较为少见,表现为椎小关节退变、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等.(4)CT可见软性椎间盘突出、椎间韧带肥厚、小关节囊肥大、钩椎关节增生等.(5)MRI还可发现X线和CT未能发现的早期椎间盘变性引起的信号异常改变.结论 青少年颈椎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其中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能发现颈椎的大多数异常改变;CT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及侧隐窝的情况,能准确作出诊断,其灵敏度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对椎间盘的早期信号异常改变能直观显示,对颈椎病的的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布鲁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布鲁杆菌性脊椎炎患者椎体与椎间盘受累信号、病发部位、椎管内外脓肿形成及扩散范围、破坏程度、诊疗情况等。结果 28例患者胸椎、骶椎各3例,颈椎1例,腰椎21例,分别占10.71%、3.57%、75.00%;T2WI高信号21例,T1WI低信号25例;椎间盘明显异常信号为35.71%,病变椎体形态变化明显为25.00%,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为35.71%,椎旁或骨内脓肿形成为25.00%,硬膜外有脓肿形成为10.71%,牵涉椎体≥3个为3.57%。结论 MRI对布鲁杆菌性脊椎炎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脊椎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学证实的79例脊椎结核、肿瘤病例。结果45例脊椎结核MRI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碎裂、间盘受累、椎间隙变窄、椎旁可见软组织肿胀,椎体病变的信号改变,间盘病变及椎旁肿胀的信号均呈长T1、略长T2信号,STIR像为高信号。34例脊柱肿瘤椎间盘均未受累,其中15例转移瘤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2例累及附件。结论MRI在脊椎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STIR成像显示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MRI)显示隐性骨折的敏感序列。方法选择隐性骨折患者150例,外伤后24 h内行X线检查未见明确骨折,X线检查后6 h~7 d行MRI检查。观察各扫描序列SE T1WI、FSE T2WI及STIR中骨挫伤、隐性骨折线的信号表现,并将信号强度分级。结果骨挫伤信号改变以STIR序列显示最佳,STIR与T1WI、T2W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1)。四肢关节与脊柱骨折线信号表现不同,四肢关节骨折线以T1WI序列显示最佳,脊柱骨折线以STIR序列显示最佳,T1WI与STI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R应作为隐性骨折首选成像序列,便于先发现病变,对发现骨挫伤者应重点结合T1 WI序列观察有无隐性骨折线,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已经确诊的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并发症,12例均行MRI检查患者,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结果颅内病变9例:(1)颅内肿块3例,MRI显示鞍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脑出血3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信号伴环状低信号环。(3)脑膜病变1例,MRI示脑膜广泛增厚伴明显强化。(4)梗阻性脑积水2例,MRI表现为中脑导水管以上脑室扩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管内病变有3例,其中椎管旁肿块1例,椎管内肿块1例,表现为T56椎管后方梭形T1WI等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灶,增强未见明显强。检查异常1例,为白血病直接的侵犯神经系统,MRI检查为条状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高信号影。结论 MRI检查可以辅助老年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的诊断,对于提早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结核的数字X线平片( DR)、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脊柱结核的影像认识水平。方法1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均先后行DR、CT和MRI检查。结果16例中,8例DR显示骨质病变及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CT则更清晰显示了椎体骨质病变,破坏程度及范围均较平片明显,12例CT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椎旁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检查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改变,其中9例椎间隙狭窄或者消失;3例平片及CT骨质破坏不明显, MRI示骨质明显信号异常。结论 DR为脊柱结核的基本检查方法,CT较好的显示了结核的破坏范围及细微钙化,MRI显示结核的侵犯范围、软组织异常及椎间盘异常有明显的优势,三者相结合优势互补,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MRI在氟骨症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氟骨症脊柱病变患者脊柱MRI资料,并与X线对比,并通过配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未患有氟骨症的96例颈椎MRI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MRI结果。结果所有椎体信号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不均匀或均匀性降低,氟骨症组患者C3~7椎体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黄韧带与后纵韧带骨化68例(87.18%),与X线平片相似,其中7例(8.97%)黄韧带骨化(均于胸椎内),34例(43.59%)后纵韧带骨化,27例(34.62%)黄韧带与后纵韧带骨化。61例骨化后纵韧带在T1WI上有30例(49.18%)显示为中等信号强度,34例骨化黄韧带在T1WI上有30例(88.24%)显示为中等信号。78例氟骨症患者中72例(92.31%)椎管狭窄,脊髓受压60例(76.92%);椎间盘突出65例(83.33%);椎间盘变性54例(69.23%)。56例颈椎MRI表现出47例(83.93%)脊髓受压,而X线平片判定脊髓受压39例(69.64%)。氟骨症组患者椎间盘突出及变性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显示氟骨症椎体信号强度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性降低,可直接反映骨髓内脂肪分布、含量及成骨活动增强程度。MRI可准确显示出椎间盘突出、变性、脊髓内病理学变化及脊柱受压情况,在氟骨症脊柱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骨质疏松及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0例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7节椎节,试验组34例骨转移瘤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节椎节。对比两组MRI影像学特征、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3和IL-6水平。结果试验组主要以扁平形(23. 81%)和倒楔形(71. 43%)为主,椎体信号以T1WI低信号(95. 24%)、T2WI高信号(90. 48%)和DWI高信号(92. 86%)为常见信号,椎体后缘形态以膨隆(85. 71%)为主,椎弓根以膨大(80. 95%)和T1WI低信号(95. 24%)为主,椎管软组织以结节肿块(85. 71%)和环形增厚(71. 43%)为主;对照组主要以楔形(48. 05%)和凹陷形(42. 86%)为主,椎体信号以DWI低信号(83. 12%)、T1WI低信号(67. 53%)为常见信号,椎体后缘形态以成角(79. 22%)为主。两组椎体形态、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形态、椎体信号和椎管软组织形态变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23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采用MRI扫描及血清炎症因子对骨质疏松及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T平扫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分析176例临床确诊的脊柱损伤病例资料,并对X线与CT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椎管狭窄及骨折损伤分类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在显示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突成角及椎体移位方面有其优势。结论 X线检查、CT检查两者结合能提高椎体损伤的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