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瑞舒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PCI病人炎症因子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4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PCI前7 d开始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PCI术后当天开始用瑞舒伐他汀。分别于入院时、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28 d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I、L-18浓度;入院时、术后28 d检测血脂浓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PCI术前IL-18和hs-CRP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25~1.362,P>0.05);PCI术后24 h及术后28 d两组IL-18和hs-CRP浓度较入院时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6.747,P<0.05)。治疗组入院时和术前IL-18、hs-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0.910,P>0.05);术后24 h,治疗组IL-18、hs-CRP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2.059,P<0.05);术后28 d,治疗组IL-18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两组hs-CRP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和术后28 d的血脂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2~1.322,P>0.05)。结论PCI可以导致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升高;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控制PCI术后血清hs-CRPI、L-18水平的上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脂联素(ADP)及相关因子在减轻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14例UA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分为对照组(CAG结果正常)、TIMI0~1组和TIMI2~3组,后两组病人均行PCI术,测定并比较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2hADP、血脂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浓度。结果 TIMI0~1组PCI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31~6.073,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TIMI0~1组PCI前后ADP、SOD、IL-18、hs-CRP及MDA浓度差值差异有显著性(F=5.505~11.336,q=4.665~6.699,P<0.01),TI-MI2~3组ADP、SOD、IL-18、hs-CRP及MDA浓度差值差异有显著性(q=2.811~3.067,P<0.05)。TIMI0~1组病人PCI前后血清ADP浓度差值与SOD浓度差值呈正相关(r=0.487,P<0.01),与IL-18、MDA及hs-CRP浓度差值呈负相关(r=-0.355~-0.454,P<0.05、0.01)。结论脂联素具有抗炎、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能够减轻术后心肌细胞损伤,特别是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够引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195例,于术前、术后24h测定血清Hs-CRP水平,计算术后与术前Hs-CRP水平之差(ΔCRP)。根据ΔCRP≤3mg/L和>3mg/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行ΔCR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支架个数、支架长度、支架重叠、靶病变类型B2/C、多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7.747,χ2=12.333~65.090,P<0.05、0.01)。ACC/AHA病变分型B2/C、支架长度、支架数目、支架重叠和多支病变是引起ΔCR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CC/AHA病变分型B2/C、支架长度、支架数目、支架重叠和多支病变是引起PCI术后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提高病人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PCI术后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PCI术后全程给予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影响睡眠质量比较集中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焦虑、环境、医源性因素及生活习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22,P>0.05).实验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987~38.722,P<0.01).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66,t=8.90,P<0.01).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50/52),对照组为77%(40/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25,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PCI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99例择期行PCI术的老年(年龄≥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予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前12 h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 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0d内,共17例患者发生MACE,占17.2%.其中观察组5例,占9.8%;对照组12例,占25%;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肝毒性和肌毒性事件发生.结论 术前早期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我院行PCI术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20mg(20例)和80mg(2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3d。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3a(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IL-6和血脂浓度。结果(1)常规治疗组与20mg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浓度治疗3d后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而在PCI术后则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2)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d后hs—CRP、TNFα.和IL-6浓度均呈明显降低(P〈0.05),且经PCI术后亦无显著性升高。(3)三组治疗前、后的各血脂成份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术可以导致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3d后可明显控制PCI术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上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术的STEMI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个体化的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病人出院后仍进行每月1次门诊行为干预。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病人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3、4.444,P<0.05),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92,P<0.05)。结论实施门诊行为干预措施,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可降低PCI术后STEMI病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成PCI+丹红组(丹红组)和直接行PCI组(直接PCI组),各30例。丹红组PCI手术开始即给予丹红注射液4 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然后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维持至PCI手术结束;直接PCI组不用丹红。应用单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矫正的冠状动脉血流分级(TIMI)帧数计数来评估心肌再灌注情况,同时监测术前术后病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丹红组矫正的TIMI帧数>40s的病例数显著少于直接PCI组(χ2=6.405,P<0.05),PCI术后单导联ST段回落良好(≥50%)病人例数多于直接PCI组(χ2=4.593,P<0.05);IL-6回落水平大于直接PCI组(t=2.058,P<0.05)。结论丹红可减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老年冠心病患者172例,按照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出院后转社区医疗组织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观察组出院后由医院协同社区共同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遵医服药率、再住院率、平均再住院天数、平均再住院费用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再住院例数、平均再住院天数、平均再住院费用及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遵医服药率及躯体健康度、心理健康度、社会功能维系度方面好于对照组(P〈0.05),但在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物质生活维系度改善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是老年PCI术后患者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医疗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依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30-1430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成人心脏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因术后需平卧24h,术侧肢体制动12h,加上病人心理、病区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易使患者术后排尿困难,进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而因尿潴留引起的腹压过高又可导致术后伤口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_1一。为此,我科对30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以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cTn—T的变化,分析cTn—T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对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行PCI手术的60例冠心病病人,测定PCI前、后24hcTn—T水平,并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及PCI术中的相关操作因素,按照术后cTn—T升高与否,分为升高组(21例)和正常组(39例)。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支数及手术相关操作因素的差别。并进行院内随访,观察病人临床结局。结果: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后cTn—T升高率为35%,cTn—T升高组和cTn—T正常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变血管支数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支架释放及血管扩张时压力总合、球囊扩张时间总和、球囊扩张次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支架数目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O.05)。cTn-T升高组较cTn—T正常组,心纹痛症状发生者较多,且cTn—T升高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PCI术可引起心肌损伤,且与支架释放及血管扩张压力总合、球囊扩张时间总和、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目、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有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例冠心病患者于PCI术前、术后10min及PCI术后24h抽血查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PCI术后10min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较术前明显增高,PCI术后24h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明显增高,24h后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行PCI术治疗冠心痛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经PCI治疗的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 368例患者中,9.2%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7%出现心绞痛,4.9%出现血管并发症,经积极对症处理与护理病情均得到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对行PCI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PS)和炎症反应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其中49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计算各组慢性闭塞病变(CTO)所占的比例和介入手术时间,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介入术前以及术后6、12、24、48、72 h的PS和Hs-CRP.结果:患者术前PS、Hs-CRP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各组PS、Hs-CRP又分别高于该组的术前水平(P<0.05);MAI组的CTO比例最少,SAP组的手术时间最长.结论:冠心病患者PS和Hs-CRP较正常升高;不同临床状态和CTO以及介入手术及其复杂程度影响炎症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和JT离散度 (JTdispersion ,JTd)的影响。方法以 4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患者组 ,测定其成功行直接PTCA术前、后QTd和JTd ,同时以 4 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①患者组直接PTCA术后QTd和JTd显著减小 (P <0 .0 1) ,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QTd和JT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组直接PTCA术前QTd及JTd显著增大 (P <0 .0 1) ;术后患者组QTd及JTd虽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PTCA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再灌注 ,逆转心肌缺血 ,缩小QTd及JTd。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170例STEMI行急诊PCI,选取其中达到TIMI Ⅲ级血流的病人150例,测定其CTFC;术前5min和术后30min行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术前、术后ST段下降情况,28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其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③结果 150例TIMI Ⅲ级血流病人中,CTFC检查示正常血流灌注者仅102例,占68%,慢血流灌注者48例。正常血流灌注病人的病死率低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5.25,P〈0.05),ST段回落率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31.34,P〈0.01),FS和EF值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t=5.85、6.51,P〈0.01)。④结论 CTF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安置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恢复期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②方法测定152例AMI恢复期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同期15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比。③结果AMI恢复期病人PCI后QTd及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t=20.926、13.543,P<0.01);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d无明显影响;下(正后)壁与前(高侧)壁AMI术前及术后比较,QTd及QTcd无显著差异。④结论PCI可以显著缩短AMI病人QTd,有效地避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13例冠心病患者置入14个冠脉内支架。结果:术后造影示管腔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ACS病人7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及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