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将100侧成人标本的背阔肌解剖游离,只留下血管神经蒂相连,然后观察并测量了背阔肌带蒂向各部位转移的可达范围和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量和剝离了30侧背阔肌内的血管神经,提出利用血管的Ⅰ、Ⅱ级分支为蒂,将背阔肌裁为5份,每份中均有较粗大的血管神经束,为临床部分移植背阔肌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来修复身体某些部位因严重损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或重建肢体的功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效果。与背阔肌显微外科有关的解剖学研究,国内已陆续有所报道。为了增添资料,我们对背阔肌的血管神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观测。成人尸体,经福尔马林固定半年以上,解剖前全部用红色乳胶作动脉灌注。解剖125侧(左:男36侧,女25侧;右:男36侧,女28侧)的腋窝及胸、背、肩胛区,对肩胛下动脉和胸背神经进行观察测量。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精密度0.02毫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蒂轴型背部肌皮瓣在邻近部位深度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至201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轴型背部肌皮瓣转移修复邻近部位深度创面22例。烧(创)伤创面彻底清创、溃疡和肿瘤切除后采用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14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髂腰皮瓣3例,联合胸大肌皮瓣1例,腰动脉和肋间后血管为蒂的逆行背阔肌肌皮瓣1例,下位斜方肌肌皮瓣3例。结果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后感染或远端部分坏死各1例;4例供瓣区植皮部分未成活,经再次扩创或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组织瓣移植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3~24月,修复部位功能和外观均基本满意。结论带蒂轴型背部肌皮瓣能满足颈、胸、上肢等深度创面覆盖的需要,可安全、有效地修复这些部位的深度创面。  相似文献   

5.
血管重建游离背阔肌肌瓣用于动力心肌成行术的动物实验研究[日]/绿川博文…/人工脏器.-1993,22(3).-704目前保留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瓣动力心肌成行术(DCMP)以作为新的心肌辅助方法应用于临床,但有覆盖心脏的肌肉量不足,影响通气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上干撕脱伤的一种手术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例臂丛神经上干撕脱伤的患者应用了胸背血管肩胛骨支为蒂的肩胛骨瓣移位行肩关节融合,同时将胸背神经移位与肌皮神经缝接。在一次手术中完成了肩、肘两关节的功能重建,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肩胛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肩钾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血供解剖 ,解决肩钾下血管蒂的联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 6具新鲜尸体标本 ,从肩胛下血管起始处灌注中华墨汁 ,观察皮肤着色范围 ,于背阔肌上缘、前缘、肩胛岗、腋前线和髂嵴平面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 ,应用Luzex F图像分析仪 ,观察皮瓣间微血管构筑。结果 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间存在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临床上以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 ,包含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 ,吻合血管移植 6例 ,轴型皮瓣移植 5 0例 ,均获成功。结论 肩胛下血管蒂联合组织瓣是一个理想的供区 ,可用于移植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正> 在25具成人尸体上,对左侧背阔肌的形态、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对以背阔肌作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我们设计了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的背阔肌瓣,该瓣长374.32±32.08mm,肌瓣包卷心室表面的部份(心脏部)接近梯形,面积约为(260+24)×120÷2mm~2。该肌  相似文献   

9.
述评介入放射学的挑战及解剖学的对策 王震寰 ( 5)国外临床解剖学科研信息 张为龙 ( 2 93)组织瓣游离背阔肌皮瓣的感觉神经支配应用解剖 颜玲等 ( 1 1 )鼻中隔软骨粘膜瓣的应用解剖 赵振民等 ( 1 4)颊肌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赵振民等 ( 1 7)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余国荣等 ( 35)带颞浅血管颅骨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彭田红等 ( 38)踝足部血管吻合支的研究与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逆行皮瓣的设计 徐永清等 ( 1 1 1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熊绍虎等 ( 1 1 3)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形成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背阔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躯干标本上,观测了分布于背阔肌区域的肋间神经、胸脊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T5~10神经外侧支的后支在腋前线1~2cm相应肋间穿出,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肩胛线以外的背阔肌区皮肤;其中T6~8分布于皮瓣范围较大、神经蒂较长并距血管蒂接近。第6~11胸脊神经后支穿出骶棘肌后,在胸腰筋膜中走行4~5cm距离,后穿出在背阔肌浅层行3~5cm,呈重叠性节段性分布于肩胛线内侧的背阔肌区的皮肤。其中以第8、9胸脊神经后支在皮瓣中分布较大。结论:可设计以第6~8肋间神经外侧支的后支和/或以第8、9胸脊神经后支为神经蒂的感觉背阔肌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血供的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和固定上肢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情况,据此设计带血管的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的手术方式。结果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进入肌肉前分出2个分支,分别由肌肉的上下1/3处进入肌肉;远端肌支横径(1.5±0.2)mm,可无损伤分离长度为(2.8±0.3)cm,足够到达受区,其营养血管发自第1或第2掌心动脉,起始处直径为(0.8±0.3)mm。结论带血供的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指对掌肌功能的术式具有可行性,该术式实用性、有效性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量40具成年男女尸体大网膜和背阔肌体积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带蒂大网膜和背阔肌移植术治疗成人脓胸的基础资料,并评价了带蒂大网膜和背阔肌移植术在脓胸填塞术中的治疗地位。本研究亦为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肝脓肿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1Anatomicalbasesoftheposteriorap proachtothebrachialplexusforrepairingavulsedspinalnerverootsH . -D .Fournier ,P .MercierandP .Menei后入路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解剖学基础即使由这一领域的外科专家来处理 ,颈部脊神经根撕脱伤一直被认为是不可修复。然而 ,许多动物实验研究和 1例病例报告表明 ,如果脊髓与神经根之间的联系得以恢复 ,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就能够重新长入移植的周围神经 ,从而恢复运动功…  相似文献   

14.
侧胸部小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3例(46侧)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胸背神经横径(2.6±0.5)mm;暴露长度(进入背阔肌前)(4.7±0.7)cm;均于第4或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3.0±0.6)mm.胸长神经横径(2.4±0.6)mm;暴露长度(4.6±0.7)cm;均于第4或第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其压径(2.7±0.4)mm;暴露长度(3.9±0.7)cm.结论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配合背阔肌代臀肌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这一术式的开展,在尸体材料上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和力学分析。以背阔肌代替瘫痪的臀肌,可使髋关节在三个运动轴上行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背阔肌的神经血管走行在肌的深面,并在肩胛骨下角下方分支进入肌内,贴附深层结构分离,可避免损伤主要神经血管。根据解剖学特点讨论了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前锯肌和背阔肌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目前用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地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部下2/3的表情修复。根据前锯肌和背阔肌的解剖特性,提出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设想。方法:对36侧前锯肌下部及背阔肌外侧肌瓣的形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并作了相应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①肌瓣位置相近,共血管干,不同神经支配,②可制成与面部表情肌大小、形态相应,具有粗而长的神经血管蒂的游高肌瓣,③血管神经较粗,易吻合,胸背动脉外径1.7±0.4mm;胸长神经横径1.6±0.3mm;胸背神经横径1.8±0.3mm。结论:前锯肌、背阔肌具有同一部位、共干血管、不同神经支配的特点,因此采用两肌作联合肌瓣修复面瘫,不仅有切口隐蔽、切取方便的优点,而且在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面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区功能损失。  相似文献   

17.
肱三头肌外侧头神经肌支和血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肱三头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移位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对肱三头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和血管进行详细解剖观测。结果 :外侧头肌支数 2~ 4支 ,一般为 3支。入肌部位位于大圆肌腱下缘 ( 5 .3 1± 2 .0 1)、( 6.0 6± 1.2 1)、( 5 .96± 1.0 )cm ,横径分别为( 1.4± 0 .5 )、( 1.2± 0 .2 )、( 1.9± 0 .9)mm。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平均 2个肌支 ,入肌部位分别在大圆肌下缘以下 ( 4 .2 1± 1.66)和 ( 4 .5 8± 1.3 2 )cm ,横径为 ( 1.4± 0 .6)和 ( 1.2± 0 .8)mm。腋神经入肌部位在大圆肌下缘以上发出。肱三头肌外侧头血供来源于肱深、旋肱后及部分近侧肌支 ,且均与肱深血管有关。结论 :肱三头肌外侧头肌支有足够长度和横径 ,在肌门处可无张力移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及部分腋神经肌支。以肱深血管为蒂的肱三头肌外侧头游离肌皮瓣是修复前臂肌肉皮肤缺损的良好供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6):676-678,F0003
述评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组织工程学协调发展朴英杰23(1):3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丁自海等23(2):115老树逢春发新枝钟世镇23(4):339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徐达传等23(4):343皮瓣、肌瓣、骨瓣双蒂腓肠肌皮瓣下滑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学杨军等23(1):31以腓骨短肌腓浅血管为蒂腓骨短肌皮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罗滨等23(1):38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张发惠等23(2):118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张发惠等23(2):122足背皮瓣与足外侧或外踝上哑铃状…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如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日渐广泛。为积累有关股薄肌的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对股薄肌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度、外径、走行和神经支配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  相似文献   

20.
__卜述.评,、‘解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联系的迫切性及展望王永豪4(l):l,,我国显微外科解剖学近况钟世镇等4(3):129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动态一纪念本刊创刊五周年钟世镇5(4):,”3 组织瓣背阔肌内血管神经分布与剪裁李慧有等4(l):仑2用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应用解部学高崇敬4(l):25旋前方肌瓣的应用解剖学高崇敬4(l):31,胫骨皮瓣移植术及其解剖学基础关桂春等4(l):33背阔肌代臀肌的应用解剖学及力学分析原林等4(2):84吻合血管的胫骨骨膜移植王书成等4(2):104姆甲皮瓣术姆趾胫侧皮肤及创面植皮坏死原因的解剖学分析徐达传等4(3):137肘前部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