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概述心电图PR间期代表心脏的房室传导,通常是在0.12~0.20s之间,在心率缓慢的状态下,PR间期也不应超过0.21s。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迟缓,它可以是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见于其他问题,PR间期延长可以揭示多种心电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度房室阻滞十分常见,而PR间期过度延长(PR间期≥350ms)临床也不时可以见到(图1)。一度房室阻滞长期存在的患者一般不发生心律失常性晕厥或猝死,因此,就晕厥事件而言,一度房室阻滞及PR间期过度延长常被认为是良性心电图表现,不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7岁,因反复心悸、气短2月入院,发病时有轻度喘憋,无明显胸闷、胸痛,平素常感乏力,偶有头晕。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梗塞病史,服用阿司匹林、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否认冠心病病史,不吸烟。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133kPa),呼吸22次/分,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55bpm,心律齐,  相似文献   

4.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是近年发现、提出的一个新病症 ,其属于心脏的电和机械活动匹配不良或同步不良 ,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 ,属于心电与机械活动耦联紊乱性疾病。一、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的概念因PR间期过度延长 ,引起心脏异常的舒张相及左室充盈期显著缩短 ,使心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进而引起心功能下降或心力衰竭的各种临床表现 ,在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后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则可确定。图 1 心电图与心动周期机械活动 8个时期的对应关系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缓慢射血期 ;4、舒张前期 ;5、等…  相似文献   

5.
PR间期延长是一度房室阻滞的主要心电图表现。但PR间期延长不都是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延长不一定都能直接显现;过长的PR间期又易被误判为无房室传导关系;明确PR间期延长如何分析阻滞部位等,这些困惑的问题常影响一度房室阻滞的诊断,现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以房室结双径路为基础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数患者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R间期在正常范围。本文报道1例消融术前窦性心律时伴长PR间期的AVNRT患者,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后PR间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男性,89岁。一度房室阻滞12年。近3年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阻滞伴间歇性右束支阻滞。P1R1间期0.36s、R1P2间期0.46s、P2R2间期0.50s、P3被阻滞,呈反复出现的3:2传导。每次文氏周期R1P2间期基本为0.46s,而R4、R8呈右束支阻滞型。可能房室交界区存在空隙现象。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心悸、胸闷、气短2年余,加重1周"收住院。患者于10年前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曾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一度+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经住院治疗(应用心宝、盐酸曲美他嗪、辅酶Q10胶囊)好转。近2年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气短,多于劳累后发作,发作时心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改变。方法对44例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二度房室阻滞莫氏I型现象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发生率最高,以心动过缓及夜间为主,室性早搏次之。结论慢径路传导所致的过度延长PR间期影响心脏的电和机械活动匹配或房室同步,长时间将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动态心电图报告需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0.
招飞体检心电图检查中会发现PR间期异常,结合2006年至2012年招飞体检资料,现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6年至2012年招飞体检应届高三毕业生共10155例,均为男性,年龄17~19岁。询问病史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史。体格检查:心率60~100次/min,血压90~140/60~90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片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RP间期与PR间期的对应性表现了房室结生理性及病理性递减传导的特征。【定义】心电图中,随着RP间期的缩短,其后相应的PR间期将延长,这种随RP间期逐渐缩短,其后PR间期对应性延长的心电现象称RP,PR间期的对应性(RP,PR reciproc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PR间期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6年916例健康待产妇女的心电图资料,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9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观察记录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短PR间期者130例(14.19%),均出现于妊娠中晚期,观察组短PR间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89%),P〈0.01。短PR间期孕妇于分娩后6个月复查心电图,仍有9例(0.98%)心电图表现为短PR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妊娠中晚期易出现短PR间期。  相似文献   

13.
隐匿型预激征和房室结双径路并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4岁,阵发性心悸10余年.体检未发现心肺异常,心电图正常.Holter检查次日分析磁带时发现患者已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20余h.室上速发生时的Holter记录(图1A,13:52:56),可见室上速由房性早搏R_1所诱发,其前有P’波,P’-R_1 160ms.R_1后有一逆行P~-波,R_1-P~-120ms,应为房室旁道逆传所致;P~--R_2 350ms,较P’-R_1延长190ms,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以后则形成室上速.R_3呈右束支阻滞型,符合长短周期规律.发生室上速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女、70岁,因反复晕厥入院。门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V1导联连续记录(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83bpm。下传心室QRS波呈左、右束支阻滞型,且不固定比例交替。同时PR间期亦呈长短交替,长短PR间期差>0.06s,其中右束支阻滞型QRS波前PR间期长,约0.16s,左束支阻滞型QRS波前PR间期短,约0.08s,两者形成十分固定的匹配关系。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还出现较长时间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前也分别呈现固定的长短两种PR间期(图略),上述情况可以排除室性期前收缩,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快径路经左束支下传心室,慢径路经右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堵塞感、气喘1年,近2 d再发就诊。动态心电图夜间记录可见规律出现P波,经历了3次房室传导跳跃现象和3次正文氏现象,2次反文氏现象,符合房室结快、慢径路的正、反文氏现象及慢-快径路蝉联现象。本例以多个心动周期PR间期〉0.35 s变化为主,周而复始,其中PR间期最长达0。64 s,长久出现将会影响到患者心脏功能;我们在动态心电图报告中应突出PR间期明显延长描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心电图虽然常见,但要真正做到分析合理、诊断正确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心电图诊断AVB,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RP间期与PR间期的对应性表现了房室结生理性及病理性递减传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6岁。因心悸就诊。自诉有“间歇性心动过速”史。BP16.5/10.6kPa(124/30mmHg)。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无异常改变。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P-P间期匀齐(130次/min),P-R间期长(0.34s)短(0.18s)交替,P波叠于T波中(表现为T_(V_3_高耸,T_(V_5)增宽),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相关现象:即当R-P间期0.16s时P-R间期0.18s,当R-P间期0.28s时P-R间期0.34s。符合房室结双径路伴快径路2:1传导的心电图改变。由于患者有心动过速史,为了证实上述心电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36岁 ,因毛发脱落 13年于 2 0 0 3年 6月 17日入院。临床诊断 :脂溢性皮炎。体检 :BP12 0 / 6 0mmHg ,HR 5 4次 /min ,心界不大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住院期间行食管标测心电图检查 (图 1A、B)示 :窦性心律 ,P -P间期 0 .98~1.0 4s。图 1A示P -P间期分别为 0 .2 0 ,0 .2 0 ,0 .2 0 ,0 .5 6s;或者 0 .2 0 ,0 .2 0 ,0 .2 0 ,0 .32s ,最终以 1次QRS脱漏结束文氏周期 ,房室传导比例 5∶4。图1B示P1~P3下传的P -R间期均为 0 .4 8s ,最终形成快径路隐匿性结 -窦折返 ,此时所形成的P -P间期为短P -P间…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21岁,自觉胸闷、心跳慢2年。1987年在猛跑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约2—3min后自行缓解。曾怀疑心肌炎住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1988年2月再度晕倒,症状同前。动态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与不齐,Ⅱ°窦房传导阻滞,心率最慢38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