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并对新版食管癌TNM分期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入户或电话问卷调查进行生存随访,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食管癌患者(n=5 621)的生存期明显低于转移阴性患者(n=7 945)(P=1.9E-162),N1、N2和N3级食管癌患者生存期依次明显降低(P=4.2E-20)。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上,高发区患者明显高于低发区(P=1.4E-5),但生存期却优于低发区(P=1.7E-39);青年食管癌患者(≤50岁)略高于中老年患者(>50岁)(P=0.003),而生存期显著优于中老年患者(P=2.3E-31);下段食管癌显著高于中段和上段(P=8.6E-24),而生存期则明显优于中段和上段(P=0.03)。多因素分析,高低发区、性别、诊断年龄、肿瘤部位、分化和浸润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的独立因素,N1、N2和N3级患者生存期差的风险值依次升高(HRN1=1.8,HRN2=2.5,HRN3=2.7)。结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生存期显著差于转移阴性的患者;随着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多,食管癌患者生存期明显降低;高发区患者整体生存期优于低发区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食管癌患者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生存期差异及其与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入户或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1973—2012年间女性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女性食管癌患者绝经前期(诊断年龄<46岁,n=201)、围绝经期(46~55岁,n=949)和绝经后期(≥56岁,n=3 284)生存期依次明显降低(P<0.001);但是三组间肿瘤浸润程度(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依次明显升高(P=0.022)。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绝经状态是影响女性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依次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青、中、老年贲门癌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按<50,≥50~70,≥70年龄段,将贲门癌患者分为青、中和老年组,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贲门癌患者的生存期影响因素。结果 (1)5 000例贲门癌患者,青、中及老年组患者分别占6.1%(n=303)、75.0%(n=3 751)、18.9%(n=946);全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3.1:1,在青、中和老年组分别为2.3:1、3.0:1、3.7:1(P<0.05);(2)青年组低分化肿瘤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浸润程度T3+T4患者较中年组高,而较老年组低(P<0.05),Ⅱ~Ⅳ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3)青、中和老年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年、4.4年和3.5年,青、中年组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生存期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个数、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其中年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个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青年贲门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较中老年组高,但生存期优于老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 370例食管癌患者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入户或者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核查食管癌患者信息,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和Cox生存分析模型,回顾性分析1995—2011年太行高发区普查食管癌患者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1)随着浸润程度加深,肿瘤最长径依次增长(P<0.001);肿瘤最长径<3 cm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3 cm的患者(P<0.001);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及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正相关(RT=0.379,RN=0.213,P<0.001);(2)肿瘤最长径≥3 cm患者生存期明显差于<3 cm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最长径、性别、诊断年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随着肿瘤最长径增长、浸润程度加深,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升高;食管癌肿瘤长径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8 74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高发区患者23 273例(60.1%),低发区15 468例(39.9%)。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 rank进行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 低发区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低发区诊断年龄≥50岁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患者(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发区、性别、确诊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家族史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低发区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化疗前基线营养状态对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一线化疗的56例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化疗前营养状况资料,并分析其与患者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水平与患者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明显相关,其中Hb>130 g/L者较90~130 g/L者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34.2%vs.72.2%,P=0.008),但两者在3级以上非血液学毒性上并无差别(P>0.05);多因素分析中,有无远处转移和体重下降程度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有远处转移(P=0.005)、体重下降≥5%(P=0.002)与患者预后差相关。结论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基线营养状态在预测化疗不良反应及评估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6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2863例食管癌患者好发于41~70岁(85.3%)。(2)汉族、哈萨克族患者构成比高(分别为47.92%和26.51%),维吾尔族患者构成比低(21.48%)。(3)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发病部位和TNM分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食管癌发病呈较快增长趋势,汉族、哈萨克族人群所占比重较大;不同民族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检出率,进一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及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就诊患者6864例,低发区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6682例,所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分析各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分别检出1294例、520例和43例,低发区分别检出482例、165例和146例。高/低发区男性食管癌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且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的家族史阳性率均显著性高于低发区(P均〈0.05)。[结论]食管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探讨高/低发区致癌因素的差异,可为食管及贲门病变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烟,酒及饮食习惯与低发区食管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地理分布的恶性肿瘤,在世界最高发和最低发地区之间发病率可以相差300倍以上。我国是世界有名的食管癌高发区,病例主要聚集在河南、河北及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区,如河南林县世界人口标化的食管癌发病率可高达300/10万以上。许多研究已经发现饮食因素与食管癌之间有密切关系,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或经常摄入格制食品会增加食管癌的危险性。国外有大量研究证实烟、酒习惯是另一类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国内研究的结果与国外研究多不一致,国内学者倾向于烟、酒因素无作用或作用有限。由于国内的大多数研究报告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生存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及组织中载脂蛋白D(ApoD)表达水平差异的研究, 探讨其与该病预后的相关性, 推测其是否可能成为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方法  收集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地区安阳市肿瘤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行根治性切除食管癌的患者731例, 选择一般资料、血清标本及组织标本建立资料库; 随机从资料库抽取生存期≤3年和生存期≥5年的两个极端生存期患者各34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 使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法(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蛋白质组学技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蛋白进行分析比照, 锁定目的蛋白ApoD;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ApoD在不同生存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及健康人群血清的表达水平;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生存期食管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ApoD的表达水平。  结果  iTRAQ联合MALDI-TOF/TOF MS结果显示, 有52种蛋白的表达随生存期延长而上调, 具有显著性差异, ApoD是其中之一。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oD在生存期≥5年组血清中表达最高, 正常人血清中表达其次, 而在生存期≤3年组中表达最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poD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表达最高, 在生存期≥5年组表达其次, 在生存期≤3年组中表达最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ApoD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 可能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可能成为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情况的一种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食管癌高发区辉县及低发区范县的内镜活检胃粘膜进行了组织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高、低发区慢性胃炎都很常见,高发区总检出率为77.66%,低发区为68.6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各型胃炎中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发区明显高于低发区(P<0.01),肠化出现率高发区也比低发区高(P<0.05),由此可见,食管癌高发区慢性胃炎患病情况较低发区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89%、43.31%和28.66%。单因素分析表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病变部位、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外侵程度、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感染等有关(P<0.05)。且随着淋巴结的转移数目、转移度以及转移区域数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上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通过淋巴结转移数目、转移度、转移区域可以更好地评价患者的预后。肿瘤长度、分化、分期、病变部位、浸润程度以及术后感染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吸烟对食管鳞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住院病理结果核查。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吸烟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Cox回归评估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果 吸烟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2),开始吸烟年龄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74,P<0.001);不吸烟患者的生存期优于吸烟患者(P<0.001),然而男性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5),并且不吸烟患者中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吸烟不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发病年龄与开始吸烟年龄高度相关;术前吸烟对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244例食管癌的生存期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治疗后效果.方法根据我院1988~1990年3年中有回访结果的食管癌住院病例统计资料,采用寿命表法.结果食管癌手术治疗病人5年生存率为18.1%,10年生存率为13.8%.非手术治疗病人5年生存率为6.7%,10年生存率为1.3%.结论手术病人生存期明显长于非手术治疗病人.  相似文献   

15.
Zhang XD  Shen L  Li J  Li Y  Li J  Zhang XT  Jin ML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6):474-477
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与单独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影响,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的食管鳞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75 mg/m2静脉点滴,d1;DDP 75 mg/m2静脉点滴,d1;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将获得CR、PR和SD的患者非随机的分成可测量病灶的放射治疗组(A组)和继续化疗或观察组(B组)。结果入组的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PR 19例,SD 24例, PD 3例,总有效率(CR PR)为42.6%(95%CI为0.28~0.58)。A组21例行放疗,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B组23例行化疗或未再治疗,其中位TTP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4)。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和骨髓抑制,无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死亡。放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乏力,但无中途停止和放疗相关死亡。结论紫杉醇联合DDP化疗后再放疗较单独化疗可延长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过去认为IgE升高所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参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流行性出血热的致病过程,而lych和Correnti于1977年,1985年分别作了动物局部过敏症和全身过敏反应对肿瘤发生及存活率影响的观察。发现局部过敏症可使50%的带瘤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使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肿瘤萎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特征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患者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395个。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得到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到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Cox回归模型。计算预测模型C-index、决策曲线、综合判别改善指数评价不同预测模型性能。结果:筛选得到6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单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Radscore、化疗、放疗近期疗效为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746、0.721高于临床模型(0.651、0.643)。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0.1~0.7之间,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净收益要高于临床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较临床模型在1年、3年、5年总生存期的综合判别性能分别提高了11.3%、22.2%、45.6%。结论:CT影像组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预后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973—2005年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家访和(或)电话问卷调查、生存随访及住院病历复核和临床病理信息采集等,按照首次确诊时间,将这些患者等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11年(1973—1983、1984—1994、1995—2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三个11年间磁县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布,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三个时间段5年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三个时间段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成功随访3 160例(96.7%)食管癌患者,其中第一时间段984例(31.1%);第二时间段1101例(34.9%);第三时间段1 075例(34.0%)。三个时间段患者的生存率依次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分别是8%、15%和41%(P=1.2E-77)。第二和第三个时间段中同一病理分期的患者比较,Tis+Ti(早期)和T2期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T3+T4期患者(中晚期)第三个时间段明显高于第二个时间段(P=7.0E-7);均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1.5E-13)。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性别、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和残端癌阳性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973至2005年间食管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三个时间段均为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中晚期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明显提高。性别、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和残端癌阳性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HER2(human EGF receptor type 2)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是否与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为此,我们在大样本回顾性调查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弄清两者是否相关提供有用的数据资料。方法:在收集1988~1997年间的341例食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分析HER2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相比,HER2在多数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HER2过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按FDA判定标准,食管癌组织细胞中HER2蛋白的过表达不是判定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取连续性方便取样的方法从2019年至2020年纳入于某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门诊就诊的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从术前门诊开始就由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营养干预一直到术后1个月。同时回顾性连续性调查2017年至2018年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于胸外科行首次食管鳞癌根治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2.56±11.37)天vs(26.98±14.2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 index,PN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