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心动过速即中医惊悸、怔忡之类也。以脉象数急为诊。多系血不养心,神气浮越所致。痰火内扰也间有之。《伤寒论》曰:“数则为虚”,“阳气微,膈内虚,脉乃数也”。《景岳全书·脉神章》亦曰:“数脉之病,惟损为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然虚损有阴阳之别,故数脉亦有浮沉之分。《四诊正法》曰:“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细急如数阴证似阳之候也。”稽其治法《四诊抉微》指出:“浮数空软阳浮于上,治当温补;沉数细涩阴竭于下,法必滋阴。”《医碥》更补充曰:更“有虚寒而逼火浮越者,真阳欲脱者,脉皆数甚”,且  相似文献   

2.
近代脉诊专家刘冠军说:“弦脉是脉管硬而端直,脉幅细而窄,张力明显,如触按琴弦,既有劲又有弹力。”对病理性弦脉描述各家有不同的描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素问·玉机真脏论》亦云:“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  相似文献   

3.
诊余偶记     
一、紧脉:《伤寒论》“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魏荔彤注:“伤寒中风同一浮脉,而彼为浮缓此为浮紧,阳邪舒散故缓,阴邪劲急故紧。同为在表之浮,而一缓一紧,风寒逈异矣。”按《伤寒论》中紧脉乃与缓脉相对,紧之形态论中未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曰:“腹痛脉弦而紧。”曰:“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曰:“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就浮脉主病论述曰“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而对主表虚的脉理解释为“若气虚不能内守,浮越于外,其脉亦浮,但浮而无力,是为表虚”。笔者对浮脉无力的主病及前后文不一致的提法心存疑虑,今且提出陋见,以求教于同仁。 “表实”指表寒证与表热证,与之相对之“表虚”当指“有汗,脉浮缓无力”之太阳中风证,此属外感表虚,但《中诊》所言表虚之脉理乃“气虚不能内守”所致。《简明中医辞典》对气虚有两种解释:①泛指机能不足、元气虚弱之证;②肺虚。可知,浮脉无力所主“表虚”乃肺脾气虚、肌表不固之内伤“表虚”,实属里虚证,非为伤风之表虚证。 《中诊》更在脉理后补充曰“但应注意,久病内  相似文献   

5.
叁、脈法 (1)脹滿之脉:内經:“其脉大坚以濇者脹也”,“脉盛而緊曰脹”,脉訣:“脹滿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脹,迟弱陰寒,浮为虜虛滿,緊則中实,浮則可治,虚則危急”,得效:“关上脉虚則内脹,迟而滑者脹,虚而緊濇者脹,或弦而迟,或弦而数,皆脹也”,“諸气脹滿,浮大可治,虚小难治”。  相似文献   

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为虚劳失精而设,主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症。正如徐彬忠所言:“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梦交为精神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本方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作用,后世常以之治疗遗精、梦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尤怡《心典》曰:“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疾不…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义理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本是在言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医宗金鉴》)认为亦或有指浮或沉的部位,按在浮部为阳,沉部为阴。亦有指左右手者)[1]。“阳微阴弦”即言寸脉微(不及),尺脉弦(太过)(或指轻按在浮部为微弱,重按至沉部则为弦急的形象)。但后世医家认为,此为仲景以脉赅胸痹病机之言。“阳微阴弦”之语,道出了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于内虚致阴邪干…  相似文献   

8.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数咏,除表现在火热亢盛和阴虚内热的热证中,尚见于以下多种情况。【表邪外泄】《伤寒论》57条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49条曰:“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此脉数,并非风寒表邪热化,实乃卫阳正气与风寒表邪交争激烈,正将胜邪,邪随汗泄之信息。可用桂枝汤之辛温解表促使邪随汗泄。待其汗出微微则脉  相似文献   

9.
朱秀峰话弦滑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名中医朱秀峰主任医师认为弦滑脉是不存在的 ,并详加说明 ,对笔者颇有启发 ,现将朱老所论述之观点归纳于下。首先 ,从中医脉诊内容来看是不可能有弦滑脉存在的。因为脉象均是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的。周学海曰 :“盖求明脉理者 ,须将位、数、形、势四字讲的真切 ,便于百脉无所不赅 ,不必立二十八脉之名可也。位者浮、沉、长、短也。数者 ,迟、数也。形者 ,虚、实、滑、涩也。势者 ,即滑氏所谓上、下、去、来、至、止也”。朱老认为周学海所言甚是 ,因二十八脉中有些脉本身就是由几种脉合成的 ,如弱脉就由虚、沉、细三脉合…  相似文献   

10.
数脉属阳主热,已成公论。如《内经》“数则烦心”;《难经》“数则为热”;崔氏《脉决》“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濒湖脉学》“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虱热”等等。然通过《伤寒论》,的学习与临床观察体会到数脉不尽主热。数脉有主表寒之时《伤寒论》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此两条原文,都是论述外感疾病风寒在表之脉象变化。是脉之  相似文献   

11.
脉诊研探     
梁士朋  艾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9):744-744
脉诊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历代脉学著作很多,谈脉之医家如繁星洒于医林。早在《内经》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如脉诊的方法、脉名及对正常脉象的认识或对病脉、死脉的了解等,都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原文“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捕,此名为革,妇人则半力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对文中“减”字之义,教材及多数注家均释为“减少”、“减预”。如:尤怡:“脉弦者.阳不足也,故为减为筹。”陈念祖:“弦则为阳微而逆流,……征则阳不自报为清寒.”吴谦:“弦则为劲,民其中取之劲,外急象也.”五版教材解释为:“本脉包括弦大两象,但弦脉是技之不移,而革脉的弦,重按则社.所以说弦则为征.”以上解释,作者认为与仲江原意是不相合的.理由如下。此文原意,以弦、大二脉形容“…  相似文献   

13.
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为明代名医。他法宗《内经》、仲景之说,又博采丹溪、东垣诸家之长,治病强调调补气血,而不偏执一端。《石山医案》是由其门人陈桷辑成的临证验案,为汪氏学术之代表作。吐血案共12则,病证各异,但治法多似,治疗时均从补脾着眼,临床诊断时脾虚的佐证都为脉象,如劳倦、饮食伤脾则“脉涩细而弱,右脉尤觉弱而似弦”;“土虚木旺”则“脉浮细略弦而驶”;脾虚则“脉濡弱近驶”。汪机所谓“脉驶”之意今已无从考,但他这种诊治之法给我们一种提示:失血性疾病往往可见脉象的异常,出现脉弱的征象,…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肺胀”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中,《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咳喘。”《灵枢·胀论》篇又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明确指出肺胀有咳、喘、胸中胀满等证。在《金匮要略·肺痿肺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有更详尽的描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朱丹溪对肺胀有新的见解,在《丹溪心法·咳嗽》中谓:“肺胀而咳,或左或  相似文献   

15.
涩脉论     
《中医药通报》2011,(6):4-4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此平人血气营运之定数也。医者欲知血气之病与不病,非切脉不足以得之。脉之状不一,载于《脉经》者二十有四:浮、沉、芤、滑、实、弦、紧、洪、微、缓、涩、迟、伏、濡、弱、数、细、动、虚、促、结、代、革、散。其状大率多兼见。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  相似文献   

16.
3.2.1 无排卵型功血 3.2.1.1 肝肾阴虚功血与肝肾阳虚功血:其辨证特点是,肝肾阴虚功血,必有血色鲜红质稠、脉细数等症;肝肾阳虚功血,则见血色淡红质稀、体胖、脉沉弱等候。若出血多时可见数脉,但阳虚之数,脉必数而无力,脉来沉微;阴虚之数,脉细滑。在功血病中,数脉见于虚证尤多,故景岳云“数脉之病,惟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作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由此可见,功血病见有数脉者,不能单凭其脉率来认证,必须辨别其脉力和脉形,以此分证。肝肾阳虚患者出血日久、气随血耗,常可出现下腹坠胀或腰部发胀、纳少神倦及下肢浮肿等气虚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 数脉是中医脉诊中常见之脉象,且在众多脉象之分类中,不论以四纲、六纲或八纲立论,数脉均为脉纲之一,与迟脉相对应。《难经》曰:“数则为热,迟则为寒。”由此在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伤寒论》中的脉学也是独具特色,仲景在开篇的辨脉法中就提到“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这就充分证明了脉法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万事万物都分阴阳,脉也如此。其中,仲景把弦脉定义为阴脉。但通读全文,仔细分析弦脉的脉形、脉位和主病,我认为更应该把弦脉定义为阴中之阳脉。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全书论脉约100条,其论脉之精,实为它书所能媲。其中浮脉就占40余条,愚不揣鄙陋,对其作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一、脉辨部位浮脉主虚论中同为浮脉,病变有在表在里之异,施治则有解表温补之殊。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第2节,虽不足60字,但言简意深,精辟地阐发了消渴病的发病机理,原文如下: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跌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便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