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LISA)检测肺炎患儿血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结果:肺炎组111份血清中,特异性IgM检测阳性40份(36.04%);对照组30份血清检测均阴性。40份阳性血清中,8型病毒及支原体IgM检测阳性50例次,其中RSV1例(0.9%),ADV317例(6.3%),MP5例(4.5%),HSV1未检出;33份(29.7%)检测出1种特异性IgM,7份(6.3%)检测出2种或2种以上特异性IgM.结论:病毒及支原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南方的病原学分布与北方不同,多种病原可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时间段MP—IgM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取患儿静脉血,应用MP—IgM试剂盒对218例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几进行MP—IgM检测。结果218例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MP—IgM阳性172例(78.8%),病后第2周阳性89例,第3周阳性52例,第4周阳性31例。MP—IgM阳性出现较晚的患儿有以下特点:①发热时间长,年龄偏小。②肺部体征出现晚,肺部哆音、X线表现消散迟。③常有皮疹、肝脏损害等肺外表现。④联合应用抗生素比例高。⑤对抗生素疗程的依从性好。结论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血清中MP—IgM,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指导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廖芳宇  黄小娟  刘斌  张华 《西部医学》2021,33(5):701-704+708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呼吸道病毒和特殊病原体抗体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72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儿有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CHD组)208例和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组(LRI组)51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嗜肺军团菌IgM抗体(LP1A)、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A)、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QR-FA)、肺炎衣原体IgM抗体(CPnA)、腺病毒IgM抗体(ADVA)、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RSVA)、甲型流感病毒IgM抗体(IAVA)、乙型流感病毒IgM抗体(IBVA)、副流感病毒IgM抗体(PIVsA)等9种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及特殊病原体IgM抗体。比较两组9种呼吸道病原体及特殊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季节分布情况。结果 CHD组纳入研究的呼吸道病原体抗体九项检测,阳性共136例,LRI组纳入研究的呼吸道病毒及特殊病原体九项,阳性共305例,CHD组病原体IgM总阳性率(65.4%)高于LRI组阳性率(59.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与LRI组均以肺炎支原体(MP)最常见,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IBV),其余病毒及呼吸道特殊病原体检出阳性率较低。CHD组和LRI组相比较,在婴幼儿时期,CHD组较易感染MP,但在1~3岁时,则是易感染IBV(均P<0.05);冬春季,CHD组较易感染MP及IBV,而LRI组较易感染LP1及ADV,但两组LP1阳性率均低,无临床指导意义。结论 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特殊病原体抗体谱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相似,以MP最常见;在婴幼儿期及冬春季,CH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较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易于感染MP;在1~3岁年龄段及冬春季,易于感染IBV。  相似文献   

4.
张素梅  隋红  乔兴光 《吉林医学》2004,25(12):13-14
目的:应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抗MP—IgM),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结果:17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MP—IgM阳性389例,检出率为21.9%。年龄<3岁、3~6岁、6~13岁3个年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147/1012),30.5%(139/456)和33.9%(103/304)。取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有的205例,抗MP—IgM阳性156例,阳性率为76.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655例中,抗MP—IgM阳性仅为26例,假阳性率为4.0%。两组经统计χ2=48.2,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押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于雪莲  张红军 《中外医疗》2011,30(2):119-1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临床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但血沉大多升高。胸片1例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金标快速检测法测定13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并选择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8例作为对照。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864,P=-0.0000);7岁以上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阿奇霉素对MP—IgM阳性哮喘疗效显著,可作为有效治疗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以期寻求早期判断MP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28例MP肺炎患儿及15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50例体检正常小儿分别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别。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较MP肺炎组患儿C-反应蛋白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及MP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与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MP—IgM及C-反应蛋白同时测定可作为小儿MP急性期感染诊断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昌吉地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典型病原感染病原学情况,为今后的获得性肺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例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入院后7~10天内行支原体、衣原体IgM抗体及几种常见病毒IgM抗体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IgM抗体阳性3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2例,EB病毒IgM抗体阳性2例,铜绿假单胞菌IgM抗体阳性2例,革兰阳性杆菌IgM抗体阳性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两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由检查结果可知,肺炎衣原体病菌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细菌、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源的检出率为86.67%(13例)。结论昌吉地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不典型肺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衣原体,致病源在10d以内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9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发病与季节、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清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检测。结果9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抗体检出阳性496例,检出率为54.99%,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学龄期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也逐渐增多,其他年龄段偶有发生。结论MP是引发儿童肺炎的主要原因,血清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显示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能早期诊断的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MP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期儿童,7岁-13岁占65.8%,临床表现为发热(30/38),头痛、头晕、呕吐(28/38)、嗜睡、精神萎靡(13/38)、抽搐(2/38)。所有病例血清MP—IgM抗体阳性。25例脑脊液MP—IgM阳性,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小儿MP脑炎多发于学龄儿童,如果临床上用病毒或细菌感染不能解释一些症状、体征,并合并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MP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血清MP—IgM及脑脊液中MP—IgM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疗方法.方法:对7例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病例的诊疗过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阳性,母亲血TPHA均为阳性,经青霉素1个疗程驱梅治疗,治愈好转出院.结论: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患儿病原学与临床方面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支原体 (MP)DN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各种病毒特异性IgM。结果 :检出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 32例 ,阳性率 2 8.1% ,均有MP感染 ,结合临床出现 ,双重或多重感染以婴儿为主 ,且有两个多发年龄组 :<1岁 18例 (56 .3% ) ,3岁~ 7岁 10例 (31.3% )结论 :MP与病毒是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的主要致病原 ;临床表现上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 ,学龄儿主要表现MP肺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CT首诊征象对疑似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疑似输入性COVID-19首诊CT表现及临床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T不同分期病人发病时间的差异性;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胸部CT方法与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对确诊输入性COVID-19的差异性。结果34例疑似病例中COVID-1931例,其他类肺炎3例(其中甲型流感肺炎1例,乙型流感肺炎1例,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1例)。31例COVID-19胸部CT阳性者30例,阴性1例。胸部CT表现为早期的21例,进展期9例,重症期0例。进展期组病人发病时间(6.50±1.90)d,大于早期组(2.32±1.13)d(P < 0.01)。3例其他类型肺炎均表现为双肺散在多发磨玻璃影,部分可见实变。经一次核酸检测确诊23例,行2次或2次以上核酸检测确诊病例8例。胸部CT特征性表现较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对确诊输入性COVID-19的阳性率高(P < 0.05)。结论输入性COVID-19肺炎胸部CT虽然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多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实变,进展期病灶相互融合。对疑似病例而言,胸部CT的特征性表现较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阳性率较高,特殊时期对于疑似病例具有特征性CT表现者应同确诊病例一样对待。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及诊疗措施,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总结13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X线检查、血清学检测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本病冬春季发病率最高,占59.6%。5a以上儿童多见,共104例,占总病例数76.5%,5a以下32例,占23%,年龄最小为10个月,发病年龄有趋小的倾向。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常出现喘憋。肺外并发症较多。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变多以小片状阴影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临床及X线表现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血清学检测136例血冷凝集试验,105例阳性,其中60例同时作。MP-IgM检测,全部阳性。所有病例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治愈率100%。结论:诊断为肺炎的患儿,在持续发热或反复咳嗽而疗效欠佳时,要尽早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以确诊或排除肺炎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MP-IgM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有早期诊断价值。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此病有特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对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金标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抗体(Mp-l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共检测患儿541例,阳性数为148例,阳性率为27.4%。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小学儿童为较高,1岁以下为较低,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21-24
目的 分析厦门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并指导抗生素的合理运用。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367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鼻咽部的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药敏分析。结果 367 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288 例(78.47%)。288 例病原检出阳性的患儿中共检出病原株395 株,包括细菌222 株,占总病原的56.20%,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142 株、80 株,以流感嗜血杆菌(51 例),肺炎链球菌(41 例)为主;检出病毒93 株,以呼吸道合胞病毒(45 例)及腺病毒(35 例)为主,真菌感染9 例,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支原体71 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及头孢噻肟耐药;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结论 细菌是厦门市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的主要病原体,且革兰阴性菌占优势,早期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及细菌药敏实验分析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肺炎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与病毒混合感染也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医学综述》2012,18(2):319-3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小儿肺炎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WBC,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CRP、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WBC、CRP+WBC三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结论血清CRP、WBC联合检测对肺炎病原体的鉴别和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提高了细菌性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79例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48例和非VAP组31例,比较2组患儿胎龄、体质量、血浆蛋白、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血液酸碱度(pH)等,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体质量及血液pH值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儿性别、日龄和胎龄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白蛋白血症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不良、原发病致呼吸功能受损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导致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低白蛋白及长期呼吸机辅助是新生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连续3年对13 642例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 1、2、3型,流感病毒(IV)A型、B型和腺病毒(AD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病毒性肺炎占34.3%,其中RSV占25.8%,PIV4.7%,IV A 2.4%,IV B 0.2%,ADV 1.3%.RSV在≤1岁组检出率 33.1%,>1~3岁组19.7%,>3岁组5.1%(趋势χ2=763.4,P<0.001).ADV肺炎,>1~3岁组与>3岁组分别为2.3%及2.5%,均高于≤1岁组的0.7%(P<0.01).>1~3岁组IV A检出率3.4%,高于≤1岁组(χ2=18.2,P<0.01).>1~3岁组PIV 1肺炎占1.2%,较其它年龄组高(P<0.05).PIV 3,≤1岁组检出率 4.7%,>1~3岁组3.2%,>3岁组1.4%(趋势χ2=52.4,P<0.01).RSV感染率11月开始明显增高,持续到次年的3~4月份,但每年仍有差别.肺炎中RSV月感染率最高62.8%,IV A达15.7%.结论: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感染率高低依次为RSV、PIV、IV和ADV.RSV、PIV 3,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1岁婴儿ADV感染较少.幼儿较婴儿易致IV A感染.RSV流行见于冬春季,但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