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香菇多糖对抗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在正常重力环境和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分别添加10、20和40μg/ml的香菇多糖溶液,培养24、48和72 h取样,用MTT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香菇多糖对细胞增殖度、细胞因子分泌量和表面标志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和40μg/ml香菇多糖在处理时间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均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IL-2和IFN-γ的分泌量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CD4和CD8分子的表达。结论:香菇多糖具有对抗模拟微重力环境造成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进行鉴定。用加速器辐射去除MSC增殖分化能力。检测加入骨髓MSC前后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并对其进行凋亡分析;比较Transwell非接触培养与直接接触培养中,MSC对活化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观察骨髓MSC作用前后,活化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能力,以及B淋巴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结果 ①MSC不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MSC抑制LPS活化的B淋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依赖性。②MSC不能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Transwell非直接接触培养组中MSC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较直接接触培养组的作用弱,提示MSC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包括物理性接触抑制和非接触抑制。③骨髓MSC抑制活化的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MSC作用下,B淋巴细胞表面HLA-DR、CIMO、CD80和CD86的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 骨髓MSC在体外可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当归多糖处理和未处理的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培养诱导树突状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MTT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2、r-IFN水平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当归多糖处理组小鼠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水平、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以促进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上调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增强了其促淋巴细胞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r-IFN的能力,加强其抗原递呈能力,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在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抗病毒免疫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对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活化抑制的作用.方法将含有终浓度为0、0.2、0.8、3.2、12.8 mg/L 灵芝多糖的肺癌患者血清与肺癌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健康人血清代替肺癌患者血清为对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 CD69的表达.结果在肺癌患者血清作用下,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和 CD69阳性表达率以未加灵芝多糖的肺癌血清组最低,健康对照组最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加灵芝多糖的肺癌血清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0.654±0.029比1.213±0.106)、CD69阳性率〔(33.04±16.76)%比(74.18±12.16)%〕均明显降低(均 P<0.01).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均可使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 CD69阳性率有所升高,且随浓度增大升高更明显.与未加灵芝多糖的肺癌血清组比较,浓度为0.2、0.8、3.2、12.8 mg/L 灵芝多糖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759±0.053、0.865±0.091、0.935±0.062、1.080±0.097,均 P<0.01);浓度为3.2 mg/L、12.8 mg/L 灵芝多糖组 CD69阳性率均明显增加〔分别为(56.97±15.43)%、(67.82±10.85)%,均 P<0.01〕,浓度为0.2 mg/L、0.8 mg/L 灵芝多糖组无明显变化(均 P>0.05),其中浓度为12.8 mg/L 灵芝多糖组 CD69阳性率已接近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芝多糖具有拮抗肺癌患者血清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观察抗共刺激分子CD137单克隆抗体对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CD4+CD 25+T淋巴细胞自噬、凋亡、胀亡现象的影响及其表面特征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得到CD4+CD25+T淋巴细胞,分别利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检测各分组(抗CD137单克隆抗体2μg/ml组、IgG 1同型抗体对照组)的细胞的自噬率、凋亡率、胀亡率及FOXp3的表达。结果:M ACS可成功分离CD4+CD25+T淋巴细胞,纯度可达80.3%-89.5%;抗CD 137单克隆抗体可促进人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自噬率及凋亡率增加;各组间的胀亡率改变及FOXp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D137单克隆抗体可促进CD4+CD25+T淋巴细胞凋亡和自噬,其作用机制未发现与胀亡显著相关,而且不影响CD4+CD25+T细胞中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HA、PMA、IL-2对PBMC和全血不同培养体系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为不同的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培养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健康受试者(n=6)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样本(10 ml/样本),每个样本取300μl全血并直接裂解红细胞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在400μl全血接种淋巴细胞自体血浆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剂,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 h;2 ml全血分离PBMC,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剂,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 h。培养物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分离的PBMC经PHA刺激后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D4-CD8-CD3+淋巴母细胞;PMA刺激后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 0.01, P0.05);IL-2刺激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全血自体血浆经PHA刺激后转化为CD4+CD3+T淋巴母细胞和CD8+CD3+T淋巴母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未见表达;PMA刺激后转化为CD8+CD3+T淋巴母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B/NK细胞用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IL-2刺激后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PMA刺激增殖作用最快,IL-2对淋巴细胞亚群增殖前后比例影响最小,PHA刺激淋巴细胞分裂代数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血必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CD25的影响,为血必净对COP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表达CD25影响,用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减低(P〈0.01);血必净和慢阻肺组,PHA刺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生成IL-2、表达CD25的较慢阻肺组高(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增加(P〈0.01)。结论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减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减低,免疫失衡;血必净促进COPD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IL-2、表达CD25,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肝癌细胞Huh7.5.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6.25、12.5、25、50、100μg/m L香菇多糖分别作用肝癌细胞24、48、72 h后,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变化;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考察其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6.25、12.5、25、50、100μg/m L香菇多糖分别作用肝癌细胞24、48、72h后,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升高,100μg/m L香菇多糖作用48 h后肝癌细胞抑制率为(50.36±5.13)%,作为后续实验浓度和作用时间;100μg/m L香菇多糖处理肝癌细胞48 h后,肝癌Hep G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抑制(P0.05)。结论:香菇多糖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途径诱导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06-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10例健康供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动员,在动员前1天和动员后第5天取供者外周静脉血,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4~ 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佛波酯 离子霉素刺激活化CD4~ T淋巴细胞.用双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 T淋巴细胞激活后活化标记CD69,CD25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动员前后OKT3 细胞间粘黏附分子1、佛波酯 离子霉素刺激CD4~ 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①纯化后CD4~ T淋巴细胞纯度均在90%以上。②动员后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 离子霉素组CD4~ 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69和CD2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 01)。③动员后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 离子霉素组CD4~ 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能抑制了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协同刺激信号,从而使CD4~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途径诱导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方法:选择2006—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10例健康供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动员,在动员前1天和动员后第5天取供者外周静脉血,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4+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活化CD4^+T淋巴细胞,用双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激活后活化标记CD69,CD25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动员前后OKT3+细胞间粘黏附分子1、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 结果:①纯化后CD4^+T淋巴细胞纯度均在90%以上。②动员后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离子霉素组CD4^+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69和CD2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1)。②动员后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离子霉素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5)。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能抑制了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协同刺激信号,从而使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人白细胞介素-8 (IL-8)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的影响,及顺铂对它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顺铂抑制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 顺铂处理SKOV-3细胞,MTT法确定顺铂使用的最佳作用浓度;Transwell法观察顺铂对IL-8诱导SKOV-3细胞迁移的干预作用;ELISA法检测顺铂分泌IL-8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顺铂浓度为100μg/ml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浓度区间在200~400μg/ml的顺铂对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该范围内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浓度为100μg/ml的顺铂,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24 h、48 h、72 h,各时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8(100 ng/L)处理细胞后,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顺铂(100 μg/ml)具有抑制IL-8诱导的SKOV-3细胞迁移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迁移的细胞数由241.67减少到15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刺激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64.04±4.6).结论 IL-8具有促进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的作用,顺铂可能是通过NF-κB细胞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经典的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90、CD29)等鉴定MSC特征;以培养的第3代MSC(P3MSC)为实验材料,采用MTT法分析20ng/ml的VEGF作用12、36、72小时对MSC增殖的影响;随后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阻断剂50μmol/L PD98059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断剂30μmol/L SB203580等分别处理P3MSC,观察VEGF是否通过p38MAPK或ERK1/2途径影响MSC的增殖。结果表明:培养的P3MSC表达PDGFR-α、PDGFR-β和NRP1,不表达VEGF-R(Flk1和Flt1)。P3MSC呈现CD90(96.7%)和CD29(94.6%)强阳性以及CD34(0.79%)和CD45(0.84%)阴性特征,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20ng/ml VEGF作用于MSC后,随着时间的延长,MSC增殖也逐渐增强,在72小时达峰值。在50μmol/L PD98059或30μmol/L SB203580处理后,VEGF所介导的MSC增殖效应被阻断,且在对照水平以下。PD98059阻断效应明显强于SB203580的阻断效应。结论:VEGF可能主要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调节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普鲁士兰染色检测标记效率,台盼兰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MRI检查,观察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细胞的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SPIO在25~50μg/ml的浓度范围可以安全、高效地标记BMSCs,不会影响BMSCs的表型、活力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当SPIO浓度在75μg/ml以上时,BMSCs活性及增殖能力逐渐降低。随着SPIO标记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摄入的铁逐渐增多,而T2信号强度则逐渐降低;当SPIO浓度≥50μg/ml,标记细胞的T2信号强度与普通BMSCs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PIO标记BMSCs对其生物学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MRI扫描能够有效检测其信号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富组蛋白1(histatin1,Hst1)对人表皮细胞(human adult skin keratinocytos,HaCaT)、人成纤维细胞株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实验:(1)将HaCaT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均分为空白对照组(1640/DMEM+1%新生牛血清)、Ⅰ组(100μg/ml Hst1)、Ⅱ组(30μg/ml Hst1)、Ⅲ组(3μg/ml Hst1),比较两种细胞的增殖数量;(2)细胞划痕实验:将两种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640+1%新生牛血清)、A组(30μg/ml Hst1)、B组[10ng/ml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rhEGF)]、C组(30μg/ml Hst1+10ng/ml rhEGF)、D组(15μg/ml Hst1+5ng/ml rhEGF)、E组(15μg/ml Hst1+10ng/ml rhEGF),比较两种细胞体外创面愈合速度。结果 (1)3~100μg/ml的Hst1能够促进HaCaT增殖,72h时Ⅰ组细胞数高于空白对照组、Ⅱ组及Ⅲ组(P<0.01);3~100μg/ml的Hst1能够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24h时Ⅰ、Ⅱ组细胞数高于其余各组(P<0.01);(2)30μg/ml Hst1能促进HaCaT细胞迁移,16h时A组划痕愈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组高于A组(P<0.05);30μg/ml Hst1能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划痕创面愈合,与rhEGF联合应用时划痕愈合率高于单独用药。结论 Hst1能够促进HaCaT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与rhEGF联合应用时对其促进体外创伤愈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莫薇  刘鹥雯  何怡青  高锋 《检验医学》2009,24(5):328-332
目的探讨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nHA)和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oHA)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埃兹(Ezr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nHA和oHA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透明质酸(HA)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HA对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2 h后oHA(10μg/mL)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P〈0.001),24 h后促进Ezrin基因的表达,48 h后促进Ezrin蛋白磷酸化表达。而nHA(200μg/mL)则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和Ezrin蛋白的表达磷酸化。结论oHA能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的增殖并促进其胞内连接蛋白Ezrin的表达磷酸化,nHA则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Ez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过表达的效应关系及其对BMMSC分泌IL-10的影响。分离培养BM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中CD34、CD45、CD44和CD71的表达;应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BMMSC向成骨及成脂诱导情况。BMMSC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于CoPP浓度为0、25、50和75μmol/L的培养液中进行诱导。用MTT法分析BMMSC增殖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试验组HO-1的表达水平,筛选出诱导HO-1表达上调的最适合的CoPP浓度。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IL-10的分泌量。结果表明,体外分离培养的BMMSC中CD34、CD45表达呈阴性,CD44和CD71表达呈阳性;BMMSC经成骨及成脂诱导后出现钙沉积和脂滴,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呈阳性。各个浓度的CoPP对细胞增殖无显影响,CoPP 50μmol/L能强烈诱导BMMSC的HO-1表达,其在试验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IL-10分泌量也较对照组增多。结论:CoPP对细胞增殖活性无促进作用,CoPP50μmol/L是诱导BMMSC HO-1表达上调的最适合的浓度,HO-1表达上调可诱导IL-10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TD)、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Hep-3B/ADM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通过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诱导法,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Hep-3B/ADM。MTT法检测细胞对化学疗法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gp的表达及细胞内ADM强度。结果:ADM对Hep-3B和Hep-3B/ADM细胞的IC50分别为0.059μg/ml和2.131μg/ml,雷洛昔芬(4.90μmol/L)及TTD(1.00μmol/L)单用和两药联合处理Hep-3B/ADM细胞时,ADM的IC50值分别为0.234μg/ml、0.168μg/ml、0.096μg/ml。TTD及雷洛昔芬可降低耐药细胞株P-gp蛋白的表达,且联用有增强效果,同时还观察到逆转剂雷洛昔芬和TTD作用后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增加,两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结论:TTD及雷洛昔芬均可逆转耐药,且联合作用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髓系细胞(CD34+)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模拟微重力及正常重力条件下采用液体培养基分化培养 CD34+细胞,同时设1-g条件下相同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组(1-g液态组)和标准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组(1-g甲纤组)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系特异性抗原比例,考察模拟微重力对CD34+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同时进行 PI法细胞凋亡染色检测,考察模拟微重力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各组的 CD34+细胞含量均少于0.2%。红系细胞(GlyA+)在 RCCS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1-g液态对照组,表达量分别是22.21%±3.02%和60.05%±3.08%,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 CD34+表达在 RCCS组高于1-g液态对照组,分别为52.12%±1.92%和18.87%±1.41%,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g液态对照组的GlyA+和CD34+表达量和1-g甲纤组(GlyA+%=54.39%±2.86%,CD33+%=21.09%±3.19%)比较相似,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凋亡比例均在1%以下。【结论】模拟微重力抑制 CD34+细胞向各系血细胞的分化,尤其抑制其向红系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