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以洋地黄为代表的强心甙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但由于这一类药物药理作用广泛,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较为接近,毒性作用较多,而且较为严重,限制了该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的应用.以名巴胺、多巴酚丁胺为代表的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2.
冯允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7,(1)
作者采用开放型单向质反应序贯试验方法,用重庆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的氨联呲啶酮(Amrinone,简称AMR)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给药方法:停用洋地黄药物,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不变,第1天服AMR50mg 胶囊一粒,第2天起为50mg,每日2次,用药7天后评定疗效。试验10例后,结论 相似文献
3.
氨联吡啶酮是一种新型的强心药,对难治的严重心衰有效。据报道口服8周能持续改善心功,但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这与剂量大小有关.小剂量不仅能改善静息时血液动力学及活动力,且不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作者道报了长期用氨联吡啶酮治疗严重心衰在临床和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5.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病终末发展的一种结局,由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各个阶段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因此,对心力衰竭的防治已成为近年来临床心脏病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氨联吡啶酮对左室有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可改善心衰病人血动力学。但其对右室作用尚未进行广泛研究,为此,本文作者进行氨联吡啶酮对右室功能作用的探讨。作者对9例重度心衰病人(4例充血型心肌病,5例冠心病),年龄26~72岁。以短时间静脉注射氨联吡啶酮,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研究右室收缩末期压力-容量关系,以确定右室收缩功能改善系右室前负荷的减少,抑或系收缩性增加所致,每例病人先给不同剂量硝普盐,继静脉注射氨联吡啶酮3毫克/公斤。结果:全部病例肺血管阻力(38±6%,P<0.01)减少,其中8例肺动脉收缩末期压力(23±11%,P<0.01)也减少;右室收缩末期容量减少(23±8%,P<0.01);右室射血分数增加(31±10%,P=0.01)。 相似文献
7.
戴立煜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2,(5)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仍依靠洋地黄与各种利尿剂的综合应用。由于该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治疗剂量的洋地黄能增强心肌收缩程度是有限的。因此,很多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无论休息或运动时仍有症状,这种情况称为“顽固性衰竭”,静脉注射儿茶酚胺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提示“顽固性状态”事实上是治疗剂量的洋地黄增加变力作用的功能受到限制,而不一定是心肌效应问题,所以应用更强力的口服强心剂有可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近年来,研制的a,a′-双吡啶衍生物 amrinone 相似文献
8.
9.
沈潞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4):245-246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历史已逾200年,近些年来,尽管对其有不少争议,但目前仍然将洋地黄列为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地高辛已被美国FDA确认能有效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洋地黄制剂. 相似文献
10.
1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慢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CHF的发生和发展和人体内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的过度激活有关。在这些改变中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S)的激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AS的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II(AngII)来实现。阻断该系统的药物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已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能显著减少CHF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理论上 ,AngII受体阻滞剂 (ARB)较ACEI可更完全地阻断RAS系统。AngII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即RAS的传统途径和… 相似文献
12.
钙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445-446
钙拮抗剂 (CCB)是控制高血压和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主要病因多是高血压或冠心病 ,因此一直认为CCB治疗是合理的 ,使用率较高。在近年进行的一些大数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临床试验(SAVE ,AIRE ,TRACE ,SMILE等 )中合用CCB分别占 4 2 %、16 %、2 8%、10 %。为澄清钙拮抗剂在CHF应用中的某些不正确的认识 ,结合国际已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将有关问题分述如下。一、Ca2 + 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心肌Ca2 + 周期是心肌收缩的关键。Ca2 + 通道有两个亚型 ,由电压激活… 相似文献
13.
14.
约在十年前,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是因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使用扩血管药物之后,左室功能很快得到改善.由于扩血管药物的有效的循环效应,使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控制了症状,改善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随着十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观察,现在可以综述扩血管药物的效应,估价其在将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位置.周围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
段阅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0):49-5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采用扩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的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与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2例,占5%;对照组10例,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患儿生命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从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824例,并对其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323例(A组)和不用ACEI治疗的501例(B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组低钾、镁血症的发生率较B组低;A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45.8%,较B组60.2%低;应用ACEI后室性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的降低.提示应用小剂量的开搏通和地高辛,加上利尿剂并补充钠盐、钾盐及镁剂等综合治疗处理,有助于降低CHF患者的洋地黄毒性反应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静脉注射国产氨吡酮治疗30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心功能级别平均改善1.3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指数平均提高每平方米0.77L/min,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新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激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AS的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来实现。阻断RAS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抑制AngⅠ向AngⅡ的转化,已证明可以减少CHF的病残率和死亡率。理论上,阻断AngⅡ1型(AT。)受体的药物AngⅡ受体阻滞剂(ARB)可以更完全的阻断RAS,从而发挥对CHF的治疗作用。近来大型临床研究不断完善ARB治疗CHF的证据,使ARB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