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窗146例,半椎板切除15例,全椎板切除3例;结果:术后经平均3年4个月随访,优良率94.51%;结论:重视临床诊断,选择恰当入路,准确定位,彻底减压,严格术中操作和彻底止血,加强术后康复期指导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CT表现阴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1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收治 12例CT检查为阴性的腰腿痛病人 ,经脊髓造影或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证实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结合术中所见对CT显示阴性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2~ 5 3岁 ,平均 36 5岁。无明显外伤史 ,8例为重体力劳动者 ,7例术前有推拿按摩治疗史。病程 2个月~ 7年。所有病人均表现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 ,2例有间歇性跛行。腰椎侧凸 4例 ,椎旁压痛、放射痛 8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9例 ,小腿外侧、足部皮肤感觉减退 8例 ,屈肌力…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0年 8月~ 1995年 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84例 ,其中 18例因不同原因再次手术 ,再手术率为6 3%。 18例再手术病例经椎管造影、CT或MRI检查确认病变所在 ,行二次手术探查。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首次手术时年龄为 2 4~ 5 0岁 ,平均 35 2岁。再次手术时年龄 2 8~ 5 2岁 ,平均 40 5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 1 5年~ 7年 ,平均 3 5年。1 2 再手术原因 (1)因技术原因再手术者 8例 ,均为首次手术后症状依旧或减轻不明显。其中 4例经椎管造影见原间隙突出平面造影剂充盈缺损或中断 …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确实 ,已为医学界所公认。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病人术后效果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需进行再次手术。国内外报告再次手术率为 2~ 9.2 % [1 - 2 ] ,有的初次手术失败率高达 15 % [3 ] ,我科自 1988年以来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88例 ,再次手术者 36例 ,其中我科初次手术者 18例 ,再次手术率占 1.1%。现就再次手术原因和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3例 ,女 13例。初次手术时平均年龄 47.15岁 (2 3~ 6 8岁 ) ,再次手术时平均年龄 5 0 .8岁 (2 3~6 9岁 )。再次手术前病程最短 1天 ,最长3年 ,…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1998年,我院骨科行腰椎间盘出症再次手术16例(其中5例首次在外院手术),经8个月~9年随访,现就再次手术的原因、技术要点、手术效果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36.6岁,首次腰椎间盘突出:L4,5间盘突出8例,L5,S1间盘突出5例,L4,5和L5,S1双间盘突出3例。本院11例,占同期手术2.87%(11/382)。根据文献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率(2%~9.2%)。再次手术的原因 (1)髓核摘除不彻底2例。其中1例,髓核再突出,另1例,髓核碎片约0.3cm×0.5cm×0.5cm游离在椎管内。(2)遗漏一间盘突出2例,L4,5、L…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作者通过10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所见,将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部分:(1)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登工节段性椎管狭窄;(3)合并侧隐窝狭窄;(4)合并椎管、侧隐窝狭窄。术中讨论了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特点。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本组经术后半年-3.5年的随访,优良率为89%。 相似文献
12.
13.
赵俊华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6,5(1):34-35
目的:探讨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经后路行椎板开窗减压粘连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下腰椎节段突出,伴有椎管狭窄症,随访3年,根据粘连的原因及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以及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者,粘连较轻者,术后疗效佳。反之,疗效较差。结论: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与手术彻底及周围粘连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术中尽量注意保护骨性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损伤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腰牵引、按摩、理疗等综疗法治疗,治愈34例(68%),总有效率为48%。且病程小于3月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大于6月者。 相似文献
15.
16.
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对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治疗,CT引导下行腰椎间盘穿刺注射60μg/ml臭氧7~30ml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出现头晕2例、腹胀1例、双下肢无力1例,并发症发生率5.5%(4/73),经对症治疗均康复。按MacNab评价标准,治疗后3个月显效29例(39.7%),有效35例(48.0%),无效9例(12.3%);12个月显效32例(43.8%),有效33例(45.3%),无效8例(10.9%)。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男102例,女72例。年龄28~81岁,平均46.8岁。距初次手术时间7天~6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1例同时行Gd增强扫描。结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大多能很好的做出诊断,但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引起的神经根刺激患者却不如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不同部位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按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后路关节突切除,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横突间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出血量180ml;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出血量330ml,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正常。经过平均术后12个月的随访,除2例术前部分肌力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2种类型,适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扩大式开窗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优42例,进步7例,优良率87.5%。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后出现持续性疼痛是本症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作者认为,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名称提出,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