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颈部软组织松解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6.67%,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具有良好疗效,与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相当,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起颈性眩晕,设置临床对比实验,将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及旋牵手法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通过调整失稳的颈椎体中段,95%患者颈性眩晕得到有效缓解,随访半年后,仅5例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结论:颈椎体中段失稳诱发的颈性眩晕经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推拿结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跃发  文丽 《当代医学》2009,15(3):36-37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颈椎手法牵引,定点推拿治疗,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二到三个疗程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5%。结论应以推拿为主综合治痔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后的1、3周分别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椎动脉平均流速(Vm)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周的改良ESCV、CASCS评分和Vm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 通塞脉片结合颈椎牵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5.
针刺推拿治疗颈性失眠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对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采用针刺或推拿进行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75例中痊愈27例,占36%;显效37例,占49.3%;有效11例,占14.7%。[结论]针刺推拿对颈性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颈性眩晕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伴有颈肩或颈枕部疼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并有椎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常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牵引、推拿、扩血管药及神经营养药等,但效果不稳定,易复发[1]。我科自1992年开始,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颈性眩晕4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40例比较,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颈牵引下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的方法. 方法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穴位按摩配合电动牵引机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并作颈椎X光检查于治疗前后作对比以检查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1-2个疗程,X光检查结果提示60例病例中,治愈46例,占77 %;显效12例,占20%;无效2例,占3%.结论 颈椎电动牵引配合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痛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加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将6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以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推拿和针灸均为1次/d,10d为1疗程,疗程期间休息5d,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34例,采用口服西比灵胶囊,每天早晚各1次,10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结果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口服西比灵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特别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变。[方法]通过对122例伴有颈椎曲度改变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1~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按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度。[结果]手法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颈椎曲度均达正常值。结果治愈42例,显效36例,有效42例,无效2例。[结论]微调推拿手法可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治疗颈椎病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桂温经汤合牵引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煎服、颈椎牵引、手法按摩治疗。[结果]126例中治愈74例,好转45例,未愈7例,治愈好转率为94.44%。[结论]麻桂温经汤合牵引按摩对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以反压法推拿为主治疗,对照组牵引为主治疗,两组5 d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7例,好转4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42例,好转59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2.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2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分为中药组、牵引组和手法组,每组5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牵引、手法推拿的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予以中药或牵引或手法治疗。治疗14天,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而对照组中的牵引组、手法推拿组、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75.00%、63.46%,χ2检验,治疗组分别与对照各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任何一组。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纯中药或牵引或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疗效。[方法]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连续治疗4周,采用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疗效判断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积分,积分减少≥75%为显效;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经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治疗在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金伟  贾东奇  李曦光  陈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73-1175
目的对于行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药物、理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每位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65.22%;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颈部动脉血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头晕为主症,符合寰枕痛、恶心(呕吐)、耳鸣(耳塞)、视物模糊(视物旋转)4项症状中2项以上,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患者1680例,分析这些患者的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的血管形态影像资料,观察椎动脉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有椎动脉纤细、椎动脉痉挛、椎动脉穿孔位置异常、椎动脉走行迂曲、椎动脉起始源异常、椎动脉瘤(或伴钙化)6种改变。[结论]颈性眩晕的椎动脉V1段存在6种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根据这些病理改变,有助于在临床上判断预后,选择不同手法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并指导患者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症状分别取相应的夹脊穴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并设推拿牵引对照组,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再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经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运用颈部推拿、短杠杆微调复位、拔伸牵引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结果]经治疗20天,临床治愈15例,占46·9%;有效14例,占43·8%;无效3例,占9·4%;总有效率为91·6%。[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可作为门诊常规手法开展。  相似文献   

19.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52例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颈肩部局部常规推拿法结合头部和腹部重点穴位振法,治疗10次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好转9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07%。[结论]振法具有振奋与补益上、中、下三焦之气作用,使气机升降如常,有助于脑部的气血运行。合用颈肩部局部推拿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