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正常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系统 是机体最庞大的、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健康人的肠道栖息着10^14个细菌,大量肠道细菌主要居于结肠和远端小肠。肠道微生物菌群可分为三种: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占99.0%~99.9%。如双岐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②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黏膜表面被不同的微生物密集寄居,微生物和其寄居的环境共同构成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最大、最丰富的就是肠道微生态系统。既往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广泛参与宿主的新陈代谢、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多项生理及病理活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发育不良、肠道微生态的功能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肠道菌群作为治疗高血压潜在新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四大菌库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消化道菌群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一旦其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势必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和其他部位微生态环境紊乱[1] 。腹部手术直接影响消化道的解剖、生理 ,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程度甚于其他部位手术 ,本文就腹部手术后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1 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构成及其紊乱的危害正常菌群是由高密度的原籍菌群、部分低密度的外籍菌群及环境菌群构成。原籍菌群由低免疫原性或无免疫原性的专性厌氧菌构成 ,而外籍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肠道中存在着数以十万亿计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有益的生理性细菌占95%以上,有害的细菌仅占极少数,如果破坏这种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就会出现疾病。微生态疗法就是补充各种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人体天然屏障以拮抗或抗御外界病源的侵犯,促进病人痊愈。现将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变化与微生态疗法介绍如下。 1 肠道正常曹群与生理作用 现巳发现正常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群及少量的需氧菌群,共同组成了一个正常菌群。经研究表明,机体与正常菌群是互相依赖,共同生长,保持着机体的微生态平衡。人体为正常菌群提供营养,为其定檀提供有利条件,而正常菌群特别是居于优势的厌氧茁则对维护机体健康承担着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路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41-742
在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约1×10^14个、约100多种细菌,构成了所谓肠内菌群,其中肠杆菌、肠球菌仅占菌群的1/1000,绝大多数为厌氧菌,健康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处于生理的、和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维持人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美玲 《医学综述》2012,18(17):2761-2764
肠道微生态在保持宿主健康、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抵抗生物体侵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肠道菌群中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厌氧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这些变化均会导致结肠内腐败代谢活动增多,使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患性增加。现对近年来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益生菌在老年人口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的研究是微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研究人肠道内细菌和细菌之间,细菌与宿主之间及细菌、宿主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肠道菌群的定义与作用人在出生后不久,就栖息着许多细菌,这些肠道细菌的集团被称之为肠道菌群。人体肠道内细菌的数目,超过了人体细胞的总数,其总量近一千克左右,差不多等于肺、脑等大器官的重量,同时,从人出生3至4/J’时后,这些细菌就开始定居在肠道IAI,并不断地增殖、更新和排泄,且伴随人的终生。因此,肠内菌群及其活动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肠道菌群主要有以下作用:门…  相似文献   

8.
郑鹏  嵇武 《医学综述》2014,(24):4479-4481
人体消化道存在大量细菌,肠道菌群调节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其功能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转归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总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简介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体肠道存在着大量细菌,形成了肠道正常菌群.在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维持肠道功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当因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便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即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治疗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非常广泛,从轻度腹泻到重度伪膜性肠炎,往往会加重原发病,使病死率增加,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态是指人体内肠道菌群和机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肠道功能调节、营养吸收及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炎症性关节病是一组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既往研究表明,炎症性关节病在处于临床前阶段时便已经有了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且这种改变会持续贯穿整个疾病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炎症性关节病的发病与肠道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就国内外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关节病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其中大部分寄居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于宿主肠道内的菌群与宿主、环境3者之间构成了呈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菌群结构紊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微生态干预手段引导宿主向健康方向发展。而中医学之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诸多方面的生命活动,菌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宿主的生理病理状态,采用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将对个体化诊疗产生重要意义。中医体质理论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科学问题与肠道微生态学基本理论互相存在着很多关联性和阐释性。根据现代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体质理论与现代肠道微生态理念结合起来,对中医体质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微观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严重烧伤后小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严重烧伤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肠道是主要的受累器官之一[1 ] 。大量研究表明人体肠道的原籍菌群主要是由双歧杆菌等为主的厌氧菌群构成 ,在儿童时期双歧杆菌是绝对的优势菌种 ,双歧杆菌在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2 ] 。有关烧伤后小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变化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为了探索双歧杆菌在小儿烧伤后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 ,我们对 43例烧伤小儿进行了肠道菌群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用在本所就诊入院的患儿 43例 (男 2 9例 ,女 14例 ) ,烧伤原因 :各种火焰烧伤 8…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受到相当的重视。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内生存着几百种菌群。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改变,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运用微生态制剂普遍受到关注。文章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肠道菌群关系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并对中药对渍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调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与人体多种疾病都密切相关,可直接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近年来,随着胰腺疾病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了肠道菌群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关系及微生态治疗在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人体复杂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疾病治疗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与人体肠道菌群的联系紧密,肠道菌群参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中药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的作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肠道菌群途径将为中医药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被认为是调节宿主代谢的一个器官。存在于人体肠道的大量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数量失调、定位转移及其代谢产物等均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从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痛风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在健康状态下具有维持肠道正常结构,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调节肠道免疫应答等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或数目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做好预防工作.目前肠道菌群在结肠癌中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菌群结构变化和致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肠道微生态系统与中医脾胃理论探讨从脾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机理。分析认为,脾主运化升清、脾为之卫的生理特性与肠道的消化吸收、免疫调控的功能相契合;健运脾胃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恢复;健脾益气类中药及复方制剂可显著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调整菌群失衡状态,在恢复肠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故肠道微生态、脾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三者关系密切,从脾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现代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一个由定植于肠道的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组成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它在人体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等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与肠道的关系极为密切,肝病病人由于胆汁分泌异常等等原因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或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肠道定植抗力(B/E比值)的降低,甚至发生菌群易位,由此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肠炎(RE)是腹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最严重、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受累肠道病变广泛、复杂、迁延不愈,治疗难度极大,效果欠佳,严重者可形成短肠综合征。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功能十分广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放射所导致的R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RE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