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表达水平与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危险度分层之间相关性,评价其在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23例AML患者和20名正常人骨髓中DN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骨髓中DNMT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在AML患者骨髓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中巩固治疗组患者DNMT基因表达水平较初治组和复发组低。DNMT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治时白细胞数、FAB分型及染色体核型等临床特征无关。经正规治疗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其初始DNMT3b基因表达水平偏高;根据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因素进行分层后在中危组患者DNMT基因表达水平较高。结论:DNMT基因表达在AM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AML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BT-H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SYBRGreenI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了40例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B7-H1 mRNA的表达情况,跟踪检测了10例复发患者BMMNCB7-H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40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B7-H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BMMNCB7-H1 mRNA表达阳性,但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复发时B7-H1 mRNA表达水平较初诊时明显升高。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CD34抗原阳性与否均无相关性,但与治疗反应有显著相关性。诱导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的患者,其治疗前B7-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结论:初诊AML患者BMMNC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在诱导化疗后是否获得缓解呈负相关。B7-H1基因表达水平有可能用于预测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TAP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初诊非M3类型的AML患者的骨髓样本74例,以正常供体骨髓样本1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骨髓细胞中WTA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WTA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亚型、初诊时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非M3型的AML组WTAP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各亚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M3型AML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组的WTAP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16),而CEBPα基因突变阳性组的WTAP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16)。WTA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W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6866,P0.01)。WTAP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是否合并融合基因和NPM1、DNMT3A、ASXL1、NRAS、TET2等5种基因突变状态等临床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WTAP表达水平差异对患者首次治疗能否达到完全缓解无影响,初诊时WTAP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期无影响。结论:WTAP高表达于所有非M3型的AML患者中。WTAP高表达与WT1表达具有相关性,在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组表达明显增高,CEBPα基因突变阳性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DNMT3a基因突变与成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BSCO、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DNMT3a与成人原发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27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原发AML患者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WBC、HGB、PLT数值均较DNMT3a未突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原发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象水平较DNMT3a未突变组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DNMT3a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UEDC1在非M_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选取52例初诊AML(非M_3型)患者纳入AML(非M_3)组,选取同期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对照组,从患者骨髓中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CUEDC1的表达水平。比较各亚型AML患者BMMC中CUEDC1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CUEDC1 mRNA表达水平将初诊AML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比较初次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缓解组和未缓解组CUEDC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CUEDC1在初诊的52例AML(非M_3型)各亚型及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BMMC中均表达,但在AML患者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且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 0.05); CUEDC1低表达的AML患者第一疗程诱导完全缓解率(76.2%,16/21)高于高表达的AML患者缓解率(67.7%,21/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初诊AML(非M_3型)缓解组CUEDC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组(P 0.05)。结论:CUEDC1在AML初诊患者BMMC中高表达,且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患者BMMC中的表达最高,初诊AML患者CUEDC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其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DNA 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 SFRP1)基因甲基化及 mRNA 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FBA (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法- 美- 英分型系统) 标准选取2019 年11 月~ 2020 年11 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新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 例,其中AML 50 例和ALL 20 例;另选取65 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骨髓标本中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基因甲基化与AML 和ALL 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实时定量 PCR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化疗前和化疗缓解后骨髓标本中 DNMT1,SFRP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Pearson 相关分析明确DNMT1,SFRP1 和β-catenin mRNA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ML 和ALL 患者中DNMT1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26.0% 和25.0%,较对照组(73.8%)显著下降(χ2=47.683,P < 0.001);SFRP1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0% 和85.0%,较正常对照组(18.5%)显著增加(χ2=55.265,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L 组DNMT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6.524,5.732,均P < 0.001);SFRP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BM 水平和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8.115, 5.395, 5.060,均P< 0.05)。ALL 组DNMT1 基因甲基化只与遗传学预后分组有关(χ2=4.802,P < 0.05);SFRP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4.920, 5.115,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ML 和ALL 患者化疗前DNMT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均显著升高(t=4.807 ~ 10.456,均P< 0.05),SFRP1 表达显著下降(t=24.791,12.069,均P< 0.05)。与化疗前相比,AML 和ALL 患者化疗后DNMT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显著下降(t=3.461 ~ 6.374,均P < 0.05),SFRP1 表达显著上升(t=17.076,7.454,P < 0.05)。两组患者DNMT1 与SFRP1 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28,-0.315,均P < 0.05);SFRP1 与β-catenin 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2,0.728,均P < 0.05);两组患者DNMT1与β-catenin 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DNMT1 基因甲基化生存率高于其未甲基化生存率(χ2=3.862,3.679,均P < 0.05);SFRP1 基因甲基化生存率低于其未甲基化生存率(χ2=2.927,3.155,均P < 0.05)。结论 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异常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AML患者骨髓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L患者骨髓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mRNA水平上,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1,r=0.592),高危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标危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5组STAT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M2与M5及对照组之间STAT3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1,P=0.066)。STAT3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在蛋白水平上,AML组STAT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7)。结论:STAT3基因在AML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且与患者免疫分型、危险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测AML患者Musashi-2(Msi2)的表达与其他临床参数特别是CD34表达的相关性.提取临床初诊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标本的总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患者Msi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病人的CD34表达水平;综合分析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初诊AML患者Msi2表达情况以及Msi2表达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AML患者骨髓Msi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骨髓(P<0.05),各亚型中Msi2表达以M1、M4和M5中表达较高,显著高于AML其他亚型中的表达(P<0.05);②Msi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AML1/ ETO融合基因、PML/ RARa融合基因均无关(P>0.05);③CD34+组AML患者Msi2表达显著高于CD34-AML患者(P<0.05).结论:Msi2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Msi2在初诊AML中高表达,以M1、M4和M5亚型中表达尤为显著,在CD34+ AML患者中Msi2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RNA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ETTL14表达在初诊AML患者中的临床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作为AML组,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并收集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ETTL14在两组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ML患者的METTL14表达水平高低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METTL14对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ML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TTL14在AML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低表达组比较,METTL14高表达组患者表现出高龄、高骨髓细胞数、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TL14高表达组的OS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METTL14高表达是影响AM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TTL14在AML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研究通过检测RAGE-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应用RQ-PCR方法检测94例初诊AML患者BMMNC中RAGE-1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血象、诊断分型和预后的关系,并比较治疗前后RAGE-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6例(28%)AML患者存在着RAGE-1转录本的过表达(1.34-16.34,中位3.07);RAGE-1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年龄、血象和FAB亚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核型预后分组之间RAGE-1过表达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类型核型AML患者中RAGE-1转录本过表达频率也无差异。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RAGE-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RAGE-1过表达组与阴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AGE-1基因过表达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但对患者预后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WT1基因(AML)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YBR G 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初治AML患儿、12例缓解期患儿(30份)、18例复发患儿,30例细胞形态学正常人的骨髓标本中的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动态检测20例初治患儿WT1基因的表达。以ABL为内参照,采用2-△△ct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①初治AM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01);缓解AM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AM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与初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监测儿童AML20例显示,初治时W T1高表达,完全缓解后W T1表达水平下降,复发时W 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例中5例在临床复发前3-7个月表达水平开始上升。③动态检测的20例患儿初治时W T1阳性组和阴性组完全缓解率(CR)、3年总生存率(O 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22-30天的W T1阳性组3年O S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SYBR G 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WT1基因在儿童急性AML中表现为促癌基因的作用,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疗效评价,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膜瘤1(MN1)基因和PTEN基因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AML病人(初治组16例,缓解组12例,复发组1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N1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另取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及正常人骨髓共13例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MN1和PTEN mRNA在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60.5%。初治组MN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TE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2.385、2.054,q=2.305、2.867,P〈0.01);缓解组MN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TEN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与初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121、2.756,P〈0.05);在复发组中MN1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61、2.723,P〈0.05)。MN1和PTEN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 MN1和PTEN基因的表达与AML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ML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_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CR患者、AML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CR组明显降低(P〈0.05);AMLCR组FANCG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AML1/ ETO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aturation,AML/M2)患者FLT3基因表达量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意义.采用RQ-PCR法定量检测21例AML1/ETO阳性AML-M2患者初诊骨髓标本中FLT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FLT3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实验室其它检测结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患者FLT3基因表达水平(FLT3基因/内参基因)初诊时为1.65%-261.5%.据此将FLT3基因表达水平大于35%者归为高表达组(12例),其表达水平低于35%者归为低表达组(9例).高表达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 10×109/L者8例(66.67%),低表达组2例(22.22%);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比例在高表达组为25%,低表达组为0%,但由于例数较少,暂无统计学意义(P=0.0805;P=0.2286).两组患者年龄以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 =0.1369,P=0.6923).FLT3基因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66.67% vs 88.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383),而复发率(66.67% vs 22.22%)及死亡率(50% vs 22.22%)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 =0.0805,P=0.3666),但有很明显的差异趋势.结论:AML1/ETO阳性AML-M2患者FLT3基因表达量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易复发,常规检测初诊AML1/ ETO阳性AML-M2患者骨髓中FLT3基因表达量对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5例正常人骨髓作为对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细胞FoxO3a蛋白的表达,其中14例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复测骨髓FoxO3a的表达。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FoxO3a蛋白表达上调,平均表达量(灰度值)为0.43±0.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9±0.06(P<0.001);化疗缓解后FoxO3a蛋白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相关分析显示,FoxO3a蛋白表达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48,P=0.012);尽管FoxO3a表达量对缓解率无明显影响,但高表达者缓解时间短。结论:FoxO3a在AML中可能是一种原癌蛋白,初诊时高表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检测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发生、发展及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分离33例初治、19例完全缓解、12例复发/难治AML患者及15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TFPI-2 mRNA在其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复发/难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难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P =0.006),与完全缓解组相比,初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30);64例AML患者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4.63% (42/64),其中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66.67%(22/33)、52.63% (10/19)和83.33% (10/12) (P> 0.05);甲基化AML患者与非甲基化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FPI-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5(0.005-2.099)和0.597(0.011-2.787) (P <0.05),在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未检测到TFPI-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初治组经2个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组(CR)骨髓单个核细胞TFPI-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R+ NR) (P=0.031).结论:在AML中TFPI-2基因表达下调或沉默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关,TFPI-2基因表达水平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AML分层及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析lrp16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系及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探讨lrp16基因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lrp16基因mRNA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1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分析lrp16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4种白血病细胞系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及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白血病细胞系U937。结果表明:lrp16基因在K562、HL-60、MOLT4及U9374种细胞系中均表达。lrp16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8%(16/42),其中完全缓解者表达阳性率为13%(4/30),未缓解者为100%(12/1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8%(10/26),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16%(3/18),未缓解者为87%(7/8);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6%(9/25),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20%(4/20),未缓解者为100%(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1%(7/22),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11%(2/17),未缓解者为100%(5/5)。lrp16基因表达在各种白血病亚型之间无差异,但各亚型中完全缓解者与未缓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lrp16基因是一个白血病癌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白血病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PCR检测DAPK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细胞株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从第二轮巢式MSP扩增出的随机产物中挑选2个随机引物,交予专业机构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APK基因在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中均有表达,DAPKmRNA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表达平均值为0.61 ±0.40,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2.94%(9/17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DAPK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数据为41.18% (42/102);细胞株U-937显示基因表达正常,HL-60表达缺失;10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33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3/102);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8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7% (8/17);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DAPK启动子区均为非甲基化;细胞株U-937 DAPK启动子区非甲基化,HL-60 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ALL组与AML组患者骨髓细胞DAPK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显著负相关(ALL组r=-0.855,P<0.05;AML组r=-0.343,P<0.05),提示两者有密切的关联.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DAPK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与其mRNA的异常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pten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urkat细胞株、35例MDS、45例AML及20例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中pte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ten mRNA在阴性对照Jurkat细胞株不表达。MDS组的阳性表达率(77.1%)低于正常对照组(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阳性表达率(60.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RAEB组阳性表达率(70.0%)低于MDS—RCMD组(86.7%),初发/复发AML组阳性表达率(53.3%)低于完全缓解AML组(7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pten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MDS及AML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MDS-RAEB组低于MDS-RCMD组(P〈0.05);初诊/复发的AML组明显低于完全缓解的AML组(P〈0.001);MDS组与A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MDS组(65.7%)及AML组(54.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90%)(P〈0.05);MDS—RCMD组(80.O%)与MDS—RAEB组(55.0%)相比,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初诊/复发的AML组(44.4%)与完全缓解的AML组(7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 mRNA在MDS、AML中表达完全缺失并不多见,但表达强度较正常人明显减弱。PTEN蛋白在MDS、AML中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人,且与mRNA表达水平不一致。pten基因的表达异常参与了MDS及AML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