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和胸脐皮瓣修复小腿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5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5例,胸脐皮瓣修复10例。结果术后皮瓣5例边缘少许坏死,其余全部成活,患肢外观功能恢复良好。供区需要植皮15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组10例;胸脐皮瓣组5例。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和胸脐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在皮瓣切取面积、供区的处理及血管蒂长短方面,胸脐皮瓣要优于股前外侧皮瓣。  相似文献   

2.
张亚斌  高碧奇 《吉林医学》2011,32(25):5287-5288
目的:探讨应用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腹壁下血管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21例足踝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38 cm×28 cm)~(10 cm×25 cm)。结果:临床应用21例,除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2例皮缘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均经过植皮或换药逐渐愈合外,其余皮瓣完全成活,术后经过2~36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胸脐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损伤的疗效。方法:临床治疗4例小腿严重损伤,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制成血管桥,切取股前外侧肌皮瓣,通过暂时借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以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结果:4例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 4月~24月,皮瓣色泽红润,外观饱满,肢体远端血运良好。4例患者均保全肢体,避免截肢。结论: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是解决患侧肢体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损伤的疗效。方法:临床治疗4例小腿严重损伤,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制成血管桥,切取股前外侧肌皮瓣,通过暂时借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以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结果:4例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4月~24月,皮瓣色泽红润,外观饱满,肢体远端血运良好。4例患者均保全肢体,避免截肢。结论: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是解决患侧肢体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所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外露的方法.方法 临床治疗9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外露,切取皮瓣最大面积为30 cm×18 cm,最小面积16 cm×10 cm.双下肢用外固定支架或石膏、支具等固定,4~8周后断蒂.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发生创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半年~2年,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患肢均成活,8例恢复负重功能,1例骨折尚未愈合,处于外固定支架固定中.结论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受区彻底清创,并解剖出拟吻合的胫前或胫后血管。合并骨折者先安装外固定架,再依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背阔肌皮瓣或腹直肌皮瓣。皮瓣移至受区,胸背血管或腹壁下血管与胫前或胫后血管吻合。结果:应用该方法共修复29例,21例采用腹直肌皮瓣,8倒背阔肌皮瓣。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胸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血管蒂恒定,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7.
小儿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患儿5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6cm×11cm,最大9cm×16cm;全部采用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6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足背动、静脉吻合14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10例。皮瓣面积最小7cm×12cm,最大10cm×17cm,皮瓣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供区与受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30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足踝功能恢复良好,患儿行走良好。结论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可良好修复儿童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游离肌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受区彻底清创,并解剖出拟吻合的胫前或胫后血管。合并骨折者先安装外固定架,再依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背阔肌皮瓣或腹直肌皮瓣。皮瓣移至受区,胸背血管或腹壁下血管与胫前或胫后血管吻合。结果:应用该方法共修复29例,21例采用腹直肌皮瓣,8例背阔肌皮瓣。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胸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血管蒂恒定,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 根据创面大小, 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 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18 例, 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术后18例逆行皮瓣全部成活, 切取的最大皮瓣为10 .5 cm×16 .5 c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切取简便, 成活率高, 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0.
胸脐皮瓣的应用(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胸脐皮瓣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共33例,主要适应征是四肢复杂创伤或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所遗较大缺损,急诊或二期手术均可。胸脐皮瓣的血供主要源于腹壁下动脉的脐旁最大皮穿支———胸脐支,后者于脐旁2 cm穿出斜向肩胛下角方向与后肋间动脉吻合。皮瓣切取时先于腹直肌外下缘解剖腹壁下动脉,向下追至髂外动脉、向上于腹直肌内锐性分离腹壁下动脉,直至脐旁支处。受区感染创面或需肌肉填塞空腔,可携带部分腹直肌。待受区血管解剖完毕再断蒂,血管蒂尽可能长。本组切取皮瓣长度10~40 cm,宽度8~25 cm。33例均成活,成活率100%。供区皮瓣宽度10~12 cm以内者可直接缝合,瘢痕不易觉察。皮瓣宽度超过10~12 cm者,需植皮。术后随访2年,皮瓣无异常,供区创伤亦较小。胸脐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且血管蒂较长、血管口径较粗、供皮范围较大,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角度,对胞宫虚寒证和胞宫寒凝证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区别,对二者所属的妇科常见病一一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则和方药,为临床妇科病的诊治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腹诊的起源与发展,并从脏象、经络、气血津液三个方面分析了胸腹的生理、病理意义。胁腹与脏象、经络的关系,对诊腹以判断病位尤为重要,而气血津液理论可以说明证候的虚实,鉴别某些病邪性质。认为作为局部诊法的腹诊,能够反映整体功能状況及其病理变化,体现了整体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大鼠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干内,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侧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内。正中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2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背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2节段。桡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1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腹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1节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1例。致死原因为胰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瘘和腹腔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胰腺体尾部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腹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本病。手术是胰体尾部肿瘤最佳的治疗方式。关键是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调节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25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3d(1次/d)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不再做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灌胃35d,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55.3mg/kg/d)灌胃35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以及血清HLD-C和LDL-C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丝胶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血糖、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提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改善糖尿病时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作者自行设计软件程序与接口,将修复后的生理记录仪与AppleⅠ型微机进行联机监测,组成一个全自动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智能化监测系统。多道生理记录仪将同步的心电、心音、心尖搏动和颈动脉搏动图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及计算分析,最后打印诊断报告。可自动分析诊断24种心功能状态。通过临床110例应用表明其与临床综合观察诊断符合率达98/%,人机采点相关系数为0.90,人机分析相关系数为0.98,能满足临床及科研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血象实验研究月之盈缺与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气血盛衰与月节律变化(即月之盈缺),有明显的同步性。即呈中—高—低的变化规律;而青少年男性,呈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上述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反映了随月之盈缺时问,人体防御外邪能力的变化。说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盛期,阴阳属性明显,易受天时影响,亦是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科学性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20.
食管癌与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建立测定端粒酶活性的PCR-TRAP方法,并探讨其对食管癌、结肠癌诊断的意义。②方法 应用PCR-TRAP方法,对36例食管癌、40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了粒酶活性的检测。③结果 3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0.50%,癌旁组织阳性检出率为6.00%,二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41.3,P<0.001)。其中17例伴淋巴结转移中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而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63.15%,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χ^2=7.02,P<0.01)。4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91.75%,癌旁组织中阳性检出率为5.00%,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χ62=60.26,P<0.001);40例结肠癌均为腺细胞癌,其中1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检测出活性,而29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27例均为腺细胞癌,其中11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检测出活性,而29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27例检出端粒酶的活性,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 结论 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致食管、结肠组织癌变的重要因素;端粒酶活性的检出可作为食管癌、结肠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