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接种门诊的实施现状、效果与存在问题,为不断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是否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管理儿童分为信息化管理组(n=607)与对照组(n=412),对两组管理儿童的疫苗及时接种率、儿童个案基本资料与接种疫苗信息完整率、一致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7至2012年共录入儿童接种档案1019人,建卡率100%、录入率100%,及时备份率95.2%,及时上传率89.3%,信息化管理组的疫苗及时接种率、资料完整率、一致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接种门诊的整体运行良好,提高了接种门诊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但在个案下载、疫苗出入库管理与报表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容桂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并分析对监护人开展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容桂地区1000例流动儿童及其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监护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现状以及监护人认知程度,针对监护人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监护人的接种知识知晓率与儿童及时接种率。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后,儿童及时接种率为96.1%,明显高于实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的免疫规划基础知识认知评分为(47.3±2.3)分,疾病与疫苗相关知识认知评分为(46.8±2.4)分,接种注意事项认知评分为(45.9±2.7)分,接种不良反应认知评分为(46.5±1.9)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桂地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仍值得改善,针对儿童监护人开展有计划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认知程度,对改善儿童及时接种率具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对流动儿童监护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流动人口聚居地接种单位进行干预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预防接种点各调查流动儿童监护人60名,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一类疫苗预防接种调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结论实施同伴教育的流动人口聚居地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行为有明显的改观,有利于流动人口聚居地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聆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388-389
目的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疫苗及时率、接种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上门宣教,社区讲座及预防接种门诊宣传片播放以及信息化管理来突显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宣传,采用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宣传可及性和覆盖面。结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与及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妈妈班”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3~12月中山市古镇辖区内0~3岁儿童监护人3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观察组采用“妈妈班”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未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情况及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结果观察组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妈班”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辖区内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是适合我镇的一种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预防接种满足开展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干预现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通过整群随机实验,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抽取12个社区的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这些人群实施每周1学时共2学期的"妈妈课堂"试点培训干预,由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根据授课对象有针对性地编制预防接种知识培训课件,制作宣传材料,内容包括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新出生宝宝如何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疫苗的种类及相应能预防的疾病,常见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置等内容。分析干预后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对参与预防接种的依从性、积极性,以及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结果干预前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答卷的及格率是65.7%;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85.5%。干预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答卷的及格率是73.1%;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是94.9%。"妈妈课堂"授课半年后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干预提高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早期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干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袁梅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8-119,129
目的掌握本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制定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应对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随机调查法对300名1~6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问卷的形式对120名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知晓率调查。结果 300名留守儿童5种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低于90%;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低于60%。结论重点关注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提高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儿童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传染病而采取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防接种。目前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儿童与家长的合作程度是预防接种日常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疫苗注射后获得最佳效果的保证。由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儿童免疫规划中疫苗的接种率,针对我院接种门诊中1~3月龄的儿童家长,给予预防接种及针对疾病防治的健康干预,使家长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及家属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本中心预防接种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29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儿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共149例、研究组共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接种教育,研究组则以微信平台为支持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及时性、家属知识掌握程度、家属预防接种行为以及家属对预防接种相关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率95.33%高于对照组的87.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儿童家属各项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儿童家属预防接种行为中及时预约进行接种预约、关注传染病流行状况、主动带儿童接种、检查儿童接种完成情况、主动阅读预防接种健康知识占比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家属对预防接种中的接种流程、健康教育、操作技术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辖区内有预防接种儿童的家庭分传统接种组与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在预防接种中实施健康教育,传统接种组按常规方式开展工作。结果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传统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儿童的接种率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传统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中心犬伤门诊就诊的1392例被犬等动物致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6例。干预组实施使用预防接种记录本、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电话咨询和进行电话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以往应用的狂犬病疫苗注射通知单,进行口头告知健康教育,未接受电话随访。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的家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观察组366名,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进行预防接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相关知识宣传。对两组家长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两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流行,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提高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新的免疫模式,提高儿童接种率。方法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信息化管理和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及时有效通知家长,实施安全接种,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结果家长满意度高,预防接种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结论开展与家长的快速有效合理沟通高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率。使服务儿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辖区疫苗相关疾病发病率极低。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深入辖区调查,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并了解监护人对疫苗的认知情况.结果 6种疫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BCG)31.82%、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BV) 23.86%、百白破三联疫苗(DPT)13.64%、麻疹疫苗(MV)9.09%、乙肝疫苗(HBV) 10.23%、流脑疫苗(MAV) 11.36%.结论 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调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红 《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97-398
目的 分析影响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层抽取本社区7周岁以下流动儿童210名,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儿童预防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苗”接种率(72.38%~86.67%)、“五苗”全程接种率普遍低于国家标准(>90%);经回归分析,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有:家庭居住情况、父母教育水平、预防接种时间安排、家长免疫知识得分情况.结论 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较低,应重视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4个主要因素,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来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对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触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选取曾于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180人,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人,并且保证组间分配时,每组家长的学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相差不大;对对照组的90例儿童家长开展常规的教育,而对于观察组的90例儿童家长,则应该在对照组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按以上教育手段开展一年教育干预后,分别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对于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的90例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注意事项、传播病的类型和分类、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社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干预对于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的提升尤为重要,并且也大大提升了家长对于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那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门诊在2013年9月~2015年4月受种的120例接受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儿童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8,P0.05);试验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效果更显著,家属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赞皇县留守儿童干预前、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状况,为今后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干预前、后对赞皇县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率、监护人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加强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护人问卷调查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预后留守儿童接种率、监护人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大幅度提高,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同煤集团二医院进行接种的适龄在册儿童3567例,其中接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儿童家长2102例作为研究组,未接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儿童家长14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和儿童接种率.结果 研究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和儿童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可增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有利于社区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儿童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潘光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63-3663
目的:分析我院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不及时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009年1066名儿童0岁组卡片进行查卡、清卡、剔卡.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缺乏,对预防接种不重视,对疫苗接种认识有误区,预防接种信息不对称,儿童患病以及医护人员与儿童家长沟通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儿童不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结论:只有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才能有效的保证疫苗接种率,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真正的保护广大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