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1月至lop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29例,占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l.8%(对人op)。术前考虑本病者14例,15例术前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将误诊病例情况报告如下。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4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1:2.兀。年龄最大者万岁,最小者3o岁,西岁以上者为14例,占对.3%。临床症状:病史最短者对天,最长者四年(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11例(73.3%),右上腹肿块2例(13.3%),黄疽2例门33%),脐部肿块1例(6.7叽)。误诊情况:凡入院诊断末疑及胆囊癌者均列为误诊。误诊为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64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64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有胆道疾病史者47例,占73.4%;首发症状以右上腹痛最常见,共48例(75%),其次为黄疸21例(32.8%),右上腹包块14例(21.9%),发热11例(17.2%)。术前诊断胆囊癌41例,诊断率64.1%(41/64),B超和CT诊断率分别为72%(36/50)和82.4%(28/34)。结论 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随访,联合运用B超和CT检查可明显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囊癌并不少见,但因无特殊的临床表现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它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5%。本文介绍我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有关预防问题,作者认为预防性切除胆囊疾患是防止癌变的有效途径。临床资料  1985年~1997年,本院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5岁,50岁以上占85%。临床症状:右上腹疼痛8例,低热4例,轻度黄疸6例,右上腹肿块4例,无症状5例。检查:术前全部经B超检查,8例经CT检查,术前诊断胆囊癌6例。其余术前…  相似文献   

4.
吴钢  蔡端 《世界肿瘤杂志》2002,1(3):212-2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院1991-01/2002-07入院手术并病理证实为NeviaI、Ⅱ期的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占同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11.0%(9/82),术前确诊率为55.6%(5/9)。行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结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在于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B超等影像学检查仍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4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有胆道疾病史者34例;首发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共38例(86.4%),其次为黄疸26例(59.1%),肝脏肿大22例(50.0%),发热21例(47.7%)。B超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4%和85.5%;3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为38.7%。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非常不易。CT诊断准确率较高。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为原发性胆囊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41.3岁,30岁~60岁占70.4%。腺癌中位发病年龄49岁,十二指肠为其好发部位,占52.2%(12/23)。平滑肌肉瘤为51岁,空肠占54.5%(6/11)。淋巴肉瘤40岁,回肠占73.7%(14/19)。常见症状为腹痛51.9%(28/54)和腹块46.2%(25/54)。术前确诊率13.0%。术后5年生存率25.3%。(结论)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腹痛腹块为主要表现。全小肠X线钡餐检查、胃镜、ERCP等检查诊断意义较大。治疗以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胆囊癌CT资料。[结果]47例胆囊癌的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13例(27.7%),胆囊腔内型22例(46.8%),胆囊肿块型9例(19.1%),“胆囊炎”型3例(6.4%)。[结论]螺旋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能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囊癌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我院仅1984年至1987年6月在145例胆道手术中有5例胆囊癌,占胆道手术的3.6%,与文献报告1.2~3.8%相近。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故极难与胆道良性疾患相鉴别。我院5例胆囊癌术前皆误诊,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例1 金某,男,70岁。于1984年5月因右上腹痛一月余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7.4×10~9/L,中性90%。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的介入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43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1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30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4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39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均经PTC或ERCP等影像学检查获得正确诊断。24例患者分别置入了8枚塑料内支架和16枚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287±42)μmol/L降(101±50)μmol/L(P〈0.05)。39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TACE治疗。[结论]PTC和ERC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TACE等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确定各种临床诊断方法的应用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5月~2007年7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99例患者术前诊断率为29.3%.误诊率达到70.7%(70/99)。99例患者中行乳腺钼靶检查39倒,B超检查63例,针吸细胞学检查62例,术中冰冻病理63例,空芯针穿刺活检29例。其中乳腺钼靶检查诊断率23.1%(9/39),B超检查诊断率36.5%(23/63),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率11.3%(7/62),冰冻病理报告诊断率77.8%(49/63),空芯针穿刺活栓诊断率82.8%(24/29)。按照WHO标准,术后病理良性26例,交界性61例,恶性12例。共19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率为23.5%,其中良性3例,交界性11例,恶性5例。19例复发病例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8例,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改良根治术1例,各手术组复发率分别为24.2%、20.5%、9.0%和20.0%: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而空芯针穿刺活栓是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于可疑病例,术前应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提高本病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和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5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和CT检查资料,对超声和CT征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前133例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7.9%(77/133);89例行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8%(63/89)。结论超声和CT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疑似胆囊癌或进行胆囊癌临床分期时,CT较超声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诊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0年连续收住院手术并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42例。结果 合并有胆囊结石54.76%,右上腹隐痛、不适、饱胀感83.33%,明显消瘦38.09%,黄疸16.67%,发热7.1%,胆囊包块35.7l%,B超检查阳性率为64.29%,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阳性率为70.59%。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切除原发病灶20例(47.6%),其中根除性胆囊癌切除术7例(16.7%),扩大根除性手术3例(7.1%),手术证实胆囊癌侵入肝脏33例(78.57%),侵犯肝外胆管或肝门25例(59.52%)。UICC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3例,Ⅳa期17例.Ⅳb期6例。Ⅰ,Ⅱ期已有3例生存期超过5年,Ⅲ、Ⅳ期病例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个月、4个月。本组33例术后进行辅助治疗,均未延长生存时间。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较困难,应重视腹部隐痛、消瘦、黄疽等表现,动态随访观察,结合B超、CT检查综合考虑。对术中可疑病例常规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再手术危险。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当合并胆囊积脓时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化脓性胆囊炎或肝脓肿,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甚差。我院于1986年4月~1996年5月共收治胆囊癌并胆囊积脓36例,现将其诊断与治疗作以分析。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女26例,男10例。年龄47~64岁。其中14例有慢性胆囊炎史,7例有胆结石史。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右上腹痛(98.2%),肝区痛(43.5%),右上腹包块(7.4%),厌食(62.5%),肝区压疼(30.56%),剑突下压痛(16.87%),肝脏肿大(3.79%),腹水(11.11%),黄疽…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囊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报告原发性胆囊癌56例,占同期收治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7.4%(56/752),手术探查38例,探查率67.9%(38/56),手术切除35例,切除率62.5%(35/56),1年生存率48.2%,2年生存率21.4%,3年生存率8.9%,无5年生存者。作者通过对56例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治疗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月~1996年6月,我科共收治资料完整的40岁以下胰腺癌23例,误诊18例,误诊率78.3%。本文就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期提高青年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1例,女7例,男女之比1.57:1。年龄28岁一39岁,平均M.6岁。误诊时间最短20天,最长1年,平均78天。18例均为原发性胰腺癌。吸烟指数20支/日X对年以上者、饮酒250gi日X10年以上者各1例。二、临床表现:腹痛、腹胀16例(88.9%),清瘦8例(44.4%),黄疽及不明原因发热各7例(各占38.9%),恶心呕吐5例(27,8%),腹块、腹水各3例(各占16.7%…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困难,晚期疗效极差,我科1993年11月至1996年7月收治胆囊癌3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24例,男女之比1:2.4;年龄39~81岁,平均62.5岁。1.2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4例;慢性胆囊炎13例;体检发现1例;胆囊外症状1例(肠梗阻);黄疸、消瘦、乏力、腹部肿块等15例。手术证实伴有胆石症20例;伴有胆总管结石2例。1.3诊断准确率术前诊断胆囊癌15例(4%),疑诊3例;术中作快速切片检查3例。B超检查33例,准确率48%,CT检查16例,准确率75%,CT准确率高于B超的原因:1)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PCNA和p53抑癌基因蛋白的免疫络化方法,对11例胆囊上皮良性病变和33例胆囊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胆囊良性病变和胆囊癌的平均PCNA指数分别为:良性病变为24.1%(n=11.x±24.6),高分化癌为48.0%(n=13,x±12.8),中分化癌为49.5%(n=11,x±15.4).低分化癌为76.4%(n=9,x±18.1);高分化胆囊癌平均PCNA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低分化癌的平均PCNA指数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11例胆囊上皮良性病变均无p53蛋白阳性表达;33例胆囊癌p53阳性表达12例(36.4%),高分化癌p53阳性率为15.4%(2/13).中分化癌45.5%(5/11).低分化癌55.6%(5/9):各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指数≥50%的胆囊癌其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PCNA指数<50%的胆囊癌(P<0.05)。结果提示:PCNA指数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CNA及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胆囊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论断有帮助。本文还就胆囊癌p53蛋白表达与PCNA指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4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8例.结果 主诉为右上腹疼痛24例,黄疽3例.术前确诊率96.43%.合并胆囊结石12例,占42.86%.Ⅱ期1例已生存4年尚无复发.1年生存率为38.46%.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很重要,加强对胆囊癌诊断的意识及对易感人群进行超声筛查并结合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对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急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的症状和体征,极难与良性胆道疾患相鉴别。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多属晚期,预后极差。我们收集了原发性胆囊癌63例,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我院自1961年至1990年共施行胆囊切除348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良性腺瘤9例(0.26%).胆囊癌63例(互.sl%)。性别和年龄:女性49例(77.8%),男性14例(222%),男女之比1。3.5。年龄分布32~80岁,平均63.7岁。30~49岁9例(142%),50~59岁17例(27.0%),60~69岁27例(4.9%).70岁以上10例(15-9%…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13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术,8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结果 13例均为女性,6例发生于右乳,6例发生于左乳,1例发生于双乳。肿块大小1.5 cm~8.0 cm。术前2例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1例诊断为巨纤维瘤,10例诊断为乳腺癌。13例患者均经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PB-DLBCL。Ann Arbor分期:Ⅰ期10例,Ⅱ期3例。12例术后给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1例放弃治疗。随访1个月~5年,2例复发,2例死亡,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生存。结论 PB-DLBCL临床少见,多见于女性。术前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易误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