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等中药有效性相关问题的科学阐释是解决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特征相契合,以其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特性高效解析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过程。将中医药理论与代谢组学技术有机融合,可为深层次阐明中药的有效性、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提供关键技术。综述了代谢组学方法解决中药药效评价与药效物质研究的具体实践,并对代谢组学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强调把人体作为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整体出发来考察疾病和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与中医学的思想相一致^[1],它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研究生命的内在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从而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让世界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分子靶标等不明确,限制其广泛应用。代谢组学的出现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通过对近2年有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代谢组学在证候或疾病的表征以及中药的药效评价、药效物质、作用机制、质量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作用机制、药效物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萍 《海峡药学》2010,22(9):13-15
本文综述了今年来代谢组学和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大量研究显示代谢组学和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望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孟岩  崔洋  朱梦楚  何玉芳  张兰桐 《中国药房》2012,(11):1042-1045
目的:为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介绍现代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中药代谢组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药的深入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点及难点,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体系中中药复方其精髓,而中药复方被广泛使用在中医药物治疗中。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及重点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工作。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中药复方药效基础的现状、目的以及方法、思路,然后分析了中药血清药化的相关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主要是通过分析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的相对分子量较低的代谢产物,来推断生物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它是研究机体代谢网络以及代谢产物与机体所处环境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与中药复方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借助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有助于解释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物质基础、量效关系等,有望在中药复方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代谢组学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明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中药复方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代谢组学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循环法在中药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4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对202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药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1—3月32 292张处方为对照组,以4—8月50 557张处方为管理组,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饮片颗粒用法混淆处方、证型未使用中医证型处方)的数量、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中药处方合格率。结果 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7.6%(965/988)上升到97.8%(1 506/1 540),住院处方合格率在实施PDCA循环后从89.1%(106/119)上升到95.6%(259/271),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中药处方点评中运用PDCA循环法,提升了处方的质量,规范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同时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是借助多种检测手段以植物提取物中代谢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定性、定量分析,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核磁共振(NM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资源研究中。对该技术在中药基原鉴别、野生与栽培品的鉴别、药用部位鉴别、不同发育期的成分鉴定及不同产地药材的品质差异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揭示植物代谢物动态变化趋势,为中药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管娜  李献林  刘冰 《中国医药》2014,(6):909-911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含中成药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的317798张含有中成药的门诊处方,统计处方量存前10位的科室,并随机每月抽取1000张进行分析。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销售金额在前10化的中成药。结果含有中成药的门诊处方存在重复给药[19.4%(37/191)],用法、用量不适宜[28.8%(55/191)],诊断书写不全[18.3%(35/191)]等问题,共计不合格处方191张,处方合格率为99.0%(18809/19000)。中成药使用量以儿科门急诊、方便门诊最多,分别为76279张(24.0%)、40434张(12.7%)。金水宝胶囊、灯盏生脉胶囊销售金额位居前2名,分别销售了470.8万元、425.0万元。结论陕师和药师应加强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中成药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如今越来越多耐药细菌的出现,对于细菌耐药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而现今的研究已经发现细菌的生物被膜是其耐药作用的一个独特机制。许多中药被发现对于细菌的生物被膜具有抑制作用,是细菌耐药性研究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药对细菌生物被膜抗菌作用的文献,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以及中药对于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抗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不完全受限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COPD的防治已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中药对于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中药能够控制气道和肺部炎症、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控氧化–抗氧化过程,并对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免疫失衡及肺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标记物的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归纳总结中药治疗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及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药房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金斌  张艳秀  刘萍 《中国医药》2011,6(8):962-963
  相似文献   

17.
四环三萜化合物是植物来源中药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但研究发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肠吸收不佳,严重影响了该类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按照苷元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葫芦素烷型、环阿屯烷型、原帖烷型、楝烷型等几类,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单体的肠吸收机制,探讨其肠吸收不佳的原因;综述发现肠吸收多用于研究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配伍的有效吸收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并表明中药配伍对有效成分的肠道吸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改善中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新剂型的研发设计以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审核及点评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窗口药师实时审核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中药房西院门诊中成药处方71040张,将不合理处方填写处方审核及点评结果联络信,并进行统计分析;责任药师每月随机抽样进行处方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干预成功率99%;处方不合理原因主要有签章不全、未写诊断或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和处方超量;处方不合理率由2012年6月6.56%下降到2013年4月0.97%。结论:处方审核及点评工作有效提高了中成药合理使用水平,同时,药师、医师以及医院药事主管部门通力协作是完善相关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