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E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38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癌患者骨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其中未转移组54例,转移组84例;另选88例本院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患者ECT显像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转移组:CEA为(70.1±21.0)ng/ml, CYFRA21-1为(27.2±12.3)ng/ml,NSE为(39.9±11.6)U/ml,骨显像阳性81例;未转移组:CEA为(51.3±13.7)ng/ml,CYFRA21-1为(23.2±7.1)ng/ml, NSE为(40.2±10.8)U/ml,骨显像阳性8例;对照组:CEA为(12.4±3.2)ng/ml,CYFRA21-1为(4.4±2.5)ng/ml, NSE为(12.7±1.8)U/ml,骨显像阳性8例。结论 E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勃  刘田 《黑龙江医药》2013,(5):915-916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维D钙咀嚼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骨密度、生化指标和骨代谢标志物;计算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分别为(0.307±0.083)、(0.355±0.098)g/cm,对照组分别为(0.298±0.096)、(0.303±0.092)g/cm;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KACPSb)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36.67%,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有效缓解骨痛,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CA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分别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4±3.3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血压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下降(21.76±4.19)n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合并CAD的高血压病患者中cTnI均数为(0.18±0.06)ng/ml。相关分析显示,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2,二者呈正相关(P=0.001)。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1.77±0.35)ng/ml,且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浆P-选择素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是高血压病发生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在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及研究d3、d7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ICU住院死亡率。结果:①治疗前CTnI水平:治疗组(3.24±2.8)ng/ml,对照组(2.48±1.69)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13711.93±6260.07)pg/ml,对照组(11790.43±8879.37)pg/ml。两组间CTnI及NT-proBNP均较正常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d3 CTnI水平:治疗组(1.47±1.14)ng/ml,对照组(1.4±1.01)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12194.73±7515.39)pg/ml,对照组(17202.29±7325.23)pg/ml。两组CTnI水平均有下降,对照NT-proBNP水平升高,但CTnI及NT-proBN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d7 CTnI水平:治疗组(0.61±0.78)ng/ml,对照组(1.90±1.90)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7413.47±6277.00)pg/ml,对照组(10958.57±6651.45)pg/ml。两组CTnI及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的CTnI及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死亡率:两组均有3例死亡,ICU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0%VS 21.43%,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够减轻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绮  黄晓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79-180,18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小儿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儿按治疗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存活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为(3572.7±3353.8)ng/ml,治疗后为(879.8±827.9)ng/ml,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治疗后血清铁蛋白明显降低;治疗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为(2248.9±1556.1)ng/ml,治疗后为(8148.9±1893.4)ng/ml,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后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血清铁蛋白监测水平高值提示脓毒症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为小儿脓毒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BDNF、MTL与SS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对50例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用氟西汀(晨服20mg,1次/日)联合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饭前30分钟口服)治疗8周,另设健康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健康组与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中BDNF、MTL和SS的水平.结果 (1)健康组BDNF、MTL和SS水平分别为(18.03±5.1)ng/ml、(228.40±38.9)pg/ml和(458.3±37.6)pg/ml,患者组血清中BDNF、MTL和SS水平分别为(12.8±3.7)ng/ml、(107.8±20.2)pg/ml、(682.1±59.6)pg/ml,与健康组比较,患者血清中BDNF和MTL的水平明显降低,S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2)治疗后患者组血清中BDNF、MTL和SS水平分别为(19.2±5.6)ng/ml、(223.9±44.2)pg/ml、(474.1±50.3)pg/ml,BDNF和MTL水平较前明显增高,SS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为P〉0.05.结论 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BDNF、MTL降低,SS水平升高,治疗后血清中BDNF、MTL水平增高,SS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均向健康水平回归,提示BDNF、MTL和SS在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连续监测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微生物学检查证实为是否细菌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48例)与非感染组(n=38例).两组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感染组第1、4、7天PCT水平分别为(1.34±0.48) ng/ml、(3.61±1.40) ng/ml、(2.12±1.13) ng/ml,CRP水平分别为(12.76±5.12)mg/L、(18.68±8.12)mg/L、(13.27±5.19)mg/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CT(0.27±0.13) ng/ml、(0.37±0.07) ng/ml、(0.19±0.13) ng/ml,CRP(6.59±4.62) mg/L、(8.61±4.30)mg/L、(5.46±4.1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 ng/ml作为细菌感染阴性标准后,第1天诊断敏感度为81.3%,第4天为91.7%,第7天为87.5%,高于以CRP<10.0mg/L作为细菌感染阴性标准的第1天的64.6%、第4天的85.4%及第7天的75.0%;诊断特异性:PCT与CRP第1天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4.7%、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分别为89.5%、81.6%,第7天分别为86.8%、76.3%.结论 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PCT水平进行连续性监测可更好地发现细菌感染,并指导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及醒脑静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醒脑静+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体检者健康(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和IL-6[对照组:治疗前(77±7)ng/L、(34±10)μmol/L、(2.6±0.1)ng/L、(31.3±3.2)ng/L,治疗后(68±6)ng/L、(48±10)μmol/L、(2.2±0.2)ng/L、(26.3±3.1)ng/L;观察组:治疗前(78±7)ng/L、(35±11)μmol/L、(2.6±0.2)ng/ml、(32.4±3.1)ng/L,治疗后(62±7)ng/L、(57±9)μmol/L、(2.0±0.3)ng/ml、(22.6±3.2)ng/L]与正常组[(55±9)ng/L、(57±14)μmol/L、(2.0±0.4)ng/ml、(16.6±2.8)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TNF-α及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中内皮素1、TNF-α和IL-6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醒脑静治疗后可降低内皮素1、TNF-α和IL-6,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具有改善急性酒精中毒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燕  ;钱向阳 《中国医药》2014,(9):1274-127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 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1例,完全随机分为rhBNP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另加用rhBNP,给药方法为rhBNP按1.5μg/kg静脉负荷量后,继之以7.5~10.0 ng/(kg? min)持续泵入48 h。治疗后1周观察疗效,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心脏功能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rhBNP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67.7%(2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BNP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18±466)、(590±81)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03±603)、(990±99)ng/L,2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 rhBNP组治疗后1周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rhBNP组治疗前后LVDD:(68±8)、(59±7)mm,对照组治疗前后LVDD:(66±8)、(61±8)mm,rhBNP组治疗前后LVEF:(34±7)%、(45±7)%,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35±7)%、(40±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间LV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入选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2型DPN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33/46)(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BMD为(258.7±25.6)mg/cm2、BGP为(5.3±1.0)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5±25.3) mg/cm2和(4.5±0.9) ng/ml(P<0.01),PTH为(48.1±16.7) pg/ml,低于对照组的(54.2±17.4)pg/ml(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显著提高2型DPN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并有效改善骨密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阿法骨化醇、碳酸钙联合或不联合阿仑膦酸钠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32例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碳酸钙)及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碳酸钙)。两组共用药治疗1年。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年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如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空腹尿钙/尿肌酐比值(尿Ca/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腰椎及髋部BMD改变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BALP、尿Ca/Cr均有下降,BG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ALP下降、BGP升高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和钙剂能更好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降低骨折风险,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法骨化醇和钙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变情况,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间内分泌科收治的初次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40例,在治疗前以及给予相应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测定其骨密度,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在TT4、TT3、FT4以及FT3几项指标上,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本组40例患者未予任何治疗前骨密度值为(0.761±0.254)g/cm2,治疗3个月后为(0.976±0.143)g/cm2,治疗6个月后为(1.077±0.331)g/cm2;与治疗前相比计较,治疗3个月后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都伴有骨质疏松情况发生,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可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对肾脏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2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阿法骨化醇1μg日一次口服和碳酸钙750 mg日三次口服;对照组12例,碳酸钙750 mg日三次口服。治疗前及以后每3个月检查血清白蛋白、钙、磷、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素,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观察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腰椎0.967±0.105,0.896±0.131,P〈0.05;股骨颈1.078±0.124,0.925±0.107,P〈0.05),对照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阿法骨化醇合用钙剂对预防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炎症状态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SLE患者128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分为四组,即基本无活动为SLE 1组(34例),轻度活动为SLE 2组(38例),中度活动为SLE 3组(37例)及重度活动为SLE 4组(19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骨密度。结果 SLE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25.0%(32/128)]高于对照组[10.5%(1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 1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2、3、4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明显大于SLE 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 3、4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SLE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LEDAI积分、年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SLE炎症活动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压振骨穴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从本所体检中心体检的离退休人员中筛选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女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每天1.5 g碳酸钙、125 IU维生素D3、240IU(分2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方案,保持生活常态;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是基础上采用骨穴压振仪刺激骨穴:采用骨穴压振仪刺激骨穴,振动频率30 ~ 50 Hz,压力3~5kg,每次45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6个月后两组前臂远端骨密度变化及腰背疼痛情况.结果 6个月后,两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92.30%,对照组仅为2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变化由(0.274±0.073)g/cm2改善为(0.386±0,057)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压振骨穴治疗女性原发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确有促进骨密度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和钙剂口服,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肽(50 mg)+250 ml 0.9%NaCl注射液以及葡萄糖酸钙(10%,20 ml)+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痛改善情况、腰椎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L2-4骨密度水平为(0.78±0.10) g/cm2,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为(0.58±0.02) g/c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右归丸加减法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平均积分、骨密度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升高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矿含量,改善其生命质量,显示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的效应,为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确切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