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剂量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Foxp3mRNA、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分析其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2005-10/2006-12在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66例,移植前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在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商品名:舒莱,诺华制药公司,批号:S20040059,20mg/瓶),每组33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以上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两组肾移植患者分别于移植前(手术当天)和移植后1,2,4,8周清晨采静脉血肝素抗凝,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采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必要时行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活检,观察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6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常规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21.2%(7/33)显著高于巴利昔单抗组6.1%(2/33)(P<0.05)。②移植后第1,2,4和8周巴利昔单抗组Foxp3、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0.0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均低于常规组[(306.31±98.43,327.60±109.74,316.71±104.54,388.33±132.42;410.14±112.04,442.82±118.94,450.80±123.63,445.61±115.24)U/mL(P<0.05~0.01)]。③两组肾移植患者无论移植前还是移植后,其血浆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Foxp3mRNA表达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892~0.932,P<0.01)。结论:单剂量巴利昔单抗可以有效地减少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作用途径可能与其增加外周血中Foxp3mRNA、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表达,减少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肾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的成熟,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肾移植受者较前增加很多,肾移植后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甚至移植失败.文章对24例致敏肾移植受者进行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单克降抗体联合免疫吸附顶处理后,观察其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情况,并与正常肾移植受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肾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应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吸附对致敏肾移植受者预处理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降至正常后,可以安全地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3.
背景:白细胞介素17是一种强效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排斥反应研究中较多,而在慢性排斥反应以及急性和慢性共同研究甚少。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17表达与移植肾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探索白细胞介素17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肾移植后穿刺及复查患者47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n=20)、急性排斥组(n=15)和慢性排斥组(n=12),另取健康体检人员15人作为正常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组受试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 mR 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血清肌酐和排斥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 m 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慢性排斥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 mR NA较稳定组升高了2.89倍(P〈0.01)。急性排斥组及慢性排斥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 mR NA表达水平与肌酐、移植后排斥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白细胞介素17在排斥反应中存在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伟  李军  邱江  陈立中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05-3506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只不同品系间肾移植大鼠。实验组给予环孢素A(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rhGH促进代谢,调整免疫和营养;对照组给予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7d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逐日下降,肾功能恢复良好,病理检查未发现急性排斥反应。两组的对应实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的免疫抑制前提下,大鼠肾移植术后短期应用rhGH不会明显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能促进围手术期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异体器官移植后细胞因子变化己经有较多的报道,但有关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肾移植患者4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分为肾功能稳定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前1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功能稳定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于移植后第1天即开始逐渐升高,在3d时显著升高(P〈0.05),5d时开始下降,7d下降显著(P〈0.05),14d左右趋于降至移植前水平,21-28d表达稳定在移植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于移植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5),7-14d维持在高水平(P〈0.05),21-28d稳定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移植前(P〈0.05)。相同时间段,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5)。提示移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反应状态,可作为辅助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剂量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Foxp3mRNA、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分析其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2005-10,2006-12在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66例,移植前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在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商品名舒莱,诺华制药公司,批号S20040059,20 mg/瓶),每组33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以上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两组肾移植患者分别于移植前(手术当天)和移植后1,2,4,8周清晨采静脉血肝素抗凝,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自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采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必要时行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活检,观察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6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常规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21.12%(7/33)显著高于巴利昔单抗组6.1%(2/33)(p<0.05).②移植后第1,2,4和8周巴利昔单抗组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0.0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均低于常规组[(306.31±98.43,327.60±109.74,316.71±104.54,388.33±13242;410.14+112.04,442.82±118.94,450.80±123.63,445.61±115.24)U/mL(p<0.05~0.01)].③两组肾移植患者无论移植前还是移植后,其血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Foxp3mRNA表达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892~0.932,P<0.01).结论单剂量巴利昔单抗可以有效地减少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作用途径可能与其增加外周血中Foxp3mRNA、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表达,减少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达利珠单抗可与人体内活化T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特异性结合,可反映白细胞介素2受体被封闭的程度,进而推断诱导治疗的效果。目前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较成熟,但在肝移植临床应用中尚无共识。目的:观察接受两剂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的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清CD25+T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方法:共纳入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首次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类固醇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治疗组于移植中无肝期及移植后第10天分别给予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对照组不接受达利珠单抗的免疫诱导治疗。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移植后各时间点血清 CD25+T表达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移植中和移植后第1天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降低(P<0.05,P<0.01);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P<0.01)。证实,达利珠单抗可以有效抑制肝移植患者血清CD25+T的表达,并可在移植后早期抑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以此降低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目的:观察肾移植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6,8,10水平变化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互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6/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21~60岁.随访时间至少1年.正常对照人群20名.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免疫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移植肾病理活检,将随访68例患者分为亚临床排斥组和无排斥组,观察无排斥组和亚临床排斥组干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6,8,10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IMMAGE全自动免仪疫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肾移植后,随访期患者白细胞介素2,6,8,10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亚临床排斥反应时,白细胞介素6,8,10显著高于未发生排斥组(P<0.01).干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6,8逐渐降低,呈规律性的降至基础水平,白细胞介素6,8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r=0.85,P<0.01).白细胞介素10在发生排斥时激剧上升,然后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低于基础水平,干预治疗有效后逐渐上升至基础水平.结论:①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其免疫功能仍有异常.②白细胞介素2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时变化不明显.③白细胞介素6,8在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与组织细胞的炎症损伤有关.④白细胞介素10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中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38例肾移植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预后将肾移植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18例)和非排斥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肾移植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IL-17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IL-17与移植肾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IL-17的平均水平为1.3±1.9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_组(6.9±8.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8,P0.001);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组血清在术后第7天IL-17水平为3.4±5.8 pg/ml,高于非排斥组(0.5±0.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3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非排斥反应患者血清IL-17高值水平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值水平(P0.001)ROC曲线显示,将肾移植患者术后第4天与第7天血清IL-17水平联合分析,预测其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10.0%。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4~7天血清IL-17水平的动态升高趋势可预测其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1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42例移植术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mgd)为治疗组;其它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2年及3年人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19%)比对照组(287%)低(P<005),且首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对MP冲击治疗效果好。治疗组CMV感染的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提高移植肾存活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预防及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