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良低分子肝索皮下注射方法与患者接受度、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改良注射组和常规注射组,各40例.改良组采用注射部位轮换及提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对比观察患者自评接受度及注射部位皮下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组及常规组患者自评接受度分别为:很满意10、1人,满意26、18人,不满意4、21人;满意率分别为90%、4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皮下出血5人,平均出血面积(0.016±0.022)cm^2,皮下出血率为12.5%;常规组皮下出血31人,平均出血面积(0.025±0.034)cm^2,皮下出血率为7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明显增加患者接受度并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2.
刘燕春  杜蕊 《家庭医药》2016,(12):101-10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6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应用改良方法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9.23%,重度出血率是8.33%;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17.69%,重度出血率是26.09%,观察组局部出血率与重度出血率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用改良注射方法相比于常规注射方法疗效更为显著,患者局部出血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更换针头与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和T IA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注射前更换针头,对照组直接注射,两组各注射24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面积及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前更换针头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132-133
目的:观察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结果,为优化注射方法提供就。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98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2例上半年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注射方法;下半年治疗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比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对比对照组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56例患者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能够较好的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健康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均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改进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3min。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2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数据证实“十”字分时分区注射法和随意注射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发生的不良反应。选取276例患者,分为A、B两组,用以上2种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结果“十”字分时分区注射法的不良反应较随意注射法少,皮下出血、青紫、硬结、肿胀、疼痛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十”字分时分区注射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减少出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安徽医药》2009,13(10):1289-12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用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4次。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同时找出有效的按压时间及力度,减少皮下出血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脑梗死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5min、8min、10min,在各组按压时间的基础上用弹力按压器按压力度为皮肤下陷1cm、2cm、3cm、5cm等深度,观察各组出血面积的大小和出血例次。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5min,皮肤下陷2cm可以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例次。  相似文献   

9.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夏祝叶 《中国药业》2013,22(9):118-119
目的观察改良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是否可减轻疼痛和减少皮下出血的面积。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28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左右侧分别采用传统注射法和改良法。观察不同注射法的疼痛和出血情况。结果改良注射法致皮下出血比传统注射法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改良注射法可有效减轻疼痛和减少皮下瘀斑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8):166-16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皮下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用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效果确切,有助于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3.
匡霞  叶显元  胡迪 《安徽医药》2019,23(10):1980-1982
目的探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52例需要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腹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 4.1%)低于对照组( 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64,P<0.001)。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 1.0 cm2(50.0%)1.0~1.9 cm2(33.4%)2.0~3.9 cm2(8.3(8.3%)>6 cm2,36.6%、%),4.0~5.9 cm2,(0.0%)对照组分别为 34.1%、 19.5%、 7.3%、 者差异无统计义( Z=1.045,P=096)。结论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可使低分子肝素注射的部位轮换2.5%,两,学意,.2,规律、合理,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观察并计算每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试验组皮下出血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磺达肝葵钠和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分析原因,指导临床护理操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磺达肝葵钠组,比较两组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磺达肝葵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5%和34%,前者均为轻度出血,其中牙龈出血1例;后者轻度出血18例(62%),中度8例(28%),重度3例(10%),其中牙龈出血4例,尿便潜血2例。结论磺达肝葵钠与较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不易引起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对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操作护理观察出血并发症数量。结果我病区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一例牙龈出血,二例皮下瘀斑面积>2cm,十五例患者有1~2cm的瘀斑,无一例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注射方法 ,严格规范操作,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及时正确处理,可避免发生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经局部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LMWH的患者,用自身对照法,即右腹部注射后局部压迫3-5min,左腹部注射后局部不压迫。观察皮下注射后1、3、7d局部皮下出血的例、性质及面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例、性质、面积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局部不按压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王巍  吕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76-17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痊愈,4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安全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护理过程。结果 5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仅有5例出现注射部位少量皮下出血,其余51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安全用药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规避护理风险,保证用药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02-2802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般疗程为7~14天,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患者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较大面积瘀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造成患者心理紧张,不利于康复。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后,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