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珠海市香洲区某社区163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以及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63名老年人中患病105名(64.4%),患1种疾病65名(39.9%),患2种以上疾病98名(60.1%)。患病率居前6位的疾病是白内障(46.0%)、高血压(28.8%)、慢性支气管炎(5.5%)、糖尿病(4.9%)、胃病(4.3%)、风湿性关节炎(2.5%)。163名老年人中生活完全自理149名(91,4%)、部分自理12名(7,4%)、不能自理2名(1.2%)。有84。7%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结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开展多种社区护理服务形式,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财政支出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及社区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是比较典型的 ,与此相应 ,城市和农村无论在物质生活水平还是在精神生活质量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开展社区护理也应因地制宜 ,制定相应对策 ,找出具有我省城市和乡村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1 调查对象1998年调查 6 0岁及以上的广东省内城乡老年人数量 2 6 0 0名。实际调查回收问卷 2 5 4 6份 ,其中男性 1170份 ,占 4 6 0 % ;女性 1376人 ,占 5 4 0 %。年龄分布 :6 0~ 6 9岁占 5 7 7% ,70~ 79岁占 32 4 % ,80岁及以上占 9 9%。婚姻状况以已婚、配偶健在为主占 6 5 9% ;丧偶和未婚…  相似文献   

3.
从老年人的居住模式现状、社区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我国社区的现状及提高社区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海波 《护理研究》2012,26(30):2867-2868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等4个方面[1]。老年人身体退行性改变逐渐明显,影响脏器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2,3]。随着社会老龄化,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排尿困难是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现状,并探讨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相关性,为完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无锡市梁溪区金星街道中便利选取1 023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和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测量。结果: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12.71±17.86)分,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得分为(82.80±16.63)分。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之间呈负相关(r=-0.05~ -0.13,P<0.05)。结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社区护士应根据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不断完善和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以提高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保健和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宝安区某社区7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个人健康行为和护理服务需求等,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程度高(OR=2.856)、自理能力(OR=2.324)、心理状态((OR=1.687)、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1.584)、家庭收入(OR=1.479)、住房条件(OR=1.421),其中自理能力和住房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改善其住房条件,满足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65例深圳市社区老年人(≥60岁)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老年人饮食清淡158例(95.8%),不吸烟、不饮酒150例(90.9%),早睡、早起157例(95.3%),睡眠质量好88例(53.3%),经常锻炼90例(54.5%),生活很满意49例(29.7%),看电视104例(63.0%)。不同年龄老年人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取某社区163例62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其生活质量水平、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163例研究对象中,106例均患各种疾病,占65.03%,其中98例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占60.12%,患一种疾病65例(39.88%);所有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为发病率最高的六种疾病;其中老年人能够实现完全生活自理145例(88.96%),能够实现部分生活自理者11例(6.75%),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者7例(4.29%);超过80%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心理健康服务等毫无概念。目前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将多种社区护理服务有效开展,同时加大宣传健康教育的力度,对老年人疾病的预控、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州市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杨玉英  徐菊英 《护理研究》2003,17(6):355-35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为开展社区护理提供依据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 88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占5 7.1%。其中 >75岁老年人的比例更大 ;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依次为健康指导89 .4% ,体格检查 47.8% ,上门护理 19.6% ,康复护理15 .1% ,家庭病床 10 .9%。结论 :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量大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重点应是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内容及需求层次。方法依据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武汉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对长期护理需求水平较高,总需求得分为(47.82±7.64)分;且需求内容广泛,从具体条目看,需求率在50%以上有13项(59.1%);社区老年人对安全需求的得分为(13.20±3.19)分,略高于生理需求及其他层次的需求。结论社区长期护理人员应当以需求为导向,采取相应措施,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南昌市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患者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92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和自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表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得分为(66.88±15.44)分;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各领域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并发症、并发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高血压及职业等;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糖尿病疾病护理需求和社区护理总需求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为全方位改善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需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各种制约因素以及社区护理需求出发,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对91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基本数据,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91份,有效问卷91份,有效回答率100%。本次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总均分为(619.12±132.83)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配偶[(637.25±127.17)分比(565.53±137.53)分],每月养老金不同[(652.40±129.55)分比(581.98±127.87)分]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61;P均〈0.05)。本次调查中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总均分(37.46±9.25)分,不同性别、年龄、每月养老金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配偶,文化程度不同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显示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比较显著,相关系数为0.46(P〈0.05)。结论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显著,因此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关心空巢老人的心理需要,完善社会支持,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提高社区老年抑郁倾向人群生存质量,并建立适合社区老年抑郁倾向人群的新型社区护理模式.方法 用抑郁老年量表(GDS)在吉林市某社区筛查出78例抑郁倾向的老年人,按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小组干预方案对干预组实施为期8周的小组干预,每个小组总干预时间为期8周,1次/周,共连续进行8次,干预持续时间为90min/次.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2组抑郁程度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的各维度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小组干预模式在社区对老年抑郁倾向人群进行干预是可行、有效的,形式合理,可适用于社区老年心理卫生保健,可以为社区老年抑郁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将符合条件的428例老年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4人。对照组为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从个案管理、健康教育、治疗预案、督促监督四个方面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1~2次)的系统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应用奥马哈评价表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除生理方面子条目中的视力听力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中的子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哈干预系统可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缺陷,维持其正常生理、心理等机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患者出院进入社区后,均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及出院宣教,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及出院宣教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否坚持规律运动等。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指数、生活质量指数、抑郁程度得分、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否坚持规律运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其致残率,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制定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于1996年7~9月对广州市某街道102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发现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同时患两种病以上占54%。慢性病造成676%老人活动受限制,24%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70%收入在200~600元/月之间,52%自认经济状况较差,537%难以承担医疗费用。就医困难的原因中经济困难占首位(59%),由于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主要有孤独感、衰老感和老而无用感,必须通过提高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心理及精神健康、生活条件及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老年人渡过高质量的老年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供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深圳市6个社区216名老年人和7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的供需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4%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需求,接受过家庭护理服务者占38.1%。32项家庭护理需求项目中,居前6位的需求项目依次是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健康咨询、照顾者指导、心理护理、服药指导。7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48家提供家庭上门服务,开展家庭护理服务的中心有44.0%提供10个以上项目,67.0%的中心提供5个以上项目,17.0%提供2个以下项目,30家不提供家庭上门服务。影响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配置不足、风险系数大、医疗环境及设施受限。结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服务有较大需求,社区健康中心提供的家庭护理服务相对滞后,家庭护理服务供不应求,当务之急是增加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建立和完善社区家庭护理行业规范,促进家庭护理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其受损的社会功能及精神残疾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社区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降低社会功能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2,3]。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出院患者追踪调查,提出社区长期延续照护及社会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以2010-2012年525例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对该人群社区和家庭长期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供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5例出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经GDS量表测量,得分1~10分者86例,视为无郁症,占40%;11~20分者79例,显示轻度抑郁,占36.74%;21~30分者50例,显示重度抑郁,占23.25%。 ADL得分<35分者422例,提示个人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障碍者,占80.38%;40~100分者103例,提示部分或者完全能够自理,占19.62%。525例老年精神障碍疾患者群社区延续照护,主要依靠家庭,由家庭成员照护占68.95%,由保姆或者钟点工照顾者占11.43%,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照护占19.62%。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和医疗护理服务供给相比有很大差距。结论老年精神障碍疾患者群的长期照护和社会支持问题是老年学领域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应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社会性干预。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dimensions of caregiving activities among elderly (75+) caregivers based on Nolan's model and to study the dimensions in relation to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12). Responses to a Swedish postal survey (n=4278, response rate 75-79 years old: 60%; 80-84: 56%; 85-89: 48% and 90+: 42%) showed that 783 persons (18%) were helping another person due to that person's impaired health, 41.6% women, mean age for women 81.8 years (SD 4.96) and for men 81.7 years (SD 4.32). The postal questionnaire included SF-12, demographic data and questions about caregiving activities derived from Nolan's model, social network and contacts with health care. Adapting their activities to be prepared if something happened (52%), having regular contact to prevent problems (35%), helping in contacts with the hospital (57%), helping with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49%), person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14%), medical care (11%) and helping to improve functions (14%) were the activities reported. Adapting own activities, regular contact, weak economy and needing instrumental help with daily living oneself predicted low MCS12.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nvolvement on the part of the caregivers wa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