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以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隔药灸为治疗方法,观察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二者的疗效差异,为隔药灸的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VAS评分分为中度和重度原发性痛经,以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及随访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治疗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随着治疗时间显著降低(P0.05);重度原发性痛经组止痛药使用频率显著低于基线(P0.05)。(2)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隔药灸各时点治疗1个月经周期与基线、治疗2个月经周期与1个月经周期、4个月经周期与3个月经周期、5个月经周期与4个月经周期VAS差值较中度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0.05)。结论:隔药灸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尤重度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金鸡啄米法与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取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十七椎、次髎,针刺用金鸡啄米法;对照组取穴与观察组相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2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痛经总频率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经严重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结论:金鸡啄米法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法,可缓解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俞募配穴结合体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痛经症状评分、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急性期镇痛及痛经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评分评价两组疼痛强度、痛经症状改善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及总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扶阳罐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均对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疗效,但长蛇灸配合扶阳罐的远期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雷火灸联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雷火灸和自拟温经止痛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疼痛程度、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痛经疼痛程度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化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组治疗均能缓解痛经症状,但观察组联合雷火灸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行左氏调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不行手法)治 疗,分别于每次月经前(3 d内)及月经第 1 、 2 天各进行1次治疗,1 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 3 次,共治疗3 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VAS评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 观察组的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VAS 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MSS评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 2组患者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左氏调气法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李跃  陈飞  徐霞  谷甸娜 《新中医》2020,52(7):117-119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联合督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观察组采用平衡火罐联合督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月经期时间、月经量变化、痛经程度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月经期时间、月经量明显增加(P0.01);2组痛经程度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月经期时间、月经量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痛经程度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火罐联合督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机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u YQ 《中国针灸》2011,31(2):110-112
目的:探寻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经前针刺十七椎组(A组)20例、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组(B组)20例、空白组(C组)4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针刺组随访3个月经周期,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痛经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针刺组之间及与空白组同期疗效的差异.结果:两针刺组各治疗期及随访期同期痛经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针刺组较空白组同期痛经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经前及即时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皆有显著疗效,不同时机针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脐疗配合神灯照射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属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脐疗配合神灯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元胡止痛片口服进行治疗。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等情况。结果应用脐疗配合神灯照射治疗痛经疗效优于应用元胡止痛片的疗效,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脐疗配合神灯照射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具有简便、实用、价廉的特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周期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原发性痛经的门诊患者5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5例,予以补肾调周方药口服)、对照组(25例,口服痛经宝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VAS)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结果:在疼痛强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疼痛,但治疗组减轻疼痛和改善中医证候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有效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P0.05,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明显降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匮》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中药温经汤治疗,对照组58例口服消炎痛片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疼痛积分及分级,判断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选用经前期腹部针刺和经期耳穴贴压相配合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两种方法相配合达到的临床治疗效果。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腹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经前期腹部针刺和经期耳穴贴压相配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何清邻 《新中医》2018,50(8):128-130
目的:观察调经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 3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痛经开始时服用芬必得胶囊,疼痛消失则停药。观察组服用调经活血汤,月经前7天开始口服,连续服用10天,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 3.7%,对照组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痛经症状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痛经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时间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疼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温针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临床疗效的观察来探讨温针夹脊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针治疗组30例和田七痛经胶囊口服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停止治疗。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两组比较P>0.05;两组症状总评分及症状改善率比较均P>0.05。结论:温针夹脊穴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疗效肯定,对缓解患者经行小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明显。该方法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毒副作用小,可望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脐疗联合芳香热罨包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行脐疗联合芳香热罨包治疗,选用复方丹参滴丸放置神阙穴,将芳香热罨包熨蒸于脐上,每周1次,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香附四物汤颗粒,经前1周连服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脐疗联合芳香热罨包法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痛经及伴随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火堂无火恒温灸与悬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火堂无火恒温灸取神阙及小腹部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于月经来潮前7 d开始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3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温灸盒置入艾条悬灸,取穴部位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痛经评分。结果观察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1例,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均作无效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接近(P0.05)。结论温火堂无火恒温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在临床疗效、改善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方面与悬灸相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加耳穴组(治疗组) 30例,布洛芬组(对照组) 27例(脱落3例)。治疗组于经后1周进行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每周2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布洛芬组于患者痛经难以忍受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0分以上时给予布洛芬口服,观察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2、3个月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3个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未影响治疗。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暖宫散寒汤治疗,全部患者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良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