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手术治疗的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就诊时即诊断为肠绞窄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55例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行肠粘连松解术47例,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5例,小肠内固定术2例,肠短路吻合术1例.62例治愈,1例术后第3天死亡.41例随访0.5~9年,7例复发,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结合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肠绞窄征象,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的腹平片和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手术证实18例,绞窄性小肠梗阻6例,完全性小肠梗阻12例;3例为高位,其余为低位;18例中11例为肠粘连和腹内粘连带,3例为肿瘤,3例为肠扭转,1例为肠套叠.结论:CT在肠梗阻中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发现肠绞窄,鉴别肠梗阻的程度,明确梗阻病因和梗阻部位,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顾劲松 《现代保健》2011,(15):154-155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10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坚  杨文锦 《现代医院》2012,12(4):58-59
目的探讨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05例,2例伴有休克,就诊时间超过3天且年龄超过70岁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结论对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临床要多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对整体病情做出综合判断,做出是否存在肠绞窄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中注意预防粘连的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约占肠梗阻总数的30—63%。手术时机选择取决于肠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如何既解除梗阻,又避免肠绞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23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绞窄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较为常见,急性肠坏死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严重阶段,目前仍是腹部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笔者对我院1979—1999年间经手术证实的98例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早期治疗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70例,女性28例。20岁以下患者15例,20~50岁患者32例,50岁以上患者51例。其中病因为肠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63例,总结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并存的其他疾病,经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在围手术期死亡,病死率4.76%,手术后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5例,手术治愈60例,治愈率95.24%.结论 外科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有效方式是手术治疗,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重视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5月间收治46例老年人肠梗阻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中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为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肠结石.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术中发现肠绞窄5例.术后并发症24例,死亡2例.结论 老年患者机体反应差、手术耐受性差、肠绞窄坏死出现率高、并存病多等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是提高老年人肠梗阻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对15例绞窄性肠梗阻进行诊治分析,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治愈14例,治愈率93.33%。结论临床上一旦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4月收治28例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均手术治疗。结果28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天,并发盆腔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3例,均为肠坏死穿孔病例。结论绞窄型肠梗阻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原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55例(53.4%),其余48例(46.6%)均在开腹探查时确诊.治愈92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0.7%(11/10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其中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钟世良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7):1016-10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绞榨性肠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7例绞榨性肠梗阻(实验组)和17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榨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绞榨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结论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为诊断绞榨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治疗前测定47例单纯性肠梗阻和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对照130例健康成年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经手术证实的9例肠坏死者与6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结果单纯件肠梗阻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者(P〈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腹部手术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泛影葡胺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未使用泛影葡胺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梗阻缓解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保守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为69%,中转手术25例,手术率为31%;治疗组保守治疗成功72例,成功率90%,中转手术8例,手术率10%。两组在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梗阻缓解时间及保守治疗成功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泛影葡胺是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上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诊断价值,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总结了6年来医院收治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NEC 38例病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归纳分析;其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NEC的X线表现为:Ⅰ期:肠动力性改变、肠淤张;肠间隙增厚≤2mm(28例);Ⅱ期:①肠间隙增厚>2mm(15例);②肠壁积气(8例);③门静脉积气(3例);Ⅲ期:①明确腹腔渗液(9例);②气腹(10例)。结论:X线检查对NEC的诊断及明确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能做到早期诊断,从而早期干预降低NEC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小肠梗阻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检查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疑诊小肠梗阻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口服76%泛影脯胺100ml行小肠造影检查。结果小肠造影检查提示不全肠梗阻16例,肠梗阻5例。CT显示小肠梗阻15例,肠腔积气积液11例。结论口服泛影脯胺造影检查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肠梗阻患者能提供影像依据,尤其对诊断不全性肠梗阻具有优越性,CT对诊断不全性小肠梗阻的困难,对发现小肠梗阻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小肠梗阻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检查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疑诊小肠梗阻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口服76%泛影脯胺100ml行小肠造影检查。结果小肠造影检查提示不全肠梗阻16例,肠梗阻5例。CT显示小肠梗阻15例,肠腔积气积液11例。结论口服泛影脯胺造影检查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肠梗阻患者能提供影像依据,尤其对诊断不全性肠梗阻具有优越性,CT对诊断不全性小肠梗阻的困难.对发现小肠梗阻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得到确诊,均采用禁饮食、胃肠减压、抑制腺体分泌等非手术治疗,症状均逐渐缓解,无死亡病例。治疗时间5~21d。结论:非手术治疗是急腹症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疗经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诊治方法,包括不当之处。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4例治疗过程中病情不见好转,其中3例有不当之处,1例机械性肠梗阻误诊为炎症性肠梗阻,1例明确诊断治愈。结论腹部外科医生应清楚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正确的治疗建立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之上,明确诊断后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漫长。  相似文献   

20.
周智  陈健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341-34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5年共收治老年急性肠梗阻10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选取100例患者中死亡20例(病死率20%),均为手术组患者,其中有1例死于手术中。死亡原因总结如下:癌肿广泛转移、恶病质9例,术后肠瘘2例,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因糖尿病并发重度感染1例,重度肺部感染引起呼吸功能表竭5例,中毒性休克2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和肠粘连,医生应该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