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特点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伍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67-267,281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感染念珠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标本运用生物梅里埃AP1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CHROMagra Candida显色培养基和真菌Mie药敏盒进行病原体的鉴定与药物感染试验。结果630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422林,检出率为67.0%,其他33.0%为非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分离的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380株(90.0%);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30株(7.1%),较少的热带念珠菌12株(2.8%)。临床常用抗真菌5种药物中,氟康唑敏感性为100%,两性霉素B敏感性为99%。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分离以白色念珠菌占明显优势之外,还有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念珠菌的感染。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保持较高的体外活性,是治疗真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住院病人肠道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之烽  唐秀英 《四川医学》1998,19(5):441-442
调查由酵母样真菌引起的住院病人肠道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155例住院病人肠道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统计显示,念珠菌属占绝对优势,达92.9%。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55.5%)、热带念珠菌(9.7%)以及光滑念珠菌(9.7%)。感染患者在科室分布中以老年科病区最多,其次为血液科病区。6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表明耐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5-氟胞嘧啶耐药率最低(0),二性霉素B耐药率最高(6.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进行了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率64.8%(46例),例次发病率74.6%(5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0.8%)、泌尿道(5.6%)、肠道(4.3%)、皮肤(4.3%)。病原菌检出率为76.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1例(60%),革兰氏阳性球菌9例(26%),真菌5例(14.3%),真菌和细菌复合感染3例,分析了诱发感染的多种因素,对其感染的防治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标本酵母样真菌的检出。方法 统计分析了两年来临床各类标本所检出的酵母样真菌分离株,结果 各类标本检出的酵母样真菌达26种,其中来自呼吸道标本的酵母样真菌种类最多。念珠菌属仍处于地优势地位,占95.7%,检出最多的是白色念珠菌(62.3%)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1.1%)。结论不同年龄组的统计的结果表明,酵母样真菌的检出率年龄的上升而增高,以老年人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187株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冰  朱家源  崔颖鹏  朱斌  刘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407-407,424
目的了解外科病房检出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外科各病区住院病人的血液、痰液、尿液引流液和大便等标本培养分离菌株。分离出的真菌用API20CAUX鉴定.用ATBFUNGUS进行药敏实验。结果2003年4月.2004年12月从外科病房检出真菌187株,居前3位为白色念株菌99株(53.0%)、热带念珠菌38株(20.3%)和光滑念珠菌26株(13.9%)。以痰液、尿液、大便3种标本的检出率较高。分别占45.4%、13.4%、10.2%。科室来源主要是SICU、器官移植外科、胃肠外科。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3.0%、98.9%、90.8%、59.8%。结论外科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株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引起,以呼吸道、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常见。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对菌株的敏感性高,是治疗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250例阴道炎性传播疾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异常或伴有外阴瘙痒的就诊250例进行了STD病原检测,总检出率为72.4%(181/250),其中念珠菌检出率最高(26.0%),其余依次为滴虫(21.2%),淋球菌(16.4%),合并感染(6.4%),阴虱(2.4%),其检出率差异显(P<0.01),合并感染中以淋球菌合并滴虫为最高(3.6%),其余依次为淋球菌合并念珠菌(1.6%),滴虫合并念珠菌(0.4%),淋球菌,滴虫,念珠菌合并感染(0.8%),各年龄组STD病原检出率以30-39岁组为最高(87.7%),其余依次为20-29岁组(77.8%),50-70岁组(65.0%),40-49岁组(51.3%),5-19岁组(36.8%),各年龄组差异显(P<0.01),研究结果提示,妇科应把育龄妇女阴道炎STD病原检测列为常规检查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和白念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与2004-2005年2个时期的5287份白带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检出率比较分析,用ATB FUNGUS2对110株白念珠菌进行4种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检测。结果2个时期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8.1%。有显著性差异(P〈0.005);4种药物对白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92.7%,两性霉素B 98.2%,氟康唑90.9%.伊曲康唑72.7%。结论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白念球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严重。  相似文献   

8.
对103例肿瘤病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3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56.3%),泌尿道次之(21.4%),103例患者标本共培养出真菌103株,以白色念珠菌占第1位(50.5%),热带念珠菌占第2位(25.2%),经统计分析认为:本组病例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病因与原发肿瘤疾病、年龄、手术及放射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抗代谢药物的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等危  相似文献   

9.
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碳源同化试验,辅以假菌丝试验、芽管生成试验、脲酶水解试验等,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进行了准确鉴定,结果显示: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8.57%,热带念珠菌占14.35%,近平滑念珠菌占5.01%,光滑念珠菌和其它少见的菌种共占12.07%;四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白色念珠菌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特别是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在胸腹水、血液和其它深部组织中的真菌感染,多是由热带念珠菌和其它少见的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感染念珠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标本运用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CHROMagar Candida显色培养基和真菌MIC药敏盒进行病原体的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15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211株,检出率为67%.其他33%为非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分离的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190株(90%);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15株(7%);较少的热带念珠菌6株(3%)。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临床常用抗真菌7种药物中,氟康唑敏感性为100%;两性霉素B敏感性为99%。耐药性以特比奈酚最高为93%;其次是制霉菌素为82%。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分离念珠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占明显优势之外,还有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念珠菌的感染。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对酵母样真菌的敏感性较好,而特比奈酚、制霉菌素的耐药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1例CRBSI采取回顾性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RBSI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36.2%),革兰阳性球菌(34.0%),革兰阴性杆菌(29.8%);其中非白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13/17株),真菌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最主要的菌种;置管部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RBSI病原菌以念珠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念珠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合理选择置管部位及改善全身状况能减少或避免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混合性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混合感染(MPI)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移植术后MPI的临床资料。结果二、三、四重感染分别为44.4%、38.9%、16.7%;细菌感染率100%、真菌感染77,8%,MCV感染61%,卡氏肺囊虫病22.2%,结核菌感染11.1%,细菌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真菌以念珠菌为主,14例(77.8%)出现ARDS,院内死亡5例(27.8%),放弃治疗3例(16.7%),院后追踪均死亡;痊愈10例(55.6%)。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混合感染符合免疫缺陷宿主肺部感染特点,高死亡率可能与早期痛原体检测困难、病原体耐药、患者经济状况有关,早期进行侵袭性肺部检查可能对提高早期病原菌的检出率、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糖小培养在酵母样真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四糖发酵、玉米-吐温琼脂小培养、芽管生成实验,对本院1996~19972a内临床发现的202例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5%(含类星形念珠菌3%),热带含珠菌占17%,近平滑含珠菌占5%,少见菌种及酵母菌占13%。从村本来源看,呼吸道标本占56.4%,泌尿道标本占19.0%,外伤标本占12.3%,消化道标本占8.4%,血液标  相似文献   

14.
浅部真菌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浅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病原真菌菌种的分析,了解感染及病原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朋直接镜检法、培养等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检验和鉴定。结果:临床送检的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为51.42%,培养阳性率为61.44%。在培养的标本中分离出14种菌种,分离得到的所有菌株中,红色毛癣菌71株(36.22%)、须癣毛癣菌46株(23.47%)及白念珠菌26株(13.27%)分占前3位。结论:皮肤癣菌是引起浅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须癣毛癣菌与白念珠菌也是重要的病原菌。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低于培养阳性率,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提高真菌的检出率,不轻易排除浅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临床标本中108株念珠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念珠菌的鉴定分类及药敏情况。方法 用沙保氏弱培养基分离真菌,用真菌ATB 试剂条做菌种鉴定分类及药敏分析。结果 108 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62 例,热带念珠菌28 例,假热带念珠菌4 例,克柔氏念珠菌5 例,季也蒙念珠菌6 例,近平滑念珠菌3 例。念珠菌对5- 氟胞嘧啶(5- FC) 、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Z) 、益康唑(ECO)、酮康唑(KET) 的敏感率分别为87-03% 、92-6% 、91-7% 、56-5% 、37-9% 、21-2% 。结论 应重视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时测定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95例前列腺炎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探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在真菌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查,采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与消堡氏脂培养基对照做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者进一步做菌种鉴定,结果从1138例前列腺液中真菌培养阳性者,改良沙堡氏液基为95例,占8.35%,沙堡氏琼脂基为30例,占2.64%,95例中白色念珠菌63株,占66.3%,热带念球菌15株,占15.8%,其他念珠菌17株,占17.9%,认为:(1)慢性前列腺炎与真菌感染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那些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要考察真菌感染的可能,(2)念珠菌性前列腺炎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3)采用改良沙堡氏液基可提高念珠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临床标本分离出酵母样真菌92株,采用VITEK-60YBC卡结合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er)进行鉴定分型。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2株酵母样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9.6%。分离菌株对氟康唑(FCZ)、酮康唑(KTC)、伊曲康唑(1TC)、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率分别为95.7%、96.7%、100%、100%、93.5%。结论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酵母菌感染和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标本酵母样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地区酵母样真菌的感染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0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液、痰液、尿液、阴道分泌物、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的520株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并用真菌药敏条上的10种抗真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其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痰液标本酵母样真菌检出率最高,达68.7%,其次是阴道分泌物为18.1%。共分离出白色念珠菌380株,占73%,热带念珠菌70株占13.5%。以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而对灰黄霉素耐药率高达82%。结论 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分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抗菌素及严重的基础病是病人感染真菌的主要原因;真菌药敏可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及染色法在口腔念球菌白斑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检测口腔白斑中念球菌感染的应用。「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口腔白斑是否存在念珠菌进行检测。「结果」107例口腔白斑,经PAS和六胺杂色,16.8%918/107)的口腔白斑检出含珠菌菌丝。念珠菌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PCR检出率为10%911/107),其中的白色念珠菌EO3基因片段的PCR检出率为6.5%(7/107)。「结论」组织化学染色法能  相似文献   

20.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发生真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年中631例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取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31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发生真菌感染144例(22.8%),1999年,2000年,2001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5.9%(32/201),21.5%(42/195),29.8%(70/235)。不同病种患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依次为:肺肿瘤40.7%(37/91),慢性支气管炎36.8%(61/66),肺源性心脏病22.1%(23/104),肺气肿19.2%(14/730,肺炎4.6%(9/197)。感染真菌种类分别为;白色念珠菌99例(占68.8%),热带念珠菌18例(占12.5%),平滑念珠菌16例(占11.1%),克柔念珠菌6例(占4.2%),曲霉菌5例(占3.5%)。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发生真菌感染的比率逐年增长,白色念珠菌是其主要致病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