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细胞分裂期的细胞质中表达,是将脱氧胸苷转换为胸苷酸的催化酶,是嘧啶补救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探讨TK1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14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血清TK1水平与各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TK1水平为(2.749±0.122)pmol/L,乳腺纤维腺瘤组为(1.319±0.12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晚期(P=0.049)、有远处转移(P=0.003 1)、TNM分期晚期(P=0.01)的血清TK1水平明显升高。乳腺超声(P<0.001),乳腺磁共振(P=0.005),乳腺钼靶(P=0.032)BI-RADS分类为恶性(4C-6)的患者的TK1水平高于良性(0-4B)患者。雌激素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高于低表达的患者(P=0.034)。在不同的年龄、分化程度、肿块大小及其他激素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未发现TK1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1)。结论:血清TK1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可能成为新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2(BT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BTG2 mRNA在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TG2 mRNA表达量在预测ESCC患者疾病状态和放疗敏感性中的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我院184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BTG2蛋白表达,其中包括55例行根治性放疗术的ESCC患者,50例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BTG2蛋白表达情况与ES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TG2 mRNA在ESCC组织中表达下降(5.08±1.06 vs 5.91±1.29,t=2.387,P=0.019),与放疗敏感组患者比较,BTG2 mRNA在放疗抵抗的E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降(3.82±0.97 vs 5.44±0.73,t=4.935,P<0.001),ROC结果显示BTG2 mRNA在鉴别放疗敏感与放疗抵抗患者时特异性为95.65%,敏感性为75%(AUC=0.902,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BTG2阳性表达(103/184)低于正常黏膜组织(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P<0.001);BTG2表达在放疗敏感和放疗抵抗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22/38)和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5,P=0.018);ESCC患者BTG2蛋白表达差异在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及M分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分期(χ2=4.134,P=0.042)及临床分期(χ2=5.303,P=0.021)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HR=0.500,95%CI:0.317~0.790,P=0.003)、N分期(HR=0.275,95%CI:0.157~0.479,P=0.000)、M分期(HR=0.317,95%CI:0.151~0.665,P=0.002)、临床分期(HR=0.269,95%CI:0.167~0.434,P=0.000)及BTG2表达(HR=1.956,95%CI:1.242~3.079,P=0.003)与ESCC患者总生存(OS)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HR=0.613,95%CI:0.381~0.987,P=0.044)、N分期(HR=0.507,95%CI:0.259~0.991,P=0.047)、临床分期(HR=0.504,95%CI:0.278~0.916,P=0.025)及BTG2表达(HR=1.608,95%CI:1.011~2.558,P=0.045)影响ESCC患者的OS。结论:BTG2具有作为预测ESCC进展及放疗敏感性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并且是影响E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依此截断值分为高淋巴结转移率组和低淋巴结转移率组。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淋巴结转移率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为0.2。高淋巴结转移率(>0.2)组180例,低淋巴结转移率(≤0.2)组170例。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腺癌、最高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均高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72.2%(130/180)比52.9%(90/170),52.8%(95/180)比29.4%(50/170),均P<0.05]。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单站转移和最高组N2淋巴结单站转移患者比例均低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1.1%(92/180)比71.8%(122/170),25.0%(45/180)比44.1%(75/170),38.9%(70/180)比75.3%(128/175),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多站N2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01,95%CI 1.444~3.355;HR=2.971,95%CI 1.950~4.529;HR=3.543,95%CI 1.874~6.699;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9,95%CI 1.941~6.938,P<0.05)。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OS率(64.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36.58%)(χ2=11.422,P=0.001),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PFS率(45.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18.32%)(χ2=13.624,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能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Meta分析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17 年第8 期)、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ASCO、ESMO主要会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 年9 月1 日。收集雷莫芦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由2 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5.3 软件进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雷莫芦单抗治疗后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及不良反应等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 项RCT进行Meta 分析,共计1 545 例NSCLC患者,其中雷莫芦单抗组777例,对照组768 例。试验组NSCLC患者的PFS 和OS均优于对照组[HR=0.77, 95%CI(0.69~0.85), P<0.01; HR=0.88, 95%CI(0.78~0.99), P<0.05];但雷莫芦单抗组和对照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3, 95%CI(0.68~2.61), P>0.05]。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PFS 和OS [HR=0.77, 95%CI(0.69~0.86), P<0.01 ; HR=0.86, 95%CI(0.76, 0.98), P<0.05];雷莫芦单抗试验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RR=3.33,95%CI(1.83~6.05), P<0.01], 而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疲劳、蛋白尿、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事件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莫芦单抗治疗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PFS和OS,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化疗可选择单药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能否提高疗效及延长生存尚不明确。本研究比较单药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与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生存期和安全性。方法:经一线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失败的121例晚期NSCLC患者按3∶2∶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6):多西他赛75 mg/m2(所有肺癌)或培美曲塞500 mg/m2(非鳞癌),第1天;顺铂组(n=45):顺铂25 mg/m2,第1~3天联合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奥沙利铂组(n=20):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联合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3周为1个周期,治疗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回访生存期。结果:3组的治疗疾病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老年患者较<60岁患者PFS更长(HR=0.56,95%CI:0.35~0.90,P=0.015);PS评分0~1分患者PFS和OS更长(HR=1.52,95%CI:1.01~2.30,P=0.048;HR=1.90,95%CI:1.17~3.09,P=0.009)。治疗反应率与PFS和OS相关(HR=2.93,95%CI:2.01~4.26,P=0.000;HR=2.03,95%CI:1.37~3.01,P=0.000)。化疗后发生贫血患者PFS和OS呈缩短趋势(HR=1.59,95%CI:0.97~2.61,P=0.066;HR=1.60,95%CI:0.94~2.75,P=0.085),血小板减少患者OS更短(HR=2.97,95%CI:1.01~8.78,P=0.049)。有神经毒性患者PFS呈缩短趋势(HR=3.36,95%CI:0.92~12.25,P=0.066)。二线治疗失败后接受后续治疗者OS有获益(HR=0.36,95%CI:0.22~0.61,P=0.000)。结论:二线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治疗NSCLC患者疗效和生存期无提高。疾病反应、PS评分与PFS及OS相关,治疗后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患者预后可能更差。二线治疗失败后接受后续治疗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变化以及肿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K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1006±0.0624、0.0455±0.0155)(t=6.203,P< 0.001),术后血清MK表达水平下降明显(吸光度值为0.0752±0.0267)(t=4.357,P< 0.001).M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x2=0.131)、TNM分期(x2=0.315)及淋巴结转移(x2=0.282)无关(均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x2=10.326)、浸润程度(x2=20.556)、脉管累及情况(x2=4.223)相关(均P<0.05).结论 MK在ESC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与ESCC的发生相关,肿瘤是引起术前MK水平升高的始发因素,肿瘤的侵袭性对MK水平的影响远远大于肿瘤的进展情况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静  刘静  张燕 《癌症进展》2021,19(13):1367-137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CD1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8例宫颈癌患者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和CIN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清SCCA、uPAR、CD105、TGF-β水平,分析血清SCCA、uPAR、CD105、TGF-β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的血清SCCA、uPAR、CD105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低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血清uPAR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的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D105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TGF-β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与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血清uPAR与CD105水平呈正相关(r=0.332,P<0.05).治疗1个月后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uPAR、CD105和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A、uPAR、CD105和TGF-β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检测健康人及食管鳞癌(ESCC)患者治疗前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分析Galectin-3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及同步放化疗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SCC患者及健康人血清Galectin-3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表达差异;分析ESCC患者血清中Galectin-3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肿瘤长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探讨ESCC患者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对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ESCC患者组血清Galectin-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分别为(9.703±1.310)ng/ml和(7.858±1.0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ROC曲线,确定Galectin-3对ESCC诊断的界值为9.0ng/ml,Galectin-3诊断ES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9.0%、87.2%和86.0%。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受肿瘤长度的影响(P=0.003)。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9.0ng/ml和<9.0ng/ml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4%和75.0%(P=0.037)。[结论] ESCC患者血清中Galectin-3的表达水平受病变长度的影响。除临床分期外,ESCC患者治疗前血清Galectin-3的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53)。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收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Krouse分期及有无糖尿病、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2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复发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术后未应用5-FU、Krouse分期为T3~T4期、术后血清MMP-2表达水平、SCCA1表达水平是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率 (NLR)、白蛋白-球蛋白比率(AGR)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总 生存(OS)期的关系,评估两项指标联合对预测 ESCC 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 2015 年 0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于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首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 144 例 ESCC 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检测结果与随访数据。 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 NLR、AGR 的最佳临界值,利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 ESCC 患者 OS 期的预 测效能。 通过 Kaplan-Meier 曲线及 Cox 单、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估两种预测指标的预后价值。 结果 根据期曲线,NLR 与 AGR 预测 ESCC 患者 OS 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1. 45 和 1. 48, AUC 值分别为 0. 713 (95%CI = 0. 628 ~ 0. 797)和 0. 673 (95%CI = 0. 584~ 0. 761)。 Kaplan-Meier 曲线展示高 NLR( >1. 45)与低 NLR(≤1. 45)组患者的中位 OS 期分别为 51. 8 个月(95%CI = 36. 2~ 67. 3)和 20. 1 个月(95%CI = 14. 1~ 26.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0. 474, P<0. 001)。 术前低 AGR 值( <1. 48)与 ESCC 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中位 OS 期:22. 5 个月 (95%CI = 15. 1 ~ 29. 9)比 43. 3 个月 (95%CI = 25. 7 ~ 60. 8)],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χ 2 = 6. 749, P= 0. 009)。 单、多变量 Cox 分析证实淋巴结转移(HR = 3. 626, 95%CI = 2. 152 ~ 6. 110,P<0. 001)、NLR (HR= 1. 960, 95%CI = 1. 198~ 3. 207,P= 0. 007)与 AGR (HR= 1. 791, 95%CI = 1. 099 ~ 2. 920,P = 0. 019)是 ESCC 患者的独立 预后因素。 此外,我们发现 NLR 联合 AGR 评分(0 分:NLR≤1. 45 且 AGR≥1. 48;1 分: NLR>1. 45 或 AGR<1. 48;2 分:NLR> 1. 45 且 AGR<1. 48 )能够进一步分层 ESCC 患者的预后,患者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0 分、1 分与 2 分患者的中位 OS 期分别为 56. 6 个月(95%CI = 40. 2~ 67. 3)、29. 9 个月(95%CI = 20. 1~ 39. 8)和 18. 2 个月(95%CI = 12. 1~ 24.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分比 1 分: χ 2 = 6. 795, P= 0. 009;0 分比 2 分: χ 2 = 19. 529, P<0. 001;1 分比 2 分: χ 2 = 7. 011, P = 0. 008)。 结论 NLR 与 AGR 是评估 ESCC 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可以更有效地识别预后不良患者,进而提供更为详尽的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2(COL1A2)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TIMER 2.0和GEPIA数据库分析COL1A2在肿瘤及食管癌中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SCCAg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L1A2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GEPIA数据库,基因集富集分析采用GSEA数据库。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食管鳞癌中COL1A2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食管鳞癌TNM分期及与COL1A2的表达相关(P<0.05)。SCCAg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8.6%,其在高分化食管鳞癌患中表达增高(P<0.05)。COL1A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强阳性率为73.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6%(P<0.05)。COL1A2过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及其临床分期相关(P<0.05)。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高表达COL1A2的患者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GSEA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粘着斑通路、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内质网内腔、细胞外结构组织。结论血清SCCAg的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诊断及其分化程度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食管鳞癌组织COL1A2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进展及预后不良有关,对食管鳞癌的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望成为食管鳞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50例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其血清TK1的表达水平,同时随机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TK1的含量。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TK1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截止2012年3月31日,人组50例食管鳞癌患者均存活,5例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尚未发现远处转移患者食管鳞癌组TK1水平[2.35(1.24—3.75)p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6(0.58—1.26)pm/L](P〈00.5),食管鳞癌患者术前TK1水平[2.35(1.24—3.75)pm/L]高于术后1周组[2.05(1.15—2.87)pm/L]、术后1月组[1.35(0.76—1.86)p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或内镜确诊患者复发前均发现TK1水平动态上升。结论:血清TK1检测在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标本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放化疗后预后生存的关系以及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90例, 取其内镜活检组织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B1蛋白表达水平, 以细胞核染色阳性细胞比例50%为界, 分为高表达组(48例)和低表达组(42例), 并对其生存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构建HMGB1低表达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 放射线照射后记录肿瘤体积变化和重量, 检测凋亡水平。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HMGB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肿瘤最长径、T分期、远处转移显著相关(χ2=9.663、5.625、4.068、7.146, P值均<0.05), 并且HMGB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χ2=4.826, P=0.028)、无进展生存(PFS)(χ2=4.390, P=0.036)均优于高表达患者。进一步对HMGB1高表达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放化联合治疗、照射剂量对患者O...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AZ、Lats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Max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9例癌旁组织中TAZ与Lats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TAZ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6%(85/145)和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Z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pTNM分期有关(P<0.05)。Lats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5.5%(66/145),低于癌旁组织的64.1%(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ats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TAZ与Lats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2,P=0.001)。TAZ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30个月和20个月,均低于低表达者的59个月和57个月(P均<0.001);Lats2高表达者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42个月和33个月,均高于低表达者的32个月和18个月(P=0.035,P=0.019)。结论 TAZ、Lats2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两者的检测可能对指导食管鳞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LEU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8例手术切除的ESCC及其相应癌旁组织,RT-q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DLEU1的表达水平。Log rank Test法分析ESCC组织中DLEU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DLEU1表达与ESC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评估DLEU1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CK-8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DLEU1对Eca970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中DLEU1高表达(P<0.01),其高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均P<0.05)。DLEU1高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0.01),且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敲低DLEU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Eca970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DLEU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测定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midkine(MK,中期因子)水平变化以及肿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55例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30例正常人血清MK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血清MK表达水平下降明显(P<0.05)。M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切缘脉管累及情况相关(P<0.05)。结论:MK在ESC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与ESCC的发生相关,并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斯钙素-1(STC-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5 例ESCC患者的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TC-1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83.5%(71/85)的癌组织中STC-1蛋白表达评分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癌组织中STC-1蛋白的高、中表达率为65.9%(56/85),而癌旁组织中仅为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C-1 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P=0.015) 及淋巴结转移(P=0.022) 相关。STC-1蛋白高、中表达组平均PFS为17.5个月(95%CI: 15.669~19.259个月),低于STC-1 蛋白低、未表达组的21.1个月(95%CI: 19.128~23.07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Cox 风险比例模型显示,STC-1蛋白表达是影响PF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C-1 蛋白表达在E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ESCC 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A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探讨SALL4在食管鳞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ALL4的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SALL4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SALL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ALL4高表达与术中肿瘤部位(P=0.038)、G分级(P=0.036)和AJCC分期(P=0.015)密切关联。生存分析及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ALL4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OS和PFS均低于SALL4低表达组(P<0.05)。结论 SALL4高表达可以作为食管鳞癌一个独立的预后判定因子,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帮助判断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56例后线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阿帕替尼治疗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00 mg或250 mg.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不良反应及预后.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