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是近年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经导管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犬肺静脉产生的不同损伤变化。方法将18只犬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冷冻消融组,麻醉后应用Seldinger技术行股静脉穿刺,行右心房造影,穿刺房间隔,送入鞘管,行肺静脉造影,然后送入消融电极,进行肺静脉消融。分别在消融后即刻、第7天、第30天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消融方法引起的不同病理改变,并与正常肺静脉相比较。结果肺静脉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后即刻均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但射频消融后损伤明显,外观颜色较黑,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严重破坏,结构紊乱;而冷冻消融造成的损伤较轻,组织相对规则,可见断裂的肌纤维。电子显微镜下两种消融损伤的组织中均可见细胞坏死、细胞器损伤、结构紊乱,同样冷冻消融的损伤轻。消融1周后射频消融的肺静脉有时可见附壁血栓,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及新生的毛细血管,射频消融后的炎症反应比冷冻消融后的反应明显。消融1个月后,射频消融的肺静脉有时可见附壁血栓,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少量平滑肌细胞增生,冷冻消融后增生程度比射频消融后的改变轻。结论经导管射频和冷冻消融均可对肺静脉造成损伤,冷冻消融形成的损伤比射频的损伤轻,相对保持了组织结构,后期以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组织增生程度较轻,不易形成附壁血栓。上述改变可能是消融后肺静脉狭窄与否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一种新的显性遗传性听觉前庭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在先证者及其兄弟和儿子中了解病史,进行检查和听力测试,在先证者和其儿子中进行定量旋转试验;对先证者的耳蜗和前庭迷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兄弟和儿子的候补基因COCH和M Y07A进行测序。结果:患病家庭成员在近30岁时开始出现进展缓慢的听力减退,并在70多岁时出现进展性的失平衡。3/4的患者每年有几次短暂(几分钟)典型的眩晕发作,通过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发现患者有缓慢进展的听力和前庭功能减退,通过尸检发现患者的耳蜗和前庭感觉器官有毛细胞丢失,没有细胞浸润或…  相似文献   

3.
张涛  贾玲 《中原医刊》2009,(5):55-56
目的探讨左房快速起搏对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序刺激,快速起搏左房的方法建立心房颤动模型,在起搏前及起搏后4h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进行测定,并进行房颤诱发,记录房颤发生率。结果在起搏4h或诱发房颤下与窦性心律相比各部位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起搏时间延长,房颤的诱发率也增加(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引起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  相似文献   

4.
背景:无色素痣(N D)是一种先天性非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持久稳定的色素减少性皮损。有关ND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很少,其发病机制也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ND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60例确诊为N D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钻取(2m m)皮损和皮损周边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是1887年由Von Limberk首次报告以后泌尿外科领域关注最多的癌前病变。随着内窥镜与组织活检技术的普及,腺性膀胱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病理演化有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和胚胎组织残留学说。因为腺性膀胱炎具有太多的癌性转归特点,方法目前治疗主流思维还是坚持腔镜手术主动干预,并且术后采用化疗药物灌注膀胱,对腺性膀胱炎能起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良好的选择手术方式,也是治疗特别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 mm、0.35±0.16 mm、0.35±0.11 mm、0.37±0.13 mm;长度分别为10.75±3.15 mm、9.46±2.20 mm、11.41±2.87 mm、9.20±2.88 mm。结论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4支肺静脉中以右上肺静脉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猪肺静脉心肌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寻找可能引起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成年家猪肺静脉心肌袖取自12只家猪心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分2~3层,随肺静脉的延续逐渐由环行变为斜行、纵行,在末端由结缔组织分隔包绕,呈卷曲散在分布。结论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在肺静脉壁上的特征性分布,为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提供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63例心内膜心肌活检中发现11例小冠状动脉病,其中5例伴心肌病病变,2例伴心肌炎病变。小冠状动脉病的病理表现为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经形态定量测定,11例44个小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率均在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病理形态学提示小冠状动脉病形成与病毒感染后或脂类沉着后内膜增生有关。心内膜心肌活检具有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行左心房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在Carto系统中对13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通过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以肺静脉电位完全消失并观察半小时以上仍然未恢复为消融终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达到消融终点,平均操作时间为181±41min,透视时间为60±23min,放电次数120±60次。术后随访8.0±8.0个月,仅第2例在术后第3天再发房颤,但数小时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后维持为窦性心律,余均为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在左心房环肺静脉前庭行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隔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主要策略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肺静脉电隔离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和左心房线性消融术。肺静脉前庭(pu lmonary ve in antrun)指的是肺静脉开口和左心房体部之间,类似漏斗样扩张的区域,其边缘通常距离肺静脉开口约0.5~1.5 cm,但左肺静脉前庭的前缘往往与肺静脉开口重叠(图1)。传统意义上的左心房后壁实际上包括两侧肺静脉前庭在内,而真正的左心房后壁实际上只是位于两侧肺静脉前庭之间很小面积的一部分心房组织。以上三种消融策略的主要区别见表1和图2。除这3种主要消融策略之外,以心房内的碎裂电位作为靶点…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宫颈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的宫颈组织学变化,探讨HPV及其各基因型对宫颈上皮病理变化影响。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法对门诊844例宫颈癌筛查者行6、11、42、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CP8304等21种HPV亚型的分型检测,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研究HPV各种基因型感染的宫颈上皮病理变化。结果HPV总感染率为49.2%(416/844),各亚型感染率依次为:16(10.7%)、52(10.0%)、58(7.6%)、CP8304(6.9%)、11(6.4%)、51(6.3%)、33(5.3%)、6(3.8%)、68(3.7%)、18(3.6%)、53(3.4%)、31(3.3%)、66(2.1%)、39(1.9%)、59(1.4%)、45(0.7%)、56(0.6%)、44(0.5%)、43(0.2%)、42(0)、35(0)。混合感染率为41.3%(172/416),其中感染2种亚型为29.8%(124/416);3种亚型为7.9%(33/416);4种亚型为2.6%(11/416);5种以上亚型为1.0%(4/416)。HPV阳性者191例行宫颈组织活检,其中慢性炎症30.4%(58/191);尖锐湿疣13.6%(26/191);CINⅠ41.4%(79/191);CINⅡ9.4%(18/191);CINⅢ3.1%(6/191);宫颈癌2.1%(4/191)。HPV混合性感染者宫颈CIN病变(CINⅠ~CINⅢ)的发病率为66.7%(54/81),单一型感染者宫颈CIN病变为44.5%(49/11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密切联系,各病毒亚型的混合性感染可能对宫颈CIN的发生与发展有累加作用,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自60年代早期现代免疫学定型以后,T淋巴细胞便被确定为细胞免疫主要细胞,由于T淋巴细胞是从骨髓来的原始母细胞在胸腺网状细胞形成的微环境里发育为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特性的细胞,故胸腺被认为免疫中心器官之一。在大量动物实验,特別是对裸鼠和体外实验研究,获得了胸腺的生物学和在免疫作用上的丰硕成果,以及近年来由于大量新科技出现,结合超微结构和免疫分析(包括免疫荧光,免疫电镜,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对胸腺组织结构和细胞表型等方面的研究,大大促进了对胸腺组织,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发育及表型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14.
实验大鼠是动物实验中应用较广泛的动物之一,为此,科学家对大鼠的正常解剖学、组织学和各组织结构早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但对大鼠肺血管的组织结构介绍较少,曾有报道,近肺门处的肺静脉中膜可为心肌,而肺内肺静脉中膜是否有心肌,分布情况如何?目前尚未找到有  相似文献   

15.
家猪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测家猪心脏肺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 ,为异位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 30例家猪心脏 ,显示肺静脉心肌袖 ,观测其形态、厚度及长度 ,并测量肺静脉的直径及壁厚度。结果 家猪肺静脉近心房端的表面有肌袖绕行 ,其出现率为 97%。右下、右上、左上、左下肺静脉肌袖长度平均分别为 19.0 4± 4 .12 mm、16 .5 9± 3.85 mm、16 .34± 3.88m m、15 .11± 6 .11m m;肌袖厚度平均分别为 0 .81± 0 .4 8m m、1.10± 0 .5 9mm、1.10± 0 .5 9m m、0 .5 2± 0 .2 8m m;肺静脉壁厚度平均分别为 0 .17± 0 .0 5 mm、0 .2 6± 0 .17m m、0 .19± 0 .0 9mm、0 .16± 0 .0 8mm;肺静脉直径平均分别为 12 .13± 2 .4 4 mm、10 .2 4± 2 .0 7mm、11.2 3± 2 .0 9mm、6 .83± 2 .5 0 m m。结论 家猪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高 ,是制作局灶性房颤模型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肺静脉前庭及左心房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表达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揭示肺静脉前庭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20例接受开胸手术者分为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手术时取左心房及右下肺静脉前庭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个部位的Cx表达量的改变。分析Cx40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Cx40)、Cx43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Cx43)。结果①窦性心律患者肺静脉前庭Cx40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为(4 994.12±1 290.46),与左心房(4 333.12±1 270.8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肺静脉前庭Cx43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为5 014.46±961.46与左心房(4 916.43±697.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②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Cx40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为5 084.30±1 497.35,与左心房的(5 149.78±820.3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肺静脉前庭Cx43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为4 528.21±982.79),明显低于左心房的(8 216.65±1 670.65,P<0.001)。④与窦性心律相比,心房颤动对肺静脉前庭Cx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影响较小(Cx40:4 994.12±1 290.46比5 084.3±1 497.35,P=0.888;Cx43: 5 014.46±961.46比4 528.21±982.79, P=0.281)。④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Cx40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为4 333.12±1 270.89,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患者(5 149.78±820.36,P=0.099);左心房Cx43电泳条带的平均灰度值为4 916.43±697.27,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患者的(8 216.65±1 670.65,P<0.001)。结论窦性心律患者,肺静脉前庭与左心房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无区域性的差异。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与左心房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心房颤动对肺静脉前庭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影响较小,对左心房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影响较大。提示心房颤动所导致的肺静脉前庭与左心房缝隙连接蛋白生理性的平衡发生改变可能为肺静脉前庭参与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3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和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主要病理改变 DCM 为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大小不一、核畸形、灶状纤维化和心肌变性坏死;VMC 则为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变性坏死、间质纤维化。EMB 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 VMC 为65.7%,DCM 为80.0%,合计68.8%。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用CD117、CD34、SMA、 Desmin、 S-100蛋白质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例原发性GIST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IST基本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可以伴有囊性变、黏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像大于5/50HPF的5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或等于5 cm,其中4例伴有囊性变、出血或坏死,1例伴有黏液样变。2例核分裂像在2~5/50HPF者均为上皮样细胞型,其中1例伴有黏液样变,肿瘤直径均2~4 cm。免疫组化染色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5%和68.2%,Desmin不表达,S-100蛋白质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结论:GIST肿瘤细胞形态多变和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CD117、CD34阳性,Desmin阴性,S-100蛋白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肿瘤细胞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有出血或坏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体病理材料及动物实验方法,系统阐明了相对性缺血缺氧(冠状循环不全)时心肌坏死的一系列特点。总结了这类心肌坏死在病变性质、病灶分布、病灶与心壁内冠血管分支的关系、坏死灶的吸收形式与扩展方式等九个方面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心肌梗塞的区别。1.冠状循环不全时心肌坏死的性质有凝固性肌溶解和液化性肌溶解两种,根据缺血缺氧程度和发生急缓之不同而异,而心肌梗塞则主要为凝固性心肌坏死。2.冠状循环不全时多为多发性小灶状心肌坏死,病灶之间相隔以正常的心肌,而心肌梗塞时则多为少数大片状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