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组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吸烟、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高血压、血脂异常在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冠造结果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弥漫l生病变较多,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受累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介入治疗相关特点.方法:入选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特点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均较非糖尿病组高.糖尿病组三支血管病变、长病变显著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置入支架平均教均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82±0.81)vs(1.58±0.61),P<0.05];置入支架平均直径则较小[(3.18±0.56)mm vs(3.43±0.53)mm,P<0.05];支架平均长度较长[(24.04±6.67)mm vs(20.15±5.55)mm,P<0.05];两组球囊平均最大充盈压力以及最长充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非糖尿病患者复杂,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正常对照组、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90例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资料.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血脂[甘油三酯(TG):(1.19±0.14)mmol/L、载脂蛋白A(APOA1):(1.31±0.29)g/L、载脂蛋白B(APOB):(0.68±0.19)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9±0.22)mmoL/L]比较,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2.05±0.75)mmol/L、APOA1(0.72±0.09)g/L、APOB(1.15±0.18)g/[L、HDL-C(0.96±0.19)mmol/L]、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TG(1.85±0.35)mmol/L.、APOA1(1.18±0.10)g/L、APOB (0.90±0.13)g/L、HDL-C(1.08±0.27)mmol/L]、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TG(1.85±0.14)mmol/L、APOA1(1.12±0.36)g/L、APOB(1.02±0.09)g/L、HDL-C(1.02±0.1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5.773、24.30、-14.892、9.938,P均<0.01.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比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11.522、10.099、-5.185、3.277,P均<0.01.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比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25.583、4.953;-10.158、9.605,P均<0.01.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比较,血HDL-C、APO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30、-27.047,P均<0.01),血TG和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1、14.085,P均<0.05);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比较,血TG、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4、-1.775,P均<0.01),血APOA1、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78、8.794,P均<0.05).结论 脂代谢异常在老年女性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以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最为突出,对此类患者应行严格的调脂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怀祯  刘迎午  王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89-2790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8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血尿酸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总胆田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LAL-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血压发生率、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组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为13.24%,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7.35%,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11.2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双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多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血脂异常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多见,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冠脉造影表现为三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病变,而对照组冠脉造影表现为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糖尿病组冠状血管的狭窄程度、血脂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弥漫、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6.
陈宝珍 《临床医学》2008,28(1):116-1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伴有造影剂滞留现象与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健康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型糖尿病组和存在造影剂滞留组.冠状动脉造影采用标准术式,取右侧股动脉为穿刺入路,造影剂采用低渗非离子型.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结果 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9±0.6)mg/L,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组为(2.1±1.4)mg/L,造影荆滞留组为(4.4±1.9)mg/L,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组和造影剂滞留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组和造影荆滞留组hs-CRP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有造影荆滞留组,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人的血清浓度水平(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在冠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冠状动脉造影有造影剂滞留处的血管可能存在易损斑块,而该处病变血管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罪犯"血管.  相似文献   

7.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8±0.39)%,(5.69±0.40)%,(5.98±0.41)%,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高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尿酸(UA)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心内科治疗的208例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n=100)和冠心病组(n=108);根据造影结果,冠心病组中35例属单支病变(第1组),36例属双支病变(第2组),37例属三支病变(第3组)。分析不同组间血清Hcy、血脂、UA水平的差异以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患者血清Hcy为(9.78±4.45)μmol/L、UA为(340.53±80.01)μmol/L,胆固醇(TC)为(3.87±0.6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11±0.68)mmol/L;冠心病组Hcy为(20.88±7.76)μmol/L,UA为(442.21±127.65)μmol/L、TC为(5.74±1.11)mmol/L,LDL-C为(2.65±0.65)mmol/L,冠心病组4个指标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三酰甘油(TG)[(1.55±0.89)mmol/L]低于冠心病组TG[(1.77±1.3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第1组、第2组、第3组的UA分别为(360.59±70.67)、(420.04±116.66)、(521.03±103.11)μmol/L;Hcy分别为(14.48±3.66)、(21.33±7.89)、(27.16±11.82)μmol/L;TC分别为(3.89±2.34)、(5.03±1.00)、(4.44±0.96)mmol/L;LDL-C分别为(3.47±0.89)、(2.77±0.95)、(2.53±0.60)mmol/L;TG分别为(2.01±0.67)、(1.86±1.54)、(1.74±1.11)mmol/L。3组间血清Hcy和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一致,和冠心病发病相关,同时血脂中LDL-C、TC、TG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均经冠脉造影确诊。根据HbA1c水平得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HbA1c≥5.7%)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冠心病(HbA1c5.7%)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血糖、血脂水平,并对比两组病患冠脉造影病变特点。最后进行一年随访,记录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bA1c(8.44±0.78)%、FBG(7.19±0.48)mmol/L、VLDL-C水平(0.77±0.13)mmol/L高于对照组的(4.61±0.52)%、(5.12±0.37)mmol/L、0.42±0.06(mmol/L),HDL-C水平(0.97±0.1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0.1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C、TG、L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多支病变比率为22.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65%,而单支病变比率为40.68%,高于对照组的14.12%。两组冠脉病变血管分布以LAD为主,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9.325%(3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处于较高水平,伴随着血脂水平异常,同时加大心肌梗死发生率,且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毛雯  邹积艳  顾菲菲 《临床荟萃》2012,27(16):1403-1405,1410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痛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89例(男327例,女16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行临床资料收集,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以发生病变的血管支数反映冠心痛严重程度.结果 男性冠心痛组糖尿病患者比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39.3% vs 24.3%,P<0.05),两组间血尿酸等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27.51±84.47)mmol/L vs(285.59±61.71)mmol/L(P<0.01)、高血压患者比率(81.0% vs 63.0%,P<0.05)、糖尿病患者比率(41.4% vs 21.7%,P<0.05)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痛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在男性及女性患者中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单支病变组(315.61±78.67)mmol/L、双支病变组(327.49±94.36)mmol/L、三支病变组(339.73±81.41)mmol/L间血尿酸水平有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尿酸及年龄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尿酸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与非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别。方法在行冠脉造影术时,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146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进行检测,测定是否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并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2组进行对比,同时定量分析患者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结果糖尿病组的不稳定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数量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形成不稳定斑块较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更大,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应积极进行调整血脂治疗,使不稳定斑块向稳定型斑块转化,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宇  刘浩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58-185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冠脉造影检查(CAG)确诊冠心病患者46例,均合并糖尿病,根据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造影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发病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吸烟比例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单支病变较低(P〈0.05),多支病变较多(P〈0.05),血管病变数较多(P〈0.05),右冠脉(RCA)病变较多(P〈0.05),RCA弥漫病变较多(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较男性重,糖尿病对女性冠心病的影响较男性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纽(P〈0.05)。冠心病纽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青年AMI(≤45岁)患者102例(青年组),老年AMI(60~75岁)患者100例(老年组),从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发症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尿酸(UA)为青年组危险因素;老年组多存在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高。青年组有明确诱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52.0%(53/102)vs 28.0%(28/100)(P0.01);青年组发生典型心绞痛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87/102)vs 78.0%(78/100);青年组出现胸闷明显高于老年组31.4%(32/102)vs 16.0%(16/10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罪犯血管分布和血栓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青年组AMI多发生于前降支55.9%(57/102);青年组AMI单支病变、局限狭窄多见(P0.01);Gensini病变积分低(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并发症少,尤其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低,1周内病死率低(P0.01)。结论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TG、高UA及HDL-C降低,劳累和饮酒为主要诱发因素,单支、局限病变多见,Gensini评分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回族和汉族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早发冠心病患者316例临床资料,分为回族组(78例)和汉族组(238例)。对8个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家族遗传、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和吸烟史)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族组吸烟和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组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汉族组,而心绞痛比例低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A型病变为主,回族组C型病变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均以单支病变为主,回族组三支病变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组Gensini积分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族早发冠心病患者较汉族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糖尿病、前降支病变率、右冠脉病变率、三支病变率和C型病变比例更高,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的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4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血管狭窄的程度将其分咸阳性、阴性两组,分别比较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及冠脉CTA检查前后的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冠脉病变阳性组较阴性组糖尿病痛程长、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高(P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BMI后,冠脉病变支数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HbAlC、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而与C肽增值呈负相关(P均〈0.05)。冠脉CTA检查前后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长、HbAlc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冠心病的风险高,需进行冠心病筛查;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根据74例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组(n=46)与无病变进展组(n=28),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几项危险因素达标等情况。结果高血压(OR=13.51,95%CI:1.96~93.18)、高脂血症(OR=7.14,95%CI:1.39~36.75)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间隔时间长(OR=1.07,95%CI:1.02~1.11)是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而复查间期危险因素减少(OR=0.04,95%CI:0.007~0.287)则可以降低病变进展的风险。结论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有利于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无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发生的23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明显临床心肌梗死证据的27例患者(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在高血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心肌梗死组在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心绞痛史等方面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无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心肌梗死组多,侧支循环建立较好。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要低于心肌梗死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部分患者可无心肌梗死表现。除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制因素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部分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较长的心绞痛史,冠状动脉病变弥散,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所以在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发展到完全闭塞时可不表现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急诊冠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453例,分析其心脏瓣膜钙化情况,根据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程度,分析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心脏瓣膜钙化组的年龄(71岁vs.66岁)、女性比率(49.43%vs.40.79%)、入院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7.13±9.03 mg/L vs.5.56±7.86 m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1375.47±3682.90 ng/dl vs.642.99±1126.98 ng/dl)明显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心脏瓣膜钙化组的冠脉完全闭塞比率(23.86%vs.15.88%)、三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比率(54.55%vs.41.88%)明显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冠脉完全闭塞比例、三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与心脏瓣膜钙化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与冠心病的部分危险因素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8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52例与对照(CON)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根据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一步分为非心肌梗死(non-MI)组及曾有心肌梗死病史(MI)组。超声检查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D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CON组(P〈0.05),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non-MI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