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随诊47例(71只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表明: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术后最后随诊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0.001)。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合并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力,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胡明,郝燕生,惠延年糖尿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时间早于非糖尿病者[1]。以往认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视网膜病变恶化等,因此多持谨慎态度。我们对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7例(135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80例(133眼)非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作对照组。结果术后视力〉0、5,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5眼,占41、7%,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89眼,占89.9%;非糖尿病组124眼,占93.2%。糖尿病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大部分于术后3周~2个月进行激光治疗,随访3~12个月,全部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是安全的,手术可提高视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眼底观察,为及时治疗视网膜的病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我们对7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7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术眼及对侧非手术眼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术眼中38眼(54.3%)非手术眼中(15.7%)出现视网膜病变进展。术眼中66眼(94%)视力优于术前。但视力结果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黄斑病变程度。说明白内障手术加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但非禁忌证。早期视网膜光凝可防止病变进展,有助于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性白内障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后房水蛋白浓度的变化 ,评估该手术对眼血 -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 (64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 5 2例 (5 6眼 )伴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 (3 4眼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 2眼伴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应用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 (Laserflarecellmeter ,LFCM )定量检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前房蛋白浓度。结果 术前 ,伴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前房蛋白浓度高于老年性白内障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老年性白内障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间的房水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别。各组术后 1天、 7天及 3 0天的房水蛋白浓度均较术前高 ,并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术后 90天时 ,老年性白内障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房水蛋白浓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别 ;但伴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仍高于术前水平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 ,超声乳化吸除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眼血 -房水屏障功能均可在短期内恢复 ,而对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33眼,其中穿孔伤22眼,穿孔结合并球内异物,钝挫伤7眼,电击伤1眼,伤后至手术时间为7天-5年。33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时间4月-31月。随访组62%的患者获得了0.5以上的矫正视力。对外伤性白内障特殊情况处理的体会和随访情况作了讨论和分析,如虹膜粘连,部分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单袢缝线固定,对增生机化的晶体后囊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101例(124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囊外摘除和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随访16.4个月。术后脱盲率为95.97%,脱残率为75.00%,后囊混浊率22.58%,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1.61%。术后后囊破裂占5.65%。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时,选择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联合术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联合手术的患者95例(95眼),随机分为两组,术式1组49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切割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式2组46眼行玻璃体手术中后路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前囊上睫状体沟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5a。结果 术式1组视力改善40眼(81.63%);术式2组视力改善28眼(60.87%),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P=0.02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risneovascuiarization,INV)1眼;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7眼,两组术后INV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2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不佳者多伴有明显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硬性渗出或视网膜缺血。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术式1组12眼,术式2组5眼)、暂时性眼压升高(术式1组4眼,术式2组5眼)、葡萄膜炎表现(术式1组16眼,术式2组14眼)、玻璃体积血(术式1组4眼,术式2组6眼)、视网膜脱离(两组均为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式1组1眼,术式2组5眼)、后发性白内障(术式1组7眼,术式2组6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术式l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INV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也较低;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对97例(127眼)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选取同年龄段、同性别、同时期、同一手术医生施行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做对照。手术采用小切口隧道式超声乳化及爱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法。随访期为3mo。 结果97例患糖尿病的白内障术后病人视力达 0. 5 及以上 85. 82%,达 0. 3及以上 88. 98%。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晶体前沉积物、晶体前膜和后囊混浊。未合并有眼底病变或合并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部分视力改善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乳化摘除,睫状体平坦部下班体切割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玻璃体视网膜病普合并白内障18例(18眼)施行该联合手术。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伴白内障10例;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玻璃体出血伴白内障4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伴白内障3例及特发性视网膜1例,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9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2眼(67%)术后  相似文献   

11.
魏文斌  李冬梅 《眼科》1996,5(3):149-150
报道14例16眼先前经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成功后的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最终视力12只眼(75%)≥0.3,6只眼≥0.5。并发症发生率低,经平均14.1个月随访,未发现再发性视网膜理解孔和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效果及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对179例179眼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术眼及对侧非手术眼视网膜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0.5者159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78眼,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0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眼;视力结果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黄斑病变程度。术眼中79眼、非手术眼中27眼出现视网膜病变进展,表现为视网膜内出血,火焰状出血斑,硬性及棉絮状渗出斑不同程度的增多,视网膜水肿,黄斑病变加剧及进一步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1)早期手术效果好,与非糖尿病老年白内障术后无明显差别;(2)晚期手术效果差,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3)早期手术可提高视力,便于眼底观察及激光治疗。[眼科新进展2007;27(2):140-14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波长激光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47只眼),所有病例均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二周行眼底全视网膜镜检查和FFA、OCT检查,行DR分期,第三周根据病变部位和分期,依次采用氪黄光、氪红光、氪绿光进行局灶光凝,格珊样光凝,全视网膜光凝.结果 光凝后随访3~12个月,视力提高11只眼,占23.40%,视力稳定30只眼占63.83%,视力下降6只眼占12.77%,FFA示黄斑水肿完全消退23只眼占48.94%,部分消退16只眼占34.04%,不变甚至加重8只眼占17.02%,激光治疗前OCT示黄斑部中央凹平均厚度为(390.35±102.53)μm,治疗后1个月平均厚度(287.67±82.81)μm,治疗后3个月平均厚度(208.47±56.72)μm,治疗后6个月平均厚度(168.38±42.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广泛消退或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萎缩20只眼,无效4眼.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进行眼底全视网膜镜、FFA、OCT检查,根据病变分期及部位采用多波长激光治疗,能有效控制白内障术后DR的进一步发展,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卢瑛  罗伟 《眼科新进展》1997,17(3):159-160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在人群里发病率为1%-2%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2千万糖尿病患者,随着糖尿病治疗的进展,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逐渐延长,而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症,患者本后视力的恢复,糖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一直是眼科医生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46例(48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一期后房性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0-30个月,现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4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在50-68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5.
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G  Zhang X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44-446
目的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只眼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或炎症或异物病变,采用经平坦部保留晶体前囊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中16只眼一期植入睫状沟部位人工晶体。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20只眼中18只眼视力得到提高,其中0.3~0.5者7只眼,0.5以上者11只眼,最高者为1.2。19只眼前囊保持透明,1只眼术后6个月发生混浊。结论该术式保留晶体前囊利于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术后晶体囊混浊发生率低,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92例(142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90例(140眼)非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作对照组.术前已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39眼,其中32眼于术后3周~2个月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0.5者,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6眼,占41.03% (16/39),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93眼,占90.29%(93/103);非糖尿病组130眼,占92.86%.糖尿病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6.08,P>0.05);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6,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的,术后可以提高视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观察眼底,为及时治疗视网膜的病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峰  王慧 《临床眼科杂志》2000,8(3):205-206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6例26只眼患者行5.5mm的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6只眼中有2只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瞳孔恢复圆瞳孔,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2只眼(84.6%);≥0.3者3只眼(11.5%);〈0.05者1只眼(3.9%)。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  相似文献   

18.
脱位晶体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位晶体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探讨蔡锦红曾惠阳近年来我们对脱位晶体并发白内障患者22例,施行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3只眼),其中男19例(20只眼),女3例(3只眼);年...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体取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性分析25例人工晶体取出的原因。其中前房型4例,后房型21例。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从植入至取出的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23.5和7.1个月。前房型取出的原因为UGH综合征3例和人工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1例;后房型取出的原因有人工晶体脱位或半脱位12例,人工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4例,人工晶体视网膜脱离3例和眼内炎2例。手术方法:直接取出或合并三切口闭台式玻璃体切除,穿透性角膜移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段玻璃体切除和瞳孔膜切除。术后绝大多数眼的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探索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23例(23眼),13眼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无晶体眼,10眼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破裂或外伤性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用巩膜缝线固定晶体襻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随访3-16个月(平均8.3个月),视力在4.7(0.5)以上者21眼,5.0(1.0)以上者13眼,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