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胶原的相关性,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互关系。方法设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心衰组按NYHA分级分成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3个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受试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结果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的逐渐恶化,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组间表达总体上有差异(P〈0.05或P〈0.01),PⅠCP、PⅢNP含量与NHE1 mRNA的△Ct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 mRNA的高水平表达,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胶原重塑及其与心功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正常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心肌胶原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用羊冠状动脉内微球栓塞法,对11只羊造成慢性心衰。6个月后,行血液动力学测定并检测心脏胶原含量和类别。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心衰组左心室(LV)胶原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明显增高。LV胶原含量和LV射血分数、LV舒张末压、dP/dtmin、LV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明显相关。提示在这种心衰模型中,心肌胶原含量和I/III比值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前胶原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1、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ⅠCP和PⅢNP含量,同时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心房内径、LVEF%,研究血浆ET-1、PⅠCP、PⅢNP的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心衰患者ET-1、PⅠCP、PⅢN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ET-1与血清PⅠCP、PⅢN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1;r=0.596,P〈0.01),血清PⅠCP与PⅢNP含量也呈正相关(r=0.688,P〈0.01)。结论老年心衰患者ET-1、PⅠCP、PⅢNP含量增加,内皮素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的效果.方法 20月龄的Wistar鼠45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大剂量辛伐他汀组[20 mg/(kg·d)]和小剂量辛伐他汀组[2 mg/(kg·d)],每组15只;另有15只3月龄的Wistar鼠作为青年对照组.辛伐他汀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4个月;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个月后,留取心脏标本,采用苦味酸 - 天狼腥红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比例;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MMP-9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的心肌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辛伐他汀可显著抑制这一变化(P<0.01);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组之间的比较显示,大剂量组的心肌胶原含量和MMP-9 mRNA表达水平低于小剂量组(P<0.05或P<0.01),而Ⅰ/Ⅲ型胶原比例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老年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例,抑制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5.
运动负荷大鼠心肌间质胶原形态重塑与心肌舒缩性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S-570型扫描电镜和RM-6200多道生理记录仪观察分析了不同运动条件下心肌间质胶原形态重塑和心肌舒缩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一般运动负荷导致心肌细胞与间质胶原同步增长,心肌舒缩性能增强;长期运动超负荷导致心肌细胞与间质胶原不成比例增长,间质胶原过度增生,心肌舒缩性能受到较严重损伤。心室内压的±d2P/d2P/dt2max是反映心肌舒缩性能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运动促进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与心肌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衰及心衰后进行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力能学、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衰的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心肌线粒体适应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心梗组(16只)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梗模型,假手术组(16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处理与心梗组相同。术后4周,心梗组和假手术组再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心梗运动组(MI+E)和假手术安静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Sham+E),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运动强度14米/分钟,每天40分钟,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术后1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大鼠心率(HR),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态3、态4呼吸和呼吸控制比(RCR),ATP生成活力。Western blot检查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因子PGC-1α,线粒体蛋白COXⅣ、COXⅠ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线粒体形态数量。结果:术后12周,假手术运动组LVIDs、LVIDd、EF、FS、SV、CO与假手术安静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态3呼吸、RCR、ATP生成活力高于假手术安静组,PGC-1α、COXⅣ、COXⅠ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心梗安静组与假手术安静组比较,LVIDs、LVIDd增加,EF、FS、CO降低,SV无明显差异,态4呼吸增加,RCR、ATP生成活力降低,PGC-1α、COXⅣ、COXⅠ蛋白表达增加。心梗运动组与心梗安静组比较LVIDs、LVIDd增加,EF、FS降低,CO增加,HR增加,SV无明显差异,态3呼吸、RCR、ATP生成活力增加,PGC-1α、COX IV、COX I蛋白表达增加。结论:(1)心衰后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可能是对心衰后心肌线粒体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反应。(2)心衰后进行运动训练能促进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但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并不能代偿心衰后心功能的下降,并有可能加重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7.
孙学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264-26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良好的临床护理,考察临床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经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后,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强化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长期模拟失重大鼠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期及长期模拟失重对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以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法观察了尾部悬吊4周(suspended 4-week,SUS-4)、尾部悬吊13周(suspended 13-week,SUS-13)大鼠与同步对照大鼠(controls,CON-4,CON-13)左室各部位心肌,室间隔与右室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氨酸升压素 (AVP)对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胶原合成和—氧化氮 (NO)合成的影响。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CFs,3 H -脯氨酸掺入法测定CFs胶原合成功能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CFsNO含量。结果 :①不同浓度AVP干预下CFs的3 H -脯氨酸掺入率随AVP浓度增加而增高 ,其中 10 -6mol·L-1AVP组的3 H -脯氨酸掺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7mol·L-1AVP干预下CFs的3 H -脯氨酸掺入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高 ,其中 36h组的3 H -脯氨酸掺入率显著高于 6h组。②不同浓度AVP干预下CFs的NO含量随AVP浓度增高而增加 ,其中 10 -7mol·L-1AVP组和 10 -6mol·L-1AVP组的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0 -9mol·L-1AVP组和 10 -8mol·L-1AVP组 ;10 -7mol·L-1AVP干预下CFs的NO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 ,其中 2 4h组和 36h组的NO含量显著高于 6h组和 12h组。结论 :AVP促进CFs胶原合成和NO合成 ,NO合成增加能够拮抗AVP的促CFs胶原合成作用 ,延缓心肌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8名(心衰组)和非心衰患者65名(对照组),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获得HRT、H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HRT、HRV、LVEF、LVEDD、QT间期离散度(QTcd)、平均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24 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没有统计学意义。HRT与LVEF、LVEDD、SDNN等指标呈相关关系。结论心衰组患者HRT减弱,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Kumita S Seino Y Cho K Nakajo H Toba M Fukushima Y Okamoto N Takano T Kumazaki T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2002,16(4):237-242
BACKGROUND: In contrast to 201TlCl, 99mTc-sestamibi shows very slow myocardial clearance after its initial myocardial uptake. In the present study, myocardial washout of 99mTc-sestamibi was calculated in patients with non-ischemic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and compared with biventricular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first-pass and ECG-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data. METHODS AND RESUL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99mTc-sestamibi, 25 patients with CHF and 8 normal controls (NC) were examined by ECG-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and planar data acquisition in the early and delayed (interval of 3 hours) phas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 peak filling rate (PFR, sec(-1)),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 ml) and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 ml) were automatically calculated from the ECG-gated SPECT data. Myocardial washout rates over 3 hour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early and delayed planar images. Myocardial washout rates in the CHF group (39.6+/-5.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C group (31.2+/-5.5%, p < 0.01). The myocardial washout rates for the 33 subject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LVEF (r = -0.61, p < 0.001), PFR (r = -0.47, p < 0.01), LVEDV (r = 0.45, p < 0.01) and LVESV (r = 0.48, p < 0.01). CONCLUSION: The myocardial washout rate of 99Tc-sestamibi is considered to be a novel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CHF患者,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至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按照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LVEF、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1年内住院次数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使用他汀药物治疗后LVESD低于对照组[(50.12±4.67)mm vs (54.89±4.53)mm],LVEDD低于对照组[(65.31±3.82)mm vs (68.59±4.58)mm],LVEF高于对照组[(49.52±4.52)% vs (44.21±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RP、LDL-C及NT-proBNP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1年内观察组住院次数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疾病的CHF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尿酸血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及左室重构程度的关系。方法 236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分为3组,分别为78、86、72例;按UA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132例)和高尿酸血症组(104例)。所有入选者入院后急诊或常规检查尿酸、肝肾功能、电解质等项目;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meter,LVPW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明显升高,发生率为44.1%,随着心功能损害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加(χ2=8.46,P〈0.05),尿酸水平增高(F=11.68,P〈0.05);血尿酸增高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LVEDd与血尿酸水平正相关(r=0.386,P〈0.01),LVEF与血尿酸水平负相关(r=-0.324,P〈0.05)。(F=11.68,P〈0.05)。结论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尿酸水平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体内的分布水平,以及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我院393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出CHF患者69例,进而按照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6例,心功能Ⅳ级组20例,同时选取25例无任何疾患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健康对照者和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血尿酸含量测定,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尖瓣瓣尖水平的E峰和A峰最大速度比(E/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尿酸含量为(239.72±102.31)μmol/L,CHF患者心功能I~Ⅱ级组血尿酸含量为(323.65±108.36)μmol/L,心功能Ⅲ级组血尿酸含量为(393.61±116.37)μmot/L,心功能Ⅳ级组血尿酸含量为(435.53±98.37)μmol/L,各组间血尿酸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血尿酸水平也显著地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衰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与E/A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价CHF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临床转归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例经PCI联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转入ICU后呼吸道的情况、液体管理效果、ECMO参数、镇静镇痛管理效果、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参数(pulse indicating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PICCO)进行综合分析,制订专业化、精细化的护理方案。
结果2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2~103 h后按计划撤除ECMO,163~214 h后拔除人工气道。2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分别在入住ICU第27天、第34天转出ICU继续治疗。
结论采用精细化液体管理策略是维护左心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撤除ECMO后,加强PICCO指标监测是进行镇静唤醒、早期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