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OX40(CD134)和OX40L(CD134L)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病理明确诊断为HCC患者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组织中OX40与OX40L的表达程度,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在HCC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全面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8月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行肝癌切除术的病例,在术后病理诊断为HCC的病例中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选1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病理提示60例患者伴有MVI、102例患者不...  相似文献   

3.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肝癌得以发现,继而被手术切除。其中部分病人肝细胞分化极好,符合Edmondson和Steiner拟定的细胞分化分级Ⅰ或Ⅰ~Ⅱ级肝细胞型肝癌(HCC)细胞表现。日本最近确定了高分化HCC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但迄今有关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手术结果的报道却廖若晨星。本研究旨在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和吸附柱微量离心柱法[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coupled spin column,ACSC]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isoforms,AFP-L3)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的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5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L3浓度,用ACSC法检测该批标本的AFP-L3/AFP%,比较两种方法对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和ACSC法检测AFP-L3/AFP%对92例原发性肝癌(HCC)的敏感性分别是83.69%和85.86%,对45例慢肝、肝硬化的特异性分别为88.88%和82.22%,ELISA法和ACSC法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5.40%和84.67%,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over operatin characteristic,ROC)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819和0.823。结论: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和ACSC法检测AFP-L3/AFP%在HCC鉴别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但是ELISA法操作简便、省时、经济、患者易接受,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早期诊断,自80年代已取得长足进展。肝癌的生物病理学研究发现,≤3cm的小肝癌正处于生长增殖的缓慢阶段,是临床获得最佳疗效的最佳时机。有资料证明,小肝癌的根治性切除5年存活率约为70%,而大肝癌只有30%左右,因此,对于肝癌的诊断,重点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对肝癌(HCC)与肝静脉和门静脉的相关性,及对H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未经治疗的HCC患者120例进行全肝螺旋CT平扫及静脉期增强扫描,通过图像工作站获得静脉期CT血管造影图像,观察肿瘤与静脉血管的关系。结果:120例HCC中5例(4.2%)病灶与门静脉相关、2例(1.7%)病灶与肝静脉相关、113例(94.1%)病灶与门静脉及肝静脉双重相关,后者构成比最大。结论:绝大多数HCC病灶与门静脉及肝静脉具有双重相关性;此特征对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HCC定性诊断及HCC与其他类型富血供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姚相巍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06-3608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及50例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三组受检者的腹部超声、CT诊断阳性率,血清AFP水平,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研究联合诊断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三组受检者对比,肝癌组患者的腹部超声、CT诊断阳性率及AFP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CT及AFP联合诊断Ⅰ-Ⅱ期及Ⅲ-Ⅳ期肝癌的阳性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对比,腹部超声、CT及AFP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CT联合血清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各单项诊断阳性率高,且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可有效明确肝癌分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甲胎蛋白(AFP)检测法在临床和普查工作中的应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很大提高,发现了一些无临床表现的早期病人。本文着重讲述AF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上的价值,并就有关问题加以介绍。一、甲胎蛋白(AFP)简介 AFP是人胎儿血清中一种胚胎专一性蛋白,于1956年被发现,于1964年发现存在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自1967年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性肝癌伴血吸虫性肝硬变(6例尸体解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和浙江嘉兴血吸虫病防治院历年来的成人尸检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伴有血吸虫性肝硬变(SC)的发现率很高。两者的发病原因有无关系?本文主要以病理形态学角度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对以上两个单位全部成年人尸检813例作一回顾性检查,共计HCC 18例,SC 53例。其中HCC伴SC共6例。SC的病理诊断标准是根据日本血吸虫卵在汇管区沉着,并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特别注意是否有其它肝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aveolin-1(Cav-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0例HCC组织中Cav-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60例肝癌标本中,65例(41%)标本为Cav-1阴性,95例(59%)标本为Cav-1阳性。肝癌组织Cav-1阳性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细胞膜表达。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v-1在HCC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和复发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显示Cav-1阴性表达组生存率高于Cav-1阳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v-1是总体生存率(P=0.047)的独立因素。结论:Cav-1在HCC中的过表达,对H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十多年来,应用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即AFP阴性和低浓度AFP肝癌用该法无法测出。因而寻找AFP以外的肿瘤标志物,受到人们的关注。α_1-抗胰蛋白酶(A_1AT)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由肝脏合成和代谢。此酶的先天性缺损与新生儿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我们于1981年曾报道A_1A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进一步报道AFP阴性(<20ng/ml)肝癌30例(全部均有病理证实)进行A_1AT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中的磷酸酶基因(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其阳性率也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P=0.007)。PTEN蛋白的表达与HCC患者的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病理分级等多数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而与有无门脉癌栓有密切的关系。无门脉癌栓的患者的肝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P=0.010)。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患者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我院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旰癌65例的酶谱(r—GT,5'—NTLAP,ICD和AKP)检测结果,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肝癌组的酶值及阳性率都高于非肝癌组,并有显著统计学的差异,P<0.01(表2)其中有11例经手术切除、病检证实为分化型和低分化型肝细胞癌,从而进一步证实上述酶的指标是一组敏感的肝癌标记物。本文采用多酶同测法,更有利于提高(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且方法较简便,试剂易得,具有可以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HCC患者(n=39)及健康对照者(n=20),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CD34-FITC、CD133-PE、VEGF-R2-APC进行荧光标记,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并分析HCC患者循环中CD34+ CD133+ VEGF-R2+EPCs比例与临床分期等的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比例为(0.138±0.05)%,而健康对照人员循环EPCs比例为(0.027±0.01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EPCs水平与H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比例上调,且与HCC临床分期相关,在HC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酮醇酶样基因1(tktl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转酮醇酶基因家族各成员(tkt、tktl1、tktl2)mRNA在42例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tktl1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kt和tktl2的阳性表达率 (P<0.05).tktl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 tkt和tktl2阳性表达率在肝癌及癌旁组织间无明显差异(P>0.05). HCC中tktl1的高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静脉癌栓,CLIP评分有关 (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内及淋巴转移、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tktl1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影响肝癌的分化、转移及患者预后,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外周血GGTmRNA-H亚型表达与肝癌血源性播散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HCC)、肝转移癌、良性肝病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γ-谷氨酰转移酶mRNA-H亚型(GGTmRNA-H).结果:38例HCC患者中有16例检出GGTmRNA-H,阳性率为42.1%.肝转移癌、良性肝病及健康者均为阴性.外周血GGTmRNA-H阳性率与临床分期、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GGTmRNA-H是反映HCC患者有无血源性播散的重要标志,并对AFP阴性或低值的HCC患者有补充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性肝癌(HCC)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德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每年的肝癌发病率约为40~60例10万人,其中在德国每年约有4000~6000例新增肝癌患者。最近的研究表明肝细胞性肝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恶性程度很高,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下称肝癌)的血清学诊断迄今仍首推甲胎蛋白(AFP),但有其局限性。部分良性肝病患者 AFP 的一过性升高给肝癌诊断增加了困难,另约有20—30%的肝癌患者AFP 呈阴性或浓度升高,故需寻找 AFP 以外的肝癌标记物。本文报告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 AFP 异质体和 a1—抗胰蛋白酶(AAT)的检测结果,以进一步探讨对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RNA-221、miRNA-222在人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MHCC-97和46例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及毗邻癌旁组织中提取总的RNA,用微小RNA的引物反转录后,用miRNA-221、miRNA-222特异性引物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并分析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株MHCC-97中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较肝癌细胞株HepG2、Huh7显著升高;HCC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分别上调1.72±1.17,1.76±1.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HCC肿瘤TNM分期和包膜浸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21、miRNA-222显著高表达可能在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了Glypiean-3在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RNA进行Nonthern杂交分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lypican-3在其中25例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AFP阴性肝癌中有30例为Glypican-3mRNA阳性,表达率为73.17%。但癌旁组织中只有4例弱表达。Glypican-3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在大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79.31%,在小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41.67%,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Glypiean-3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肝癌(Ⅲ-Ⅳ级)中的表达率为76.47%,在高分化肝癌(Ⅰ—Ⅱ级)中的表达率为42.86%,两者相差显著(P<0.05)。Glypican-3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感染状况、包膜、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情况均无关。Glypican-3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和胞浆中。正常肝细胞、胆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to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呈阴性。结论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分级明显相关。Glyr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Glypican-3基因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一个新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