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项修心养性的拳术,其拳理与易理、医理密不可分。太极拳讲究形神兼修、动静结合,使人体阴阳乎和,气血调达,脏腑协调,以达到强身健体、调达心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7,28(11):980-983
在太极拳界,"气沉丹田"一词,可称为是行拳的纲领,拳友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因后人在理论研究和行拳实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得体会,出现了"一词多解"的现象。今在此阐述  相似文献   

3.
太极松身法     
蓝晟 《气功》2009,(4):325-329
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就是周身内外上下要求松——依据松的程度,可分为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等不同境界。这其中,松开颈、肩、肘、腕、指、胁、腰、胯、膝、踝、脚趾、脊柱等部位至为重要——如此,气血才会在体内畅通无阻,才能为松之境界的实现奠定基础。只有把身体松开,  相似文献   

4.
太极松身法     
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就是周身内外上下要求松——依据松的程度,可分为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等不同境界。这其中,松开颈、肩、肘、腕、指、胁、腰、胯、膝、踝、脚趾、脊柱等部位至为重要——如此,气血才会在体内畅通无阻,才能为松之境界的实现奠定基础。只有把身体松开,  相似文献   

5.
楚留香 《气功》2000,21(10):452-453
一般人说练拳 ,很少提到养拳。其实 ,拳要练 ,更要养。不会练 ,或者拳架的质量不高 ,就打不好基础 ;不会养 ,或者养不得法 ,就不能深入。锻炼太极拳要既练又养 ,练养结合。练是练体 ,指继承优良传统 ,保持拳架的规矩法度 ,通过拳架的反复练习 ,使遍体松柔、体格强健 ,这是筑基的功夫。养是养气、养神 ,若包括文化修养在内 ,内容就博大精深了。太极拳是武术 ,也是气功、内功、软功、轻灵功夫。因为它动作缓慢 ,速度均匀 ,有充分的时间 ,在思想上可发挥细致的想象力 ,所以练与养是相结合进行的。也只有练养结合 ,拳艺心得才丰富 ,才更益于练拳…  相似文献   

6.
陈戈义 《养生月刊》2003,24(1):42-44
对于学练太极拳,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一是学拳阶段,二是修拳阶段,三是练拳阶段,四是懂劲阶段,五是神明阶段。通过学拳阶段,一个套路学完了,也就进入了修拳阶段,这时并不等于已经学会了这个套路,还需要一式一式地纠正动作,使之达到标  相似文献   

7.
祝兴隆 《养生月刊》2015,(3):203-205
中国在明朝以前,人们练的是长拳、绵拳、十三式、软手……,直至清代,山西出现了一位王守岳,此人武功盖世,太极精深,并著有《太极拳论》,才确定太极拳的名称。之前,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承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唐朝的许宣平,有的说是宋朝的张山峰,有的说是明代的张三丰……。虽然张三丰与王守岳都著有《太极拳论》,但演练中出现了多种流派,有点各打各的味道。但大部分人喜欢陈王廷的太极  相似文献   

8.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12,33(10):908-910
太极拳是一门"脑知"、"体悟"的学问.要想把它练好,就得开动脑筋,思索拳理,勤动身体,苦学苦练.单凭嘴巴讲理论,背拳经,头脑身体不去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太极拳师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阴隐阳显,潜心研修,才能真正明白太极之理,才能把拳练好.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三说     
古人曾说:道术将为天下裂。今天,道与术早已分道扬镳。传统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内家拳所修炼者,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的运动,有很多老练家会体会出其中的刚柔蓄劲之妙。所以太极拳在系统上被称为内家拳(不同于硬拳)。它的运动特点有三,其一是“用意不用力”,以意领气,不要用力,这是初学较难的一关,绝大多数人在开始学架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的会用起力气来。精神不是不能集中,就是过于集中全身或局部。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论述太极拳理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这是因为太极碰撞的最大特点是讲求松柔,柔中求刚,刚柔相济。做不到"松"就没有柔的出现,没有松柔就称不上太极拳。因为只有做到了"松"才能使头脑清静,气就自然下沉,精神更会提得起,就更加在松静练拳架时默识到哪部分是松,哪部分是紧,从而使血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就是周身内外上下要求松——依据松的进阶,可分为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等不同境界。这其中,松开颈、肩、肘、腕、指、肋、腰、胯、膝、踝、脚趾、脊柱等身体的重要关节至为重要——如此,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昭  贾睿 《东方养生》2010,(12):102-105
练太极拳先须学会放松。柔是以松为基础的柔,此柔可以克刚。松和柔不仅是太极拳之道,也是老子所昭示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4.
蓝晟 《养生月刊》2004,25(1):10-13
如今,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也有相当一批的太极拳爱好者,却练着练着就停练了。拳友们很关心,托人去询问,听到的回音却是: “练着练着,感觉没什么意思。”对于这样的人,许多人往往都从太极拳的健身角度来劝解,但是,大家却说: “其他的体育项目也都有健身的作用。”于是,只好看着自己的队伍中少了一位拳友。与此同时,有的拳友虽然还在练太极拳,但一直没有出现内在感觉,甚至连基本的健身效果也没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4,25(10):876-879
太极拳,以传统的阴阳学说为基础,融合了我国古代医学、道学及儒家学术思想,是很有内涵的一种拳术,它是一个注重“内练”的拳学。太极拳汲取了中国传统各派内家拳养生术的精  相似文献   

16.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3,24(12):549-549
我观察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拳式动作的比划,而忽视了太极拳理论的学习。笔者在此借《养生月刊》一隅阐述一下“含胸”与“拔背”这两个蕴含太极拳理论要领的基本动作,不妥之处,敬请师友们赐教。  相似文献   

17.
18.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  相似文献   

19.
陈友 《养生大世界》2008,(11):51-51
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