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癫痫患者外周血液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癫痫患者发病机制与免疫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一2016年6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癫痫患者100例和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8以及TNF-α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患者血清中IL-1β、IL-2、IL-6、IL-8、TNF-α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P<0.01)。在100例癫痫病人中,按年龄(≤35岁与>35岁)、性别(男性组与女性组)以及病程(≤1年较短病程组与>1年较长病程组)分层分析表明,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8和TNF-α的含量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没有相关性(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8的表达量分别与TNF-α的含量水平呈正相关变化(P<0.001)。结论细胞因子含量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痫发生发展的免疫病理过程,IL-1β、IL-2、IL-6、IL-8以及TNF-α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1β、mIL-2R、IL-10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五项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检测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β、mlL-2R、IL-10的水平;根据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将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HBeAg阳性组(33例,经检测HBV DNA全为阳性)、HBeAg阴性组(32例,经检测HBV DNA全为阴性),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IL-1β、IL-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mIL-2R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mlL-2R等细胞因子水平降低,IL-1β、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同时与机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别测定发病24h内、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IL-6及IL-8水平,然后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含量升高,其高峰分别为发病24h内和第3天,达峰时间与入院时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无关,而峰值水平与入院时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内的血清IL-6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峰值与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早期病情恶化有关,IL-6对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水平,探讨IL-8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 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收集25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TRIzol提取5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总RNA,用反转录PCR将RNA反转录为c 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IL-8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8蛋白质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IL-8表达水平与Tg Ab、TPOAb的相关性。结果桥本甲状腺炎组外周血中IL-8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IL-8表达水平与Tg Ab及TPOAb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中IL-8表达增高,且与Tg Ab、TPOAb水平呈正相关,本文推测IL-8可能参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运用ELISA法测定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患者血清的IL-6、IL-8、IL-2水平.结果 AMI组IL-6水平为(168.95±64.87) pg/ml,对照组为(93.97±31.64)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组IL-8水平为(71.26±24.96)pg/ml,对照组为(26.67±9.30)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L-2水平为(67.85±5.22) pg/ml,对照组为(132.71±6.7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IL-2与AMI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可在临床上作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硒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硒、脂质过氧化反应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功能的关系 ,离体观察了人PBMC经硒和脂质过氧化诱导剂叔丁基过氧化氢 (tBHP)作用后分泌IL - 2活性、表达IL - 2R阳性百分率和培养液中过氧化脂质 (MDA)含量变化。结果 ,PBMC产生IL - 2活性及其膜上IL - 2R表达百分率随tBHP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培养液中MDA含量呈相反变化。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培养液中MDA含量与PBMC产生IL - 2活性水平呈负相关 (r =- 0 .978,P <0 .0 1)。而经硒预保护作用 6h的PBMC仍保持较高的IL - 2分泌和IL - 2R表达能力。同时发现硒对正常人PBMC分泌IL - 2和表达IL - 2R无显著影响。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可影响人PBMC的功能 ,硒对此具有保护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别测定发病24h内、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IL-6及IL-8水平,然后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含量升高,其高峰分别为发病24h内和第3天,达峰时间与入院时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无关,而峰值水平与入院时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内的血清IL-6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峰值与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早期病情恶化有关,IL-6对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相关白细胞介素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免疫调节机制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的白介素水平。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研究组)外周血血清中白介素水平与正常早孕妊娠组(研究组)比较,IL-2、IL-8的含量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而IL-4、IL-6、IL-10的含量则相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中白介素水平失衡变化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清总胆红素(SB)的递增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验sIL-2R,IL-6水平对判定病情程度和预后及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按常规方法制备了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ecombin-ant Interleukin-2r-IL-2)激活。体外检测证明此细胞对体外培养的NK敏感及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并有一过性的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ELISA技术,对42名正常对照和89名肺结核患者(包括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病变部位大小和机体是否产生结核抗体有关(P<005),与病程长短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梗塞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的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与老年脑缺血性梗塞、年龄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1例老年脑梗塞患者、30例老年健康人及40例青中年健康人外周血的IL-1、IL-6及TNF水平。结果发现老年脑梗塞组血的IL-1IL-6及TNF水平较老年健康组,中老年健康组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老年健康且血的IL-1、IL-6及TNF水平亦较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160例,根据NIHSS评分标准分为轻度脑梗塞患者62例、中度脑梗塞患者54例和重度脑梗塞患者4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测定ACI患者入院第2 d、3 d、5 d、7 d空腹血清PCT水平及患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CEI)。结果ACI组患者在入院第2 d患侧CEI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增高趋势,患侧CEI于第5 d达到峰值,第7 d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CI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扰动系数值均呈正相关(P<0.05);重度ACI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高于轻度和中度ACI组,且中度ACI组高于轻度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与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和50例合并HHe的脑梗死患者(HHe组)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血液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系数)进行测定,并对照比较。结果HHe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系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e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之一,HHe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其抑郁情绪状态,同时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本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9%,抑郁症的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有明显关联(P〈0.05),而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联(P〉0.05)。同时研究还表明,皮层下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皮层脑梗死患者。结论:抑郁症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越高,抑郁状态越明显。早诊断、早治疗,以便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郑红云  李艳  牛志立  戴雯  童永清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73-217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与男、女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定265例男性(其中健康对照组为57例,脑梗死患者为208例)及150例女性(其中健康对照组为56例,脑梗死患者为94例)。结果男性脑梗死组血浆中HCY平均水平为(17.56±0.76)μmol/L,男性健康对照组血浆中HCY平均水平为(13.71±0.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P0.01);女性脑梗死组血浆HCY平均水平为(13.78±0.95)μmol/L,女性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10.44±0.6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7,P0.01)。另外发现,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脑梗死组,男性HCY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t值分别为33.976和22.126,均P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男女脑梗死有关,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伴肝损害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脑梗死不伴肝损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对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脑梗死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机制.方法 对64例脑梗死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时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疑似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通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在发病后1~6h内应用常规CT扫描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h后复查螺旋CT或MR证实为脑梗死患者。结果300例中出现异常征象者共有20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包括:脑实质局部密度轻度减低者126例,局部脑肿胀、邻近脑沟变浅、脑室变形变窄者52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者94例,豆状核密度减低108例,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模糊87例。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CT虽然征象轻微,但结合临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