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近几年来,随着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断推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逐渐增多,这一治疗措施促使更多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向阴性转换,但因抗病毒过程中部分患者不能产生完全应答或停药后不能维持长期应答,增加了HBeAg阴性患者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用于口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药物,近期疗效较满意。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随着HBV—DNA转阴,ALT恢复正常,也可出现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常显示有良好的治疗应答,同时其也是停药的参考指标之一。有文献报道,拉米夫定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的持久性长短并不一致。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经拉米夫定治疗后获得HBeAg血清转换的CHB患者停药后进行了长期随访,以期评价血清病毒学应答的持久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与HBV DNA水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病理与血清乙肝病毒DNA(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57例CHB以Menghini法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和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重者,血清HBVDNA水平较多(<0.01);HBeAg阳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重者,血清HBV DNA水平较低(<0.01)。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阴性或阳性CHB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也是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达到临床功能性治愈,但抗病毒治疗无法将共价闭合的环状DNA从肝细胞中彻底根除,而且HBV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使得患者体内病毒清除困难。Toll样受体(TLRs)与HBV感染患者的机体免疫损伤有关,TLRs通过免疫途径对HBV DNA的清除起关键作用,这为HBV感染的抗病毒免疫治疗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TLRs在CHB发展及抗病毒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研发更有效的抗HBV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83例,HBeAg阴性67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结果 HBeAg阳性组年龄、病程均显著小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炎症分级血清HBV DNA定量范围及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特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CHB)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疾病之一,每年导致约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抗病毒则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对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首先要实现对HBV的免疫学控制,进而阻止疾病的的进展。对于HBeAg阳性患者CHB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意味着达到免疫控制。近年来,干扰素(IFN)、核苷(酸)类似物(NUC)的抗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同时不可避免地尤其是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存在一些治疗过早或过于积极的问题。正确评估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感染的疾病阶段,选择最佳治疗时期,最好地运用这些药物,单独或联合或序贯治疗,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保证高效、持久的应答,仍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蔺鹏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1019-1019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患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CHB的共识;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推陈出新之际,拉米呋啶因具有价廉、抗病毒起效快及安全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1年拉米呋啶治疗前后的血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量,以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n=65)和拉米夫定组(n=60),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的疗效、病毒耐药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P<0.05).2组HBeAg阳性患者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间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HBeAg/抗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2种药物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继东  吴侠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92-179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定量检测作为反映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例HBeAg阳性受检者在初诊时分别对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初诊测得的HBeAg水平将200例患者分为4组,计算出各组HBV DNA载量、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其中164例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比较HBeAg水平变化与HBV DNA载量变化间的关系.结果 HBeAg水平不同的患者其HBV DNA载量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而HBeAg水平不同的患者其HBsAg、ALT水平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BeAg的相差百分比与HBV DNA载量变化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间有很好的相关性,HBeAg定量检测可作为反映体内HBV复制状态的一个指标,对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HBeAg阴转往往标志着肝脏病变活动静息,病情好转.但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后HBV复制仍未停止,继续存在病毒血症,甚至伴有活动性肝病[1].近年来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CHB)的形成机制有了深入研究,一般认为,这种类型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分子病毒学、免疫学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抗病毒治疗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 CHB)明显不同,停药标准较难确定,停药后复发者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与否其HBV DNA与HBeAg定量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YMDD变异,同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HBeAg定量值.结果 218份标本同时检测HBV DNA和HBeAg定量值,对两指标前后两次的升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r=0.3153,P>0.05).12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组)和25例YMDD野生型(野牛组)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分别为3例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4.15±1.78)和(2.7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HBeAg定量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组r=0.5552,有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组r=0.268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HBeAg滴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YMDD变异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转换率明显低于无变异组,HBV DNA和HBeA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清乙型肝炎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分别于用药0、12、24、36、48、72和96周检测HBV-LP和HBV DNA.结果:CHB患者中治疗前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中,HBV-LP与HBV DNA降低呈一致趋势(P<0.01),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BV-LP检测为抗病毒疗效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类代谢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以126例分别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检查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水平,分析脂类代谢指标和抗病毒治疗中HBV 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血脂对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对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探讨二者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治疗(53例)和替比夫定治疗(31例)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84例,观察治疗后48周内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和无HBeAg血清转换者不同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其转阴率、血清HBV DNA载量与HBeAg水平的关联。结果 HBV DNA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早期迅速下降;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幅度大,HBV DNA转阴率高;基线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48周后相关性消失;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血清HBV DNA、HBeAg定量以及治疗12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有关。结论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速度快,病毒转阴率高,基线HBeAg、HBV DNA载量低,可通过观察HBV DNA下降水平和转阴率预测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后HBV DNA和ALT水平,HBeAg是否转阴。将140例采用α-2b IFN治疗的CHB病人,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和丁肝病毒(HDV)标志物,X^2检验分析IFN治疗CHB应答相关因素。结果应答组与无应答组间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ALT水平、HBeAg和是否重叠HDV感染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HBeAg阳性和无重叠HDV感染的患者IFN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毒学标志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将90例CHB患者分为血清HBV DNA阳性与阴性2组,对2组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肝组织病毒学标志HBsAg、HBcAg的表达及肝组织病理损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阳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肝组织中HBeAg、HBcAg表达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而2组肝组织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血清HBeAg阳性率、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88-188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基本的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以及核苷类似物。HBeAg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是HBeAg血清学转换,这可能需要长期的有效治疗。HBV DNA水平降低或低于检测水平提示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但并不一定能反映机体对HBV免疫状况的恢复,更多的可能是由于病毒被暂时抑制,特别是在应用核苷类似物出现HBV DNA降低时。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不同感染阶段HBV-DNA载量与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感染阶段HBV DNA的载量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适时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同时检测 2 99例不同感染阶段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 DNA的含量。 结果 不同病程阶段HBV DNA载量和HBeAg的含量是不同的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急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的载量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不同模式中 ,HBeAg阳性 /ALT异常组中HBV DNA的载量最高 ,HBeAg消失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显著降低 ,但未发现HBeAg消失时HBV DNA载量的阈值 ;HBeAg阳性组、HBeAg阳性 /HBeAb阳性组、HBeAb阳性组的HBV DNA载量均有明显差异 ,且与HBeAg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BV DNA的载量和HBeAg的含量不仅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直观依据 ,也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的筛选及药物的疗效考核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5例HBeAg阳性的CHB初治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均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及治疗1、2、3年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反弹率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治疗3年后,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病毒学反弹率分别为99.0%、99.0%、55.9.4%、38.2%及2.9%。治疗过程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事件,但均可耐受。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初治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促进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随着疗程延长,可增加HBV DNA阴转、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