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6,(8):625-626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ACT评分分为观察组(>20分)和对照组(≤20分),每组30例。每月随诊患者进行ACT测试,对比两组患者病情,并对患者就诊前和治疗9个月后的肺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患者ACT评分和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个月哮喘再发作率观察组为13.33%,对照组为46.67%。结论:ACT是评估监测支气管哮喘病情的重要依据,可以评估未来急性发作风险,改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提供帮助.方法 以门诊及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6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成人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一对一面对面问卷,记录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评分.结果 哮喘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治疗前后ACT评分及焦虑评分[(11.45±3.16)分比(20.87 ±2.30)分;(10.45±3.81)分比(5.90±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4.02±1.50)分]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哮喘组治疗前后ACT评分与焦虑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哮喘组治疗后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并且与治疗前后ACT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与治疗前焦虑评分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哮喘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跟踪治疗及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持续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哮喘控制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问卷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问卷评分、AQLQ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哮喘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强哮喘控制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CT)指导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 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每2~4周进行ACT评分,据评分结果进行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观察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初期、治疗后6个月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pred).结果 入选50例患者,入选时完全控制的2例(4%),部分控制的8例(16%),未控制的40例(80%).治疗6个月后,完全控制的26例(50%),部分控制的14例(28%),与入选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ACT前,ACT评分为(16.20±3.42)分,FEV1 pred为(53.52±18.33)分,FVC pred为(78.74±15.19);应用ACT 6个月后,ACT前ACT评分为(22.42±2.99)分,FEV1 pred为(77.45±15.01)分,FVC pred为(88.94±11.61);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EV1与ACT评分呈正相关(r=0.83).结论 ACT指导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哮喘控制率,使用方便、快捷、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初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依据FeNO及ACT评分调整治疗方案,比较用药前后4周、12周后FeNO、肺功能、ACT评分的疗效。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后4周、12周FeNO、FEV1%、AC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NO监测可作为评估哮喘治疗有效性指标,用于哮喘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的测定探讨舒利迭及顺耳宁联合与单药对哮喘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支气管哮喘的患者30例(首次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未经过治疗,已完成肺功能和FeNO检测),规律应用舒利迭联合顺尔宁或单用舒利迭4周,复测肺功能和FeNO(呼出气NO浓度),进行ACT(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结果各组之间年龄、性别、FEV1%及Fe-NO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无论联合用药组还是单药治疗组Fe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FeNO水平明显较单药组低,ACT评分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FeNO水平、FEV1%值、ACT评分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FeNO值与ACT评分间存在相关性(r=-0.535,P<0.05)。结论 Fe-NO可作为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分级及激素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通过测定FeNO来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较肺功能更加灵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激素联合应用优于激素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CT)指导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 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每2~4周进行ACT评分,据评分结果进行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观察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初期、治疗后6个月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pred).结果 入选50例患者,入选时完全控制的2例(4%),部分控制的8例(16%),未控制的40例(80%).治疗6个月后,完全控制的26例(50%),部分控制的14例(28%),与入选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ACT前,ACT评分为(16.20±3.42)分,FEV1 pred为(53.52±18.33)分,FVC pred为(78.74±15.19);应用ACT 6个月后,ACT前ACT评分为(22.42±2.99)分,FEV1 pred为(77.45±15.01)分,FVC pred为(88.94±11.61);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EV1与ACT评分呈正相关(r=0.83).结论 ACT指导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哮喘控制率,使用方便、快捷、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无法达到长期稳定控制哮喘发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要使哮喘得到长期控制,更好的方法是自我管理,因此,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已被证实为药物治疗手段以外的一项重要的哮喘防治的干预措施,为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降低再次住院率,我科从2012年1月至12月对56例哮喘患儿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部振动反应成像(VRI)动态图像特征在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的28例患者治疗前后,VRI动态图像特征的差异及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FEV1pred%、哮喘控制评分(ACT)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动态图像评分1.92±0.70,高于治疗后0.95±0.48;MEF形态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血清中YKL-40和炎症介质,及其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相关性以及血清YKL-40水平在哮喘未控制中的表达。方法筛选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300例哮喘患者入组研究组,分组按照2008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南的哮喘诊断标准。对比不同组间血清YKL-40水平、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IgE及嗜酸性粒细脆(EOS)血清学指标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和ACT评分差异及相关性。结果①血清YKL-40水平:支气管哮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CVA患者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②IL-10、TNF、IgE及EOS水平:支气管哮喘组和CVA组IL-10、TNF、Ig E的浓度及EOS%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③肺功能及ACT评分:支气管哮喘组和CVA组肺功能及A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组和CV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哮喘未控制组与CVA未控制组患者血清中YKL-40水平与IL-10、TNF、IgE水平呈正相关,与EOS%无相关性,与FVC%、FEV1%呈负相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YKL-40作为一种新的炎症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提示哮喘症状未控制继续抗炎治疗十分必要的,对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YKL-40水平比缓解期有所增加,YKL-40随着病情的加重分泌增多,YKL-40可作为哮喘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入治疗的68例支气管患者,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支气管患者单纯吸入舒利迭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吸入舒利迭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进行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和哮喘控制评分(ACT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和ACT评分(25.02±1.97)分vs(19.96±2.01)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使用情况与药学监护现状。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基本情况、操作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经过药学教育初次使用雾化吸入的63例患者,仅10例(15.87%)能基本掌握雾化吸入操作,经过药学教育后有43例(68.25%)能基本掌握,经过药学教育的初次使用雾化吸入的68例患者中有53例(77.94%)能基本掌握操作方法,二次教育后仅余3例(4.41%)患者未掌握操作方法。经药师三次教育后大部分患者都能掌握操作方法。结论经过药学教育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基本掌握雾化吸入操作方法,药师的药学教育对于患者掌握雾化吸入的操作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俞斌 《中国药业》2013,22(10):57-5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44例患者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每晚1次,口服,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应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进行哮喘控制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CP及IL-4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患者血清ECP及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孟鲁司特治疗后,哮喘患者血清ECP及IL-4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和PEF显著改善,ACT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完全控制率为38.64%,良好控制率为52.27%,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孟鲁司特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清ECP和IL-4水平,可能是孟鲁司特拮抗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借助于哮喘控制测试(ACT),论证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控制哮喘患者病情的临床疗效,与未使用任何药物控制哮喘症状或疾病发作的患者进行数据比较。方法在2012年7月,总共60名哮喘患者被要求做ACT问卷,其中3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n=32)未使用任何控制药物;28名患者作为观察组(n=28)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并对两组的ACT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都进行了ACT,并得到了相应的ACT分值。在对照组中,所有男性(n=13)患者的哮喘病情都控制不佳,19名女性中只有2名(10.53%)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轻微的控制,其余的17名女性患者(89.47%)哮喘病情都控制不佳。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n=13)有6名(46.15%)患者哮喘病情未得到控制,女性患者(n=15)中,只有3名(20%)患者哮喘病情未得到控制。总体来说,ACT分值高于19的情况下,11名(39.29%)患者的哮喘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控制物,例如倍氯米松和去炎松在维持哮喘的良好控制方面取得较好结果 ,ACT分值结果展示了这一点。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与未使用任何控制物相比,ACT分值得到了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BA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给予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MMEF、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C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治疗BA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基层医院临床上应用的实用性。方法对109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无其他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规范治疗第1、3、6个月后,测定FEV1%,同时填写ACT问卷测试,并进行FEV1%数据与ACT量表的相关性的检测。结果入选时ACT评分(15.21±3.42),治疗6个月后ACT评分(22.85±2.15)(P<0.05);入选时FEV1%为(56.32±16.74),治疗6个月后FEV1%为(73.42±15.03)(P<0.05);FEV1%和AC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0,P<0.01)。结论哮喘控制测试对指导基层医院的哮喘治疗具有实用性,值得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方法通过对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情况调查,了解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在本地的执行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平均确诊时间3.5个月,肺功能检查使用率低占11.9%(5/42),使用峰速仪占14.3%(6/42),按要求分级治疗为9.52%(4/42),急性发作抗生素使用率为88.1%(37/42),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78.6%(33/42)。控制症状药物使用有待改善,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治疗部分患者明显受益,大部分患者的诊治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的临床特点、预防接种及治疗转归,为进一步防治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177例麻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呈两极分化,分别为婴幼儿(79.1%)及成年人(20.9%);麻疹临床症状典型,黏膜斑均见;婴幼儿麻疹患者并发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33/140,22.6%),并发症显著高于成年人;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重,多见肝功能损害(34/37,89.2%).结论 麻疹流行以典型性麻疹为主,婴儿、成年人发病率较往年明显升高.为控制麻疹流行,建议加强麻疹抗体滴度监测及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魏理  蒙晓  刘亮辉  于力  陈爱欢 《中国药房》2014,(22):2094-2096
目的:制订并实施药学服务计划,探究其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对肺功能情况和哮喘控制的影响,为药学服务计划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120例,按哮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同等严重程度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外给予药学服务干预,内容包括建立药历、患者教育、门诊咨询、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电话定期随访6个方面;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6个月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EV1%、PEF%和C-ACT评分均显著提高(t=2.07、2.34、2.52,P<0.05);中度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EV1%、PEF%和C-ACT评分均显著提高(t=2.34、2.83、2.99,P<0.05);重度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EV1%、PEF%和C-ACT评分均显著提高(t=2.41、2.07、2.38,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儿童哮喘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情况和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治疗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00例哮喘患者(敷贴组65例,敷贴+中药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 (1)调查显示80%社区医务工作者对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认识不足。(2)缓解期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作长期治疗者仅39例(19.5%);患者初次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和儿童为最多见,分别为53.0%和23.5%,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诱发因素以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哮喘急性发作采用速效β2激动剂口服或吸入治疗(61.0%、53.0%)及茶碱类药物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51.0%、26.5%)。(3)缓解期患者敷贴组和敷贴加中药组有效率(81.5%和83.1%)均高于对照组的28.6%(P<0.01)。结论 (1)应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对哮喘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2)应利用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对哮喘患者进行组织管理和哮喘病知识教育;(3)中药辅治控制哮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