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21名健康体检人群分为Hp阳性组(408名)与阴性组(413名)进行Hp抗体(Hp-IgG)及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感染的发生率为49.70%,Hp阳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TC、TG、LDL-C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0.49%、35.54%、70.10%;Hp阴性组分别为35.35%、24.94%、4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DL-C异常降低发生率分别为8.82%、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影响血脂代谢,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利于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和现状进行分析,为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均实行C13尿素实验对Hp感染的数目进行测定,观察两组年龄、生活习惯和血脂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检测后发现,Hp的总感染率为48.33%,其中年龄在45~60岁之间的人员感染率最高,60~90岁的感染率最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吸烟、饮酒和喜欢干硬食物的人群感染率高于无相关生活习惯的人群,差异显著P<0.05;Hp感染阳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高于Hp感染阴性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较多的因素有关,在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对幽门螺杆菌进行良好的治疗可以减少患者血脂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吉市居民血尿酸、血脂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除外肝、肾、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随机抽取1154名测定血压和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血脂和UA水平。结果调整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后,高血压组中男性UA和TC,女性UA、TC和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TC、高TG、高LDL-C和高UA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UA与TC、T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9,0.176,P0.05)。结论血UA、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必要将UA测定作为高血压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与相关因素,为H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5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并选择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746人,测定有无Hp感染,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尿酸(UA)、肿瘤生物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分析Hp感染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p总感染率为50.67%;Hp感染阳性者的血脂代谢异常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者与血脂代谢异常,它们之间相关性值得从多层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武汉市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情况,探讨Hp感染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对体检人群进行Hp抗体的血清学筛查,以酶比色法测定体检人群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1,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结果 武汉市Hp的总感染率为19.7%,男性感染率为22.3%,女性感染率为1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5);50~5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26.1%,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P<0.05).Hp抗体阳性组血清TG水平较阴性组明显升高(t=-2.686,P<0.05),血清HDL-C水平较阴性组明显降低(t=2.181,P<0.05),TC、LDL-C水平较阴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武汉市体检人群Hp感染率较国内平均水平偏低,与性别、年龄有关,并且Hp感染可能影响机体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成年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感染现状,分析Hp感染与超重/肥胖、血脂、血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 liverdisease, NAFLD)的关系。方法 在2020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成年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13C/14C呼气试验、一般检查、生化及肝脏超声等体检资料齐全的33 0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与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NAFLD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率随着BMI的上升逐渐增高,其中肥胖(BMI>28 kg/m2)人群Hp感染率最高。NAFLD组Hp感染率38.17%(4 570/11 972)高于非脂肪肝组36.64%(7 723/21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74,P<0.05)。Hp阳性组的BMI、TC、TG、LDL - C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Hp阴性组,HDL-C水平低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61.945、- 5.227、- 4.137、- 6.088、- 5.981、5.257,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低HDL - C血症、高LDL - C血症、高血糖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1.136(95%CI:1.049~1.231)、 1.104(95%CI:1.029~1.184)、1.252(95%CI:1.083~1.448)、1.099(95%CI:1.027~1.177)。结论 成年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着BMI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肥胖、低HDL血症、高LDL血症、高血糖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武汉地区公务员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并探讨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湖北省新华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武汉地区公务员2975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14C呼吸试验检测该人群Hp感染率,其检查值>100为阳性,<100为阴性,并调查分析Hp感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武汉地区公务员Hp感染率平均为42.38%,46~59岁组女性最高,为46.05%;>75岁老年组男性最低,为38.38%;31~45岁组偏高,>75岁组偏低;46~59岁组、60~74岁组接近平均水平,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及个人生活习惯与Hp感染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生食蔬菜、水果未洗等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Hp感染与胃病史及治疗的关系发现,有胃病无治疗组的Hp感染率高于无胃病组,而有胃病已治疗组的Hp感染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武汉地区公务员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我国平均的Hp感染率,H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生活和饮食习惯及胃病史为影响其感染的主要因素;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较为常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体检人群进行Hp感染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预防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资料完整的2 49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为27.95%,高血压组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C)、体质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38.51%,对照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血压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年龄、BMI、TG、FPG、UA、HDL-C.结论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如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高血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高血尿酸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体检中高血尿酸人群与正常尿酸对照组的血脂作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部分人群高血尿酸与血脂有密切相关性,男性高血尿酸组与正常尿酸对照组比较,TC、non-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血尿酸组与正常尿酸对照组比较,TC、non-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且血尿酸与non-HDL-C呈正相关。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尿酸增高也是高脂血症产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胰岛素抵抗(HOMA-IR)的关系,为T2DM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2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和HOMA-IR。选择不同年龄和BMI的T2DM患者,比较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HOMA-IR;将78例年龄45岁、BMI25 kg/m~2的T2DM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各39例,B组作为对照组只通过控制饮食、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进行常规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进行三联根除Hp治疗。测定两组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与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中,患者年龄45岁或者BMI值25 kg/m~2时,HOMA-IR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45岁或者BMI值≥25 kg/m~2时,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年龄45岁,BMI25 kg/m~2的患者,Hp阳性组78例,Hp阴性组48例,与Hp阴性组[(21.31±2.56)kg/m~2]相比,Hp阳性组BMI[(23.95±2.32)kg/m~2]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P0.05),Hp阳性组HOMA-IR(1.76±0.42)明显高于Hp阴性组(1.1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1,P0.05)。A组HOMA-IR、TG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HDL-C和LDL-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会促进T2DM患者的HOMA-IR,针对Hp感染采取治疗可改善T2DM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杭州市某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肥胖、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杭州市四季青社区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居民2 288人进行调查,分别按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法将男女性各分为4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等指标.结果 在男性人群中,SBP、DBP、WC、TC和TG均随着血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在女性人群中,年龄、SBP、DBP、WC、FPG、TC、TG和LDL-C均随着血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BMI、SBP和TG与血UA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女性人群中,BMI、TG和FPG与血UA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血压高、血糖高及血脂异常等MS组分之间有密切关系,血UA水平与女性的相关性更强.因此,有效地控制血UA水平是预防和治疗MS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月10日~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体检资料完整者1 234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UA分为高尿酸组(HUA,26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96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72%。(2)高尿酸组TG、TC、LDL-C、体重指数(BMI)、SBP、DBP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TG、TC、LDL-C、BMI、SBP、DBP呈正相关,而与HDL-C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TG、BMI、DBP。(4)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应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孟晓梅  陈述林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447-144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并探讨血尿酸(UA)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数目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547例T2DM患者按UA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按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不同分为4组(MS1,MS2,MS3及MS4),分析临床资料。结果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1—4组间UA、BMI、SBP、DBP、Cr、TG、TC、LDL—C、HDL-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FP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与性别、TG、HbAlc、HDL-C、Cr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P〈0.01),其中与HbAlc、HDL-C负相关,TG对UA影响最大。结论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T2DM患者UA增加,异常TG对UA影响最大,因此UA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安市中小学教师高尿酸血症(HUA)流行特征,分析不同尿酸(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集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科接受健康检查的中小学教师3 515人的一般检查[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血压]及实验室生化检查[UA、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资料。根据男女高尿酸诊断标准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组与尿酸正常(NUA)组,比较MS及其组分因HUA所致的分布差异;运用四分位数将男女UA水平进行划分,探讨不同性别的UA水平对MS及其各组分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性别人群UA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1)调查对象中共检出HUA患者690人,粗患病率为19.6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3.23%,女性患病率为7.3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为(χ2=98.290,P<0.01);(2)HUA组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打浦桥街道中影响老年人体质指数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慢性病管理、治疗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 106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老年人体质指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06名老年人中,各项体检指标均正常且既往无慢性病史者624人,占29.6%。异常检出率列前5位的分别是三酰甘油(65.8%),腰围(63.9%),体质指数(60.3%),血压(52.5%),总胆固醇(31.7%)。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尿酸、腰围及舒张压男性高于女性(P均<0.01)。不同年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的异常检出率不同(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与性别、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呈正相关性(P<0.01),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 打浦桥街道老年人高脂血症、血压异常、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较高,体质指数与腰围、性别、血脂、年龄、尿酸呈相关性,今后应在社区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NAFLD患者高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NAFLD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FPG、TG、LDL-C、ALT、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进行临床生化和超声检查,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费利霞  王晓峰 《中国校医》2012,26(3):236-238
目的探讨高校男性体质量超标、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相关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1 006名男性按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分析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脂肪肝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1)随年龄增加,体质量超标率增高(P<0.01)。(2)体质量超标组、肥胖组SBP、DBP、TG、TC、UA高于正常组、HDL-C低于正常组(P<0.01),2组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SBP、DBP、TG、UA高于体质量超标组(P<0.05),其高血压、脂肪肝患病率高于体质量超标组(P<0.01)。(3)BMI指数增加,3项以上危险因素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体质量超标、肥胖率较高,体质量超标、肥胖为相关危险因素聚集的标志;控制体质量,干预靶点前移,可降低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的普查人群9390人,从中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诊断人群,符合条件者共人选1136例,并按照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mm为增厚组(801例),CIMT〈Imm为正常对照组(3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并对与CIMT相关等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评估。结果:C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HbA1c、LDL—C、UA均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HbAlc、T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与CIMT呈负相关(P〈0.05),腰臀比、BMI、舒张压、FPG、2hPG、HDL-C、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HbA1c、TC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tyle and chang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based on a five-year follow up. The subjects were 307 employees participating in annual health check-ups in Tokyo, Japan from 1998 to 2003. Personal health check-up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ir systolic/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DBP),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s (T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fasting serum glucose (FSG), uric acid (UA), body mass index (BMI), questionnaire on medication history and Breslow's lifestyle. Over five year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uch as SBP/DBP, TC, TG, FBG, UA and BMI have become worse; however, some of these risk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fter 5 yr among lifestyle groups. TG in the poor lifesty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good or moderate lifestyle group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in men. In women, SBP and BMI in poor lifesty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ood or moderate lifestyle group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and baseline valu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aging i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deteri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lifestyle conditions a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som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Japanese employ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