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OEM治疗的25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食管内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AC患者均完成POEM,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术后1、3、6个月Eckardt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患者Eckardt评分略较前升高,术后3、6个月Eckardt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13例患者食管腔内无潴留物,12例食管内潴留量明显减少,管腔内见典型环形收缩及贲门间歇性开放,镜身通过阻力较术前减小。术后6个月患者食管直径[(3.72±1.06)cm]小于术前[(6.04±1.76)cm],术后贲门直径[(3.56±0.70)cm]大于术前[(1.64±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2例皮下气肿,局部皮下切开引流后气肿消失;术后出现1例穿孔,1例少量纵膈气体,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3例并发肺部感染、少量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POEM能快速缓解AC患者临床症状,短期内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POEM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出现腹腔游离气体,1例出现胸腔积液,5例胸骨后疼痛,2例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9个月,12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POEM手术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AC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手术患者1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和松弛率,及主观指标包括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汉化版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POEM,1例(6.7%)并发穿孔,3例(20%)见不同程度的纵膈气肿,2例(13.3%)发现轻微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POME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2 cm,肌切开长度6~10 cm.术后随访时间2~5个月.10名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许出血,1例术后并发肺炎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于术后3月复查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POEM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短期疗效肯定,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在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cardia,A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2例确诊为AC行POEM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4~68 (43.2±5.6)岁,Eckardt评分II级(4~6分)25例,III级(≥7分)37例(其中Eckardt评分12分者20例),有13例曾行贲门球囊扩张2~3次。1例因黏膜下层严重粘连改行经胸贲门肌层切开术。POEM操作时间为(60.8±15.1)min,术后有14例出现轻微皮下气肿,5例气腹经腹腔穿刺排气好转,2例支气管痉挛致低氧血症,经正压给氧1h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4.3±1.2) d,随访时间为(11.4±5.4)个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POEM是治疗AC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既往内镜/外科治疗后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的23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POEM术前是否实施过内镜或外科手术,分为有治疗史组(50例)和无治疗史组(181例).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因AC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并成功行POEM治疗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OEM术后AC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6例(7.41%)患者POEM术后出现AC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年。与未复发组相比,性别(P=0.04)及吸烟史(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病年龄、病程、饮酒史、综合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IRP)、术前食管宽度及食管贲门固有肌层厚度在两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是POEM术后A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84,P=0.04)。结论 吸烟史是POEM术后A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型组(12例)、Ⅱ型组(26例)与Ⅲ型组(15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Ⅲ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Ⅱ型组,观察Ⅱ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6%、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2.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围术期干预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与全层肌切开术及切开长度≤5 cm与切开长度>5 c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为环形肌切开组,32例患者行全层切开为全层切开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短切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长切组.分别比较4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食管最大直径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食管最大直径、术前Eckardt评分、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肌切开、全层切开、长切、短切4组术前Eckardt评分分别与术后1、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层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50±1.07)vs(0.71±1.04)]、6个月[(0.53±1.10)vs(0.50±0.78)]、12个月[(0.37 ±0.75) vs(0.42±0.82)],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6.44 ±7.88)vs(24.00 ±5.82) mm]以及气体并发症[(5/24)vs(13/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切组与长切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46±0.83)vs(0.71±1.42)]、6个月[(0.39 ±0.68) vs(0.64 ±1.19)]、12个月[(0.32±0.72)vs(0.46±0.84)],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4.81 ±7.87) vs(25.98 ±6.37)mm]以及气体并发症[(9/28)vs(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建议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且以切开长度≤5 cm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 素。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OEM治疗的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 情况、手术时长、隧道开口方式、肌切开方式、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等资料。结果43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8.7%(126/ 4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月~48月),症状缓解率94.5%(344/364),术前Eckardt评分vs术后Eckardt评分6.7±1.5(2~10)vs 1.2±1.1(0~5)(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年度(以2015年为参照,2011年之前OR=9.454,95% CI 为2.499~35.76; 2012 年OR=2.177,95% CI 为0.794~5.974;2013 年OR=3.975,95% CI 为1.904~8.298;2014 年OR=1.079,95% CI 为0.601~ 1.940)、隧道开口方式(以纵行开口为参照,倒T 型开口OR=0.369,95% CI 为0.165~0.824;横行开口OR=0.456,95% CI 为 0.242~0.859)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肌切开方式(以眼镜式为参照,渐进全层肌切开OR=0.363,95% CI为0.059~2.250;内环 肌切开OR=2.137,95% CI为0.440~10.378;内环肌切开+球囊塑形OR=4.385,95% CI为0.820~23.438;全层肌切开复发率为0) 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随年度推移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减小,在3种隧道开口方式中倒T型开口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最 优。综合复发、手术时长等因素,渐进全层肌切开较其他肌切开方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胸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中发生食管穿孔,其中1例胸腔镜下修补成功,另1例改行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进行修补后愈合,1例在术后第一天发生食管穿孔后开胸修补,仍继发脓胸,经积极治疗后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排除学习曲线的影响,1999年至今2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11d,平均为6.7d;手术时间为57~94min,平均为(74.7±13.2)min。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个月24例患者综合症状VAS评分由术前的6.8±1.6降至1.6±0.9(P<0.05);随访至6个月的21例患者VAS评分降至1.6±0.8(P<0.05)。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合理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6年3月确诊的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男15例,女6例,就诊时年龄7个月至16岁9月,病程40 d至4年,呕吐和吞咽困难是最多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反酸、胸骨后疼痛、体重增长缓慢等.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消化道造影、电子胃镜、食管高分辨测压等诊断,治疗包括口服硝苯地平、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和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开胸及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Heller手术).结论 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食管高分辨测压可对本病进行分型和手术疗效评估,腹腔镜下Heller手术+胃底折叠术和POEM术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是本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治疗效果以及折叠术对术后返流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患者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总结临床体会。结果:1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并加做胃底折叠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2±4.1)d,术后住院天数(7.1±2.6)d,术中出血(5.2±1.9)mL,手术时间(78.5±26.8)min;术后无1人死亡,随访患者1例6个月时出现反酸症状,1例1年后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应作为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行POEM手术A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状态和原因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O.05),POEM手术后SAS和SDS得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分值更低(P〈O.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POEM手术能明显缓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接受食管肌层切开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左第7肋床作8-10cm切口进胸,利用术前插的三腔二囊管充气辅助游离肌层,注水检查黏膜有无损伤,全组均未作抗反流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无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d,1例术中损伤黏膜于术中修补,未发生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无胃食管反流症状,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