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引导下单极射频消融(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M-RFA)与无接触多极射频消融(No-touch Mult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实时CEUS引导下M-RFA 及No-touch RFA两种方法治疗肝肿瘤患者94例(M-RFA方法44例,No-touch RFA方法50例),分析术后病灶灭活范围、灭活率、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CEUS、增强CT、MRI情况,并定期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 RFA治疗后,CEUS测量消融灭活范围平均值:M-RFA组为38.36x31.31mm,No-touch RFA组为46.70x35.82mm;完全灭活率:M-RFA组90.9%(40/44),No-touch RFA组98.00%(4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术后1~6个月,M-RFA组21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8例明显下降,12例转阴;No-touch RFA组20例AFP阳性的患者,5例明显下降,14例转阴,两组AFP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规律随访至24个月,无瘤生存率:M-RFA组47.72%(21/44),No-touch RFA组68.00%(3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CEUS引导下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的灭活率,疗效显著,无瘤生存率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发现及定性诊断的价值及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20例肝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强化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并与增强MRI进行比较;对超声造影/增强MRI高度怀疑恶性的24个病灶,穿刺活检后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2周对消融灶行二维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瘤节结28个,超声造影发现瘤节结36个(增生结节12个,恶性病灶24个),增强MRI发现瘤节结35个(增生结节13个,恶性病灶22个),病理(良性3个,恶性21个);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在检测肿瘤数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测量肿瘤大小及检出肿瘤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穿刺活检为标准,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有效显示肝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及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疗效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二维超声发现的72例患者共79个肝内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79个病灶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9个,肝血管瘤10个,肝转移癌9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1个.超声造影除1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其余78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式的强化现象,超声造影对肝癌和肝肿瘤总体的确诊率均为95%.结论: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肿瘤和病变性质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共35个肝内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谱波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原发性肝癌,4个转移性肝癌,9个肝血管瘤,5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及1个硬化结节,选用百胜Megas超声诊断仪(机械指数0.04-0.06)和Bracco公司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结果 经超声造影后,35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实时增强方式有整体性,周边型、及中央型三种;造影增强至峰值时的病灶表现有均状、环状及不均性增强。肝癌以整体型和不均状为主;肝血管瘤以周边型和环状增强为主;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以中央型和均状增强为主。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帮助提高肝肿瘤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等回声肝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彩超反复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加做增强MR(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CEMR)检查13例均证实肝内有癌灶;以CEMR图片为参照,于同一肝区行CEUS,成功检出肝内病灶;后于CEUS引导下对13例13个肝癌病灶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术。术后用CEUS评价疗效,并与同期CEMR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CEUS提示病灶完全消融为92.3%(12/13)、不完全消融为7.7%(1/13),与CEMR提示相符。术后11例AFP下降至正常水平;2例下降不正常:其中1例为不完全消融,另1例病灶完全消融,但CEUS意外发现新增直径约6 mm小卫星灶,后CEMR加以证实。结论:CEUS不仅使等回声肝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用超声引导手段得以实施,而且各方面效果堪与CEMR相媲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二维超声发现的72例患者共79个肝内病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79个病灶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9个,肝血管瘤10个,肝转移癌9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1个。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灶内部能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者共51个病灶;超声造影除1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其余78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式的强化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81.36%;超声造影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4.91%。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总体准确率为94.94%,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为75.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病理证实的69个肝癌病灶进行RFA治疗,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如果以RFA治疗后消融灶各期均无增强为肿瘤完全灭活的依据,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分别为96.8%、96.7%、特异性为85.7%、83.3%、准确性为95.7%、9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病灶最大直径测值超声造影与增强CT无差异。超声造影显示新病灶数增多。 结论 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增强CT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Levovist在肝肿瘤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125例肝内实质占位病变患者(126个病灶)进行经周围静脉的超声造影,其中原发性肝癌79例,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7例,肝炎性假瘤7例,其他良性病变15例,选用浓度为400mg/ml的Levovist超声造影剂。结果:肝癌在造影前彩色血流表现为Ⅲ及级以上者仅为1.2%(1/83),造影后Ⅲ级及以上血流者达49.4%(41/83),并且28个无彩色血流的肝癌造影后有血流者达92.8%(26/28)。而肝良性病变内血流造影前均为Ⅱ级以下,其中0级血流占46.5%(20/43),而造影后血流者占76.7%(33/43),造影后肝恶性肿瘤的阻力指数(0.82)明显高于肝良性病变(0.56),肝恶性肿瘤增强出现时间(平均31S)明显早于肝良性病变(平均41S),而增强持续时间(平均124S)明显短于肝良性病变(平均248S),超声诊断肝肿瘤的符合率从造影前的66.7%(84/126)提高到94.4%(119/126),结论:经周期静脉肝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超声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时相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时相改变及其价值。方法 选用百胜Megas超声诊断仪和Bracco公司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 ,对 2 9例共 3 4个肝内实质占位病变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 ,其中 16个原发性肝癌 ,4个转移性肝癌 ,9个肝血管瘤 ,5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果 经超声造影后 ,3 4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的增强减退时间 ( 5 7.6± 15 .7s)明显比其他良性肿瘤为早 (P <0 .0 5 ) ;肝血管瘤的增强峰值时间 ( 65 .0± 2 4.6s)明显比其他肿瘤长 (P<0 .0 5 )。如以肝肿瘤在动脉相增强而在门脉相减退呈低回声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 ,则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 95 % ( 19/2 0 )、10 0 % ( 14 /14 )和 97% ( 3 3 /3 4)。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肿瘤在不同时相上的不同表现 ,可帮助提高肝肿瘤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0,他引:4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共34个肝内实质占位病变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原发性肝癌.4个转移性肝癌,9个肝血管瘤,5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果经超声造影后,34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并有不同的增强特点。肝癌表现多为整体快速增强,呈不均状.并在门脉期快速消退;肝血管瘤多呈周围向心性增强.呈环状或周围结节状.并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均匀增强.并充盈整个门脉期。如以肝肿瘤在动脉期增强而在门脉期减退呈低回声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则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19/20)、100%(14/14)和97%(33/34)。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肿瘤在不同时相上的不同表现,可帮助提高肝肿瘤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后即刻是否有必要进行超声造影。方法对行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92个肝脏恶性肿瘤病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19个病灶进行了术后穿刺活检。结果术前92个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早期动脉相高增强,术后14个病灶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局部不规则高增强,活检病理证实肿瘤残留;5个病灶外周环状增强,活检病理未见肿瘤存活。结论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有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脏肿瘤谐波造影三维超声与造影二维超声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与谐波造影二维超声的比较.探讨谐波造影三维超声在评价肝脏肿瘤血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编码谐波造影功能对21例肝脏肿瘤患者行造影二维超声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者在显示肿瘤血管像、灌注像、血管及灌注综合像方面的不同。结果谐波造影三维超声较造影二维超声能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血管像,显示血管及灌注综合像的能力亦优于造影二维超声,但在显示肿瘤灌注像方面,二者作用相似。结论谐波造影三维超声能更好地反映肝脏肿瘤的血供特点,可为肝脏肿瘤的影像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经尾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分析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及其参数与C-Ⅳ、L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S_3期、S_4期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强度及下降斜率较对照组、S_1期、S_2期降低,峰值强度、下降斜率与C-Ⅳ、L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 肝纤维化超声造影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的变化可能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肝内分流形成等肝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超声造影对于评价肝纤维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型造影剂与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1,自引:14,他引:81  
目的探讨新型超声造影剂与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占位患者,2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9例为造影CT、磁共振等临床资料证实,恶性肿瘤占28例.采用第二代新型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影剂注射方法分别采用静脉快速团注法和慢注法两种.首先观察了正常肝、肝硬化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在此基础上观察了肝占位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显示典型的原发性肝癌23例均发生动脉早期强化,21例(91%)呈快速消退即"快进快出"型,另2例<2 cm的高分化小肝癌表现为动脉早期强化,但消退缓慢.肝转移性肿瘤5例表现多样,呈动脉期或门脉期环状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消退可快可慢.肝血管瘤3例动脉期瘤内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持续时间长,数分钟后消退.对原发性肝癌23例进行了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的比较,发现团注法使肝癌病灶更快达到增强峰值,更有利于肝癌特征的显示.本组中31例进行了超声造影前、造影后、增强CT的诊断结果比较,肿瘤病灶的显示分别为76灶、99灶、75灶.11例恶性肿瘤病灶数目较造影前增多,其中87%(20/23灶)为3~10 mm小病灶.另5例显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肝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在显示肿瘤数目尤其发现微小病灶方面更优于增强CT,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阻断肝癌血供的效果以及指导RFA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71例肝癌患者共75个病灶,均为富血供肝癌,均因不宜行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或TACE疗效不佳拟行RFA。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1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消融阻断荷瘤血管(PAA)+褂1A组与单纯RFA组2组。PAA+RFA组38例患者共39个病灶,首先行CEuS确认肿瘤荷瘤血管及浸润范围,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PAA;即刻行CEUS评估肿瘤区域灌注及荷瘤血管阻断程度,并指导沿肿瘤外周区域及血供区域行肿瘤整体消融。单纯RFA组33例患者共36个病灶,于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消融,按计算方案及定位模式治疗,先消融肿瘤深部或临近其他脏器区域。治疗后1、3、6个月对2组患者行增强CT评价疗效。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消融病灶个数差异,应用矿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肿瘤病灶灭活率差异。结果PAA+RFA组患者PAA后即刻CEUS显示31个病灶(79.5%,31/39)瘤内灌注缺失范围超过70%,其中13个病灶(33.3%,13/39)显示肿瘤整体灌注缺失呈边界清晰规整的“日全食”征;8个病灶(20.5%,8/39)灌注缺失范围达40%~70%。PAA+RFA组38例患者共39个病灶PAA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42支主荷瘤血管良好显示;PAA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35支(83.3%,35/42)荷瘤血管被阻断,3支(7.1%,3/42)血管血流信号明显减少。PAA+RFA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3.18±1.42)个球灶,较单纯RFA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4.32±1.56)个球灶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5)。治疗后1个月PAA+RFA组肿瘤病灶灭活率为92.3%(36/39),高于单纯RFA组的66.7%(24/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4,P=0.001)。结论CEUS证实PAA可成功阻断或减少荷瘤血供,增大射频凝固坏死区,有效降低富血供大肿瘤RFA复发率;重视CEUS指导PAA下RFA治疗,可减少消融病灶数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微波与射频消融肝组织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微波和射频消融肝组织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小型香猪4头,麻醉后剖腹暴露肝脏,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凝固。能量为60W·600s,旁开电极5、10、15、20mm测温,比较2种凝固方法的热场特点、凝固范围及形状。结果60W·6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4.5±0.03)cm,(3.5±0.15)cm,横径分别为(3.0±0.15)cm,(3.0±0.35)cm,纵径二者差异显著(P<0.05),横径无显著差异。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P<0.05)。微波的中心温度较射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温度微波和射频无显著差异。微波凝固形成的充血带较射频略窄,微波和射频形成的凝固体的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微波和射频肝组织凝固的热场分布、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了解各自的凝固特性有利于2种技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静脉超声造影增强肝肿瘤彩色血流信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探讨经静脉超声造影对肝肿瘤彩色血流信号的增强作用及其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外周浅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后,观察33例肝肿瘤75个瘤结节造影前、后瘤结节内、外彩色血流增强情况。结果16例原发性肝癌25个瘤结节内及瘤周彩色血流明显增强;6例转移性肝癌22个瘤结节内彩色血流无明显增强,但瘤周血流增强明显;11例肝血管瘤28个瘤结节内彩色血流在造影即刻无明显增强,延迟显影则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伴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RFA治疗41例(RFA组),以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ation,TACE)治疗38例(TACE组)作为对照。结果RFA组总缓解率为48.78%(17/41),中位生存率为10.1个月,累计生存率:0.5a为58.38%,1a为33.33%,2a为9.52%;TACE组总缓解率为14.17%,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累计生存率0.5a为21.43%,1a为3.57%,2a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加重发生率相比:RFA组总胆红素(SB)为36.59%(15/41),谷丙转氨酶(ALT)为48.78%(20/41)和谷草转氨酶(AST)为68.29%(28/41);TACE组分别为78.95%(30/38),92.11%(35/38),84.21%(32/3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RFA治疗伴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小,肝功能损害轻,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测42例肝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人脾动脉(SA)、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参数,研究肝硬化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较无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SARI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无创性新指标;此外大量腹水的出现有可能减低门脉压力,减少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