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低钠血症的机制,及其低钠血症与心肌酶、梗死面积、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68例AMI病人,根据入院后即刻、12h、48h3次血清钠离子浓度的最低值分为3组:A组血钠≥135mmol/L;B组血钠(120~134)mmol/L;C组血钠〈12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组病死率为6.7%,B组为8.3%,C组为30.0%,C组与A组、B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肌酸激酶(CK)及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低钠血症与心肌坏死标志物、梗死面积、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引起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与心肌酶、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收治的160例资料完整的AM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12h、24h血清钠离子浓度最低值分为两组:A组血钠≤135(126.78±7.03)mmol/L;B组血钠135(137.84±2.26)mmol/L,比较两组心肌酶、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55.06%,B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1.27%。A组病死率为36.4%,B组病死率为5.6%,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引起低钠血症较多并与心肌酶、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ASTEMI)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ASTEMI患者234例,根据入院后即刻、24h、48h血清钠离子浓度(Na^+)低值分组:N组Na^+〉136.0mmol/L,M组Na^+120.0-136.0mmol/L,L组Na^+〈120.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梗死面积及住院病死率。结果①L组住院病死率(30.0%,6/20)高于N组(7.8%,8/103)与M组(8.1%,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组心肌酶(CK、CK—MB)[(3376±314)U/L、(201±19)U/L]、梗死面积[(20.0±2.4)%]大于N组[(2042±172)U/L、(114±13)U/L、(15.0±1.9)%]和M组[(2138±209)U/L、(122±14)U/L、1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住院期间死亡23例,死亡组Na^+[(122.00±7.25)mmol/L]低于存活组[(133.00±5.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对ASTEMI后30d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降低与ASTEMI后30d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30d住院期间病死率随着Na^+降低而升高。结论在ASTEMI中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ASTE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钠浓度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ASTEMI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即刻2、4 h4、8 h血清钠离子浓度(Na+)分为3组,血钠大致正常组(正常组)Na+>130 mmol/L 50例;轻度低钠组(轻度组)Na+120 mmol/L~130 mmol/L 56例;重度低钠组(重度组)Na+<120 mmol/L 14例。比较各组心肌酶及住院事件(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重度组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住院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中死亡5例,其血钠浓度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在ASTEMI中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住院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尤其与病死率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ASTE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并低钠血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对肺心痛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6例肺心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血钠浓度分为低钠血症组(血钠〈135mmol/L)和非低钠血症组(血钠≥135mmol/L),分析肺心病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低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低钠血症组病死率为22.92%.与血钠正常组(5.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钠血症是影响肺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防治低钠血症对改善肺心病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6.
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入院时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心脏科1980年1月至2007年8月2465例资料完整的心衰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按入院时血钠浓度分为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和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对并存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低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 2465例中,伴低钠血症者618例(25.1%),与非低钠组比较.低钠组人院时收缩压、左心窀射血分数均较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浓度及醛固酮浓度均较高.低钠血症患者较非低钠血症患者住院天数长(Z=-4.026,P<0.01),住院病死率亦高(χ2=76.93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低钠血症是影响心衰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t=-4.135和χ2=25.473,均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血钠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r=-0.132,P<0.01),入院时血钠每下降3 mmol/L,住院病死率增加24.7%χ2=25.065,P<0.01). 结论低钠血症在心衰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并存低钠血症的患者心功能差、神经激素活性高、住院天数长、住院病死率高.积极预防低钠血症发生对缩短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Ⅲ~Ⅳ级住院患者共410例,根据血钠水平将其分为血钠≥135 mmol/L的正常对照组288例(A组)和血钠135 mmol/L的低钠组122例(B组);再根据低钠血症严重程度将B组患者分为B1组55例〔轻度低钠血症(血钠130~134 mmol/L)〕、B2组40例〔中度低钠血症(血钠120~129 mmol/L)〕、B3组28例〔重度低钠血症(血钠120 mmol/L)〕3个亚组。比较A、B两组心功能分级和3个亚组间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病死率。结果 B组心功能Ⅳ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1);随着低钠血症严重程度的加重,NT-proBNP水平和病死率均增高(P0.05)。结论低钠血症加重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损伤,随着低钠血症严重程度加重,其心功能损伤更严重,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心内科CCU病房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670例资料完整的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24、48h血清钠离子浓度最低值共分为三组:A组Na+≥135mmol/L;B组Na+120~135mmol/L;C组Na+≤12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1)三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7·6%(17/225),B组8·1%(34/421),C组33·3%(8/24),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梗死面积(S)进行比较,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期间死亡59例,存活611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钠离子浓度分别为(133·00±5·25)mmol/L和(122·00±7·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对AMI后30天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钠离子浓度降低与AMI后30天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并且30天住院期间病死率随着血清钠离子浓度降低而升高。结论低钠血症可能是A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01例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根据入院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成3组.A组55例,血糖正常(≤6.1mmol/L).(2)B组21例,血糖介于6.1与8.0mmol/L之间.(3)C组25例,血糖≥8.0mmol/L.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梗死部位无差异,P>0.05.B组,C组心衰发生率较A组高,P<0.05.C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A组高,P<0.05.死亡组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8.1±3.1mmol/L vs6.6±2 1mmol/L,P<0.01).结论老年AMI伴应激性高血糖心衰发生率高,当血糖≥8.0mmol/L时,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亦增加,AMI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I(ScTn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预后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确诊APTE并行ScTnI检查的患者共54例,分为ScTnI〈0.05ng/mL组(n=25)及ScTnI≥0.05ng/mL组(n=29),分析ScTnI水平与右心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cTnl〈0.05ng/mL组中大面积肺血栓栓塞1例,次大面积9例,小面积1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者1例;无1例死亡。ScTnI≥0.05ng/mL组中大面积肺血栓栓塞7例,次大面积19例,小面积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者7例;5例住院期间死亡。2组间右心室功能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E ScTnl≥0.05ng/mL者,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升高,ScTnI可用于APTE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血钠值分为轻度(〉130mmol/L)、中度(121mmol/L~129mmol/L)、重度(≤120mmol/L)低钠血症,分别比较其肝性脑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59.9%(100/167);轻、中、重度低血钠症,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15%(9/47)、20、51%(8/39)及50.00%(7/14),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6/47)、23.08%(9/39)及57.14%(8/14),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病死率分别为10.64%(5/47)、25.64%(10/39)及57.14%(8/14),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不同程度低钠血症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不同,血钠越低,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对452例非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血糖检测,根据结果分为血糖正常(A组)、空腹血糖损害(IFG,B组)及糖耐量减低(IGT,C组)三组。观察住院期间、出院后12个月内心脏缺血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访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变化。结果B、C组心脏缺血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A组(P〈0.05),C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5)。随时间变化,B、C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例数减少,A组增加(P〈0.05)。提示IFG及IGT均能加重ACS病情,是重要的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7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24~48 h血清钠离子浓度最低值分为三组:A组,钠离子≥135 mmol/L;B组,钠离子120~135 mmol/L;C组,钠离子≤120 mmol/L.比较各组心功能、血清钾离子浓度、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住院期间存活714例,死亡72例,存活组与死亡组平均血清钠离子浓度分别为(134.00±5.83)mmol/L和(121.00±7.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钾离子浓度分别为(4.4±0.6)mmol/L和(4.3±0.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7.8%(36/461),B组8.0%(23/289),C组36.1%(13/36),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钠血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急性STEMI患者240例,根据入院血钠水平分为A组(血钠≥135 mmol/L)144例、B组(125 mmol/L<血钠<135 mmol/L)62例、C组(血钠≤125 mmol/L)34例。收集3组临床资料和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资料。结果随着血钠水平的降低,患者年龄显著升高、女性比例显著增加、Killip分级Ⅲ~Ⅳ级比例明显升高(P<0.05),3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7 d和30 d心源性休克、全因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7 d复发性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钠血症、Killip分级是急性STE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钠水平降低增加老年急性STEMI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高血糖患者血糖浓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们对 110例 AMI患者根据血糖浓度 (FBS)进行分组 ,A组 :FBS <6.1mmol/ L ,B组 :FBS在 6.1mm ol/ L- 1 ~ 1.1m mol/ L之间 ,C组 :F BS>11.1mm ol/ L。住院期间观察 FBS变化情况 ,观察严重心律失常情况、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情况。对于存活者 2~ 3周内应用二维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为 5 0 .5 2± 3 .88,B组为 5 3 .49± 4.2 2 ,C组为 5 5 .94± 4.3 1,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A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 8.96± 4.98,B组为 5 1.0 3± 6.2 3 ,C组为 47.3 3± 7.61,仍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A组与 B组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无差别 ,而 A组与C组之间均有差别 P<0 .0 5 ;B组与 C组间 ,只有在急性左心衰竭方面存在差异 P<0 .0 5。结论  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者左心室重塑 ,严重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中西医结合有效疗法。方法将84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AMI病人分成A组、B组、C组。C组予常规疗法;A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栓通(冻干)针剂450mg、参麦注射液50mL分别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后再口服同类药物14d;B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栓通450mg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周后再口服同类药物14d。观察各组间的心功能、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血糖升高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同时在血糖升高及病死率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除控制血糖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大致相同(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AMI病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减少非ST段抬高型AMI病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糖升高及病死例数。  相似文献   

20.
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附1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及其它并发症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13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Child-Pugh A级,平均血钠(131±3.7)mmol/L,B级(128.4±2.6)mmol/L,C级(112±5.6)mmol/L,各组比较差异显著.随血钠浓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病死率上升.临床必须重视低钠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