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10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坚  杨文锦 《现代医院》2012,12(4):58-59
目的探讨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05例,2例伴有休克,就诊时间超过3天且年龄超过70岁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结论对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临床要多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对整体病情做出综合判断,做出是否存在肠绞窄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中注意预防粘连的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2000年至今,我院收治245例肠梗阻病人,其中12例绞窄性肠梗阻均由粘连性肠梗阻或肠扭转引起,病例统计中未将腹股沟疝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统计在内,现将12例绞窄性肠梗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4月收治28例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均手术治疗。结果28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天,并发盆腔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3例,均为肠坏死穿孔病例。结论绞窄型肠梗阻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绞窄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较为常见,急性肠坏死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严重阶段,目前仍是腹部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笔者对我院1979—1999年间经手术证实的98例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早期治疗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70例,女性28例。20岁以下患者15例,20~50岁患者32例,50岁以上患者51例。其中病因为肠粘连  相似文献   

7.
肖大宝  牛生超 《现代保健》2012,(31):124-125
目的:手术和保守治疗粘连小肠梗阻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86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其中46例采用传统疗法禁食胃肠减压、中药大承气汤鼻饲、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另40例出现了保守疗法无法缓解处理情况,给予手术治疗,并在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访,统计复发率及缓解时间,进行数据汇总。结果:40例手术治疗与46例保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前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顾劲松 《现代保健》2011,(15):154-155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1990年元月~1999年12月收治的846例肠梗阻病例中,16例因延误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占同期肠梗阻病人的1.9%。年龄26岁~79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肠系膜根部扭转6例,回盲部扭转2例,系带绞窄4例,内疝绞窄2例,斜疝嵌顿2例,术前死亡2例(尸解证实),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7例,4例出现短肠结合症,2例出现严重腹腔感染,自动出院。误诊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6天,5例有手术史,2例有“慢性阑尾炎病史”,11例有不洁(或不当)饮食史。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梗阻发生后不但能引起肠管本身的解剖功能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停止、腹胀,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章社民 《现代保健》2012,(4):110-11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经验,探讨提高急性肠梗阻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治愈6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结直肠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999年6月至200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5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腺癌35例,黏液癌9例,未分化癌6例 治愈出院49例(98.0%),因中毒性休克,败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 全组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 随访4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4%、43%.结论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患者,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术式,尽量对患者行一期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术后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原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55例(53.4%),其余48例(46.6%)均在开腹探查时确诊.治愈92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0.7%(11/10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其中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手术治疗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肠梗阻导管材质的进步,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例如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小肠瘘、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以及恶性肠梗阻的术前辅助治疗,其肠腔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胃管减压。生长抑素可以抑制胃泌素、胃酸、胰岛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胰腺的内外分泌,减少胃、小肠以及胆囊等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腔压力,减轻肠管扩张,从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各类型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本文对肠梗阻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生长抑素用法、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3例患者中,49例患者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2.5%,4例患者经2次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肠梗阻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对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采取基础护理、置管护理、冲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梗阻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16例炎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治疗(试验组)。生长抑素用思他宁6mg/d连续静滴,肠外营养支持配方根据临床常规给予,并与以往13例未使用上述治疗措施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转手术率分别是12.5%和61.5%(P<0.01);两组中转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分别是0%和37.5%(P<0.01)。结论: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冯丹 《现代保健》2010,(36):104-105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以促进手术疗效的提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讨论手术时机及其手术方式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结果 20例患者均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出现吻合口瘘1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提高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术时机选择对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择取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8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8.3~11.2)岁,阑尾炎36例,肠套叠19例,肠绞窄7例,肠扭转不良13例,膈疝6例,巨结肠3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84例患儿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发病48 h内接受手术,对照组于发病48 h后接受手术。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5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7.14%(P<0.05)。 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治疗前测定47例单纯性肠梗阻和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对照130例健康成年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经手术证实的9例肠坏死者与6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结果单纯件肠梗阻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者(P〈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林华 《现代保健》2011,(14):69-70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痿,无一例死亡。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1例。经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积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病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