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建平 《颈腰痛杂志》1995,16(2):100-101
冯氏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104例报告文建平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急性腰痛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应用冯天有旋转手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4例。均系指因腰部突然“闪”、“挫”造成后关节错位甚或后关节滑膜嵌顿所致腰痛,故...  相似文献   

2.
整脊疗法治疗脊柱小关节错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3年初以来,在南洋治疗了大量的脊柱小关节错位病人,经整脊手法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将有完整资料的33例脊柱小关节错位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3例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0余年;小关节错位在颈椎者1例、胸椎10例、腰椎13例、颈胸椎8例、胸腰椎1例、腰骶椎3例,其中单关节错位者21例、多关节错位12例、伴椎间盘突出症者(CT或MRT确诊)2例。临床特点33例患者均有脊柱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颈部的痛、酸、麻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颈部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33例全部有棘突偏歪,…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小关节亦称椎间后关节,是指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和下一腰(骶)椎的上关节突构成的关节.腰椎间小关节损伤包括关节软骨的磨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结构紊乱(或称错位).自Chormly 1933年报告以来,逐渐被人注意,临床上很多腰痛病例可归属于此类型.腰椎间小关节损伤主要靠X线诊断,国内所见报道不多.我们收集了74例临床上有下腰痛症状、X线有小关节损伤征象,分析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8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九江 《中国骨伤》2003,16(7):440-441
骶髂关节错位近年来文献资料频繁报道,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自1997-2001年笔者应用旋转腰椎法和调整骨盆法整复骶髂关节错位189例,疗效满意.现在谈谈自己对骶髂关节错位的机制、诊断和治疗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又称腰椎小关节“错位”。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多见。多因搬抬重物时突然用力或因弯腰、转身的姿势不当引起,该病是引起腰痛及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手法配合场效治疗仪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小关节滑膜炎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重视腰椎小关节滑膜炎常见疾病的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对临床上无明显阳性体征及客观指标的腰痛患者,采用腰椎小关节穿刺及局封等特殊诊断措施,结合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同时采用糜蛋白酶、曲安奈得、利多卡因复合药液,行病变小关节注射,并配合中药熏蒸,有针对性的局部治疗。结果723例诊断为腰椎小关节滑膜炎,约占无明显阳性体征腰痛患者的60%,治疗后经一年半随访,优575例(79.53%);良112例(15.49%);36例(4.98%)症状复发,二次治疗后好转。结论寒冷潮湿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其次是外伤及退变;腰痛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以晨起时尤甚是其临床特点;腰椎小关节穿刺及局封是其主要诊断措施;局部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双向定点扳法治疗脊柱小关节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小关节错位在临床上较多见,笔者采用双向定点扳法治疗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0~57岁;病程:最长12月,最短半小时。发病部位:颈椎小关节错位15例,胸椎20例,腰椎23例。临床特点:表现为脊柱强直,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活动受限,棘突有不同程度偏歪。X线片示:可有生理孤度变直,脊柱侧弯,骨质增生等。治疗方法1.颈椎小关节错位:以棘突向左侧偏歪为例。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右拇指推顶偏歪棘突,左手向左侧扳下颌,当扳至最大限度时,再适当用力向左侧旋转,可感到指下有跳…  相似文献   

8.
外伤型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腰痛病之一,包括关节滑膜嵌顿和关节错位。我们自1986年以来采用推拿治疗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0~60岁,25岁以下3例,25~45岁20例,45岁以上5例。治疗方法 (1)背部搏运法:患者仰卧躺平,术者站其一侧,一手搏运腰背5~6分钟,一手掐拿患侧下肢环跳,承扶、委下、承山、昆仑穴位。(2)指揉法:术者用拇指指腹在腰椎旁开压痛点作旋转性指揉数分钟止痛。(3)斜板法:先  相似文献   

9.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导致运动员腰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在运动员中呈上升趋势 ,笔者运用腰椎间小关节封闭术配合斜扳法 ,对 3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治疗 ,其效果显著。治疗方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其中棒球运动员 12例 ,垒球运动员 6例 ,跆拳道 10例 ,散打 2例 ;男 19例 ,女 11例。全部皆有明显的外伤史 ,其中发病在 L3,46例 ,L4,510例 ,L5S1 14例。临床共同特点为 :多有腰部扭伤 ,闪腰或弯腰后即直腰的病史 ;急性发病 ,痛势剧烈 ,表情痛苦 ;腰肌处于紧张状态和僵板 ,腰部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体征 :腰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诊断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合理选择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12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施牵引震压推拿治疗,按1~14次治疗统计。结果:治疗120例,痊愈102例(85%);显效14例,(1167%);好转3例(25%);无效1例。结论:牵引震压推拿是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损伤小,痛苦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骨性融合率97.30%,优良率94.5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诊断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合理选择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12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施牵引震压推拿治疗,按1~14次治疗统计。结果 治疗120例,痊愈102例(85%);显效14例,(11.67%);好转3例(2.5%);无效1例。牵引震压推拿是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损伤小,痛苦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7例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黄韧带囊肿1例,小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6例;病变位于L4、5节段5例,L5S1节段2例。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CT与MRI检查,其中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椎间不稳。治疗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囊肿切除、关节突内侧1/3切除术,伴椎间不稳患者加行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个月,通过VAS及ODI量表评估治疗结果。[结果]7例病人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5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缓解。3例术前存在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CT及MRI影像学诊断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结论]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是下腰痛的病因之一,CT及MRI检查对其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曲大纯 《中国骨伤》1995,8(3):36-37
整复胸椎小关节错位治疗内科病61例辽宁沈阳市新新医院(110141)曲大纯多年来沿用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内科病61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5.
腰椎小关节炎症及退行性变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原因之一,施沛特在消除关节炎症,营养和保护关节软骨方面,具有肯定疗效。自1998~2003年开展了X线引导下腰椎小关节注射施沛特治疗慢性腰痛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腰椎小关节囊切除治疗慢性腰痛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腰椎小关节在退变性腰椎疾患中的病理演变和致病机理; 观察小关节囊切除对腰痛的影响。方法: 将516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58例, 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处理腰椎小关节突。分别于术后观察腰椎活动度, 随访腰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腰椎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 .05)。实验组腰痛完全消失172例, 明显缓解64例, 无变化16例, 术后腰痛加重6例。对照组腰痛完全消失114例, 明显缓解108例, 无变化28例, 加重8例。两者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腰痛与腰椎小关节病变有明显关系, 术中切除小关节囊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术后腰痛。  相似文献   

17.
自2002 ̄2004年,笔者采用三维正脊牵引床对62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住院病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3 ̄68岁,平均45岁;病程1天 ̄6年,1 ̄3天者3例,4天 ̄3年者50例,3 ̄6年者9例;有扭腰史者48例,腰劳累者10例,其他原因4例。临床表现为腰部或骶部剧烈痛,稍动后病情加剧;腰部功能丧失,处于前屈位,患侧腰肌痉挛,受累椎旁明显深压痛,可触及棘突偏歪,腰后伸试验阳性X线腰椎片,18例腰椎前屈过大,12例腰椎平直,28例有脊柱侧弯,23例两侧小关节不对称,5例椎间隙不对称;腰椎CT见小关节间隙变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腰椎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狭窄及不稳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 1997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对 4 4例实施椎板减压同时作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 ,腰椎管腔狭窄症 12例 ,退行性脊椎滑脱 10例 ,腰椎不稳症 3例 ,下腰椎二次手术 2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2 3个月(3~ 6 2个月 ) ,共植入 2 0 0枚螺钉 ,螺钉断裂 1枚松动 2枚 ,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 ,未发现假关节及骨不愈合 ,临床优良率 97 7%。结论 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及椎管后外侧植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国产钛合金RF ,DRFS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消融术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有效性。[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科采用腰椎小关节突封闭确诊并收治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52例。所有病例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内侧支消融术治疗;B组22例接受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腰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痛均有所缓解,A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3个月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VAS和JOA评分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此外,B组治疗后8 d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内侧支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联合小关节封闭对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2(38.97±3.23)岁;病程2 h~5.1个月,平均(2.19±1.12)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6~50(39.07±3.30)岁;病程3 h~6个月,平均(2.41±1.05)个月。治疗组予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治疗前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并伴有活动障碍,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呈阳性,治疗后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获随访,平均时间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