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颈髓损伤的其它疾病相似,分析症状时有时难以将临床和体征归于颈椎的损害。选择本院住院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儿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提出一些看法。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1997年4月~1998年8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男12例,女3例。年龄65岁~75岁,平均70.1岁。l例为无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的75岁男性。二、方法:全部病例至少经两位神经科医师核查体征,定位于颈髓,行预MRI检查。经分析症状,排除其它病因,基本肯定这些症状来自颈椎的改变所致颈髓损…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的病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占颈椎病各类型中的10~18%。颈部MRI的应用为脊髓型颈推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无创伤性诊断手段。本文对经MRI诊断的14例脊髓型颈椎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袭 ,早期症状各异 ,患者常常反复求诊于骨科、神经科、理疗科等多个临床科室 ,容易引起误诊。 2 0 0 1 0 1~ 2 0 0 1 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该类患者 10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2~ 71岁 ,平均 60岁 ,起病至确诊时间 7± 3月。1 2 临床表现  10例患者均缓慢起病 ,逐渐手动作笨拙、步态不稳。手部肌肉萎缩 1例 ,小便障碍 2例。体格检查下肢肌张力增高 ,深感觉障碍 8例 ,有感觉障碍平面 4例。病理征检查 :颈椎静息位 (正常位 )Hoffmann征阳性 4例 ,颈椎过伸位Hoffm…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9年~1998年住我科的1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文献提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管因素,而并非是机械压迫因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为54.3岁,其中50岁以上占11例,约占61%,病程为2个月~2年。1.2 运动障碍 四肢瘫2例,其中1例轻瘫,1例肌力~级。截瘫3例均为轻瘫。偏瘫2例,肌力~级。单下肢轻瘫1例。四肢肌力增高2例,双下肢肌张力增高4例,双上肢肌张力增高1例。双手肌萎缩1例。单手肌萎缩3例,单侧上肢肌萎缩1例,有肉跳者3例。单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肢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7-2015-07收治的CSM患者6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分别采用DHI(Dunz9z手部功能指数)评分、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与神经功能,并观察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左右手DH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右手DHI评分分别为(79.33±6.17)分、(82.51±4.73)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d、7d、30d、60d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7d、30d、60dJOA评分分别为(11.02±1.59)分、(12.03±1.67)分、(13.92±1.96)分均明显升高(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地塞米松相比,甲基强的松龙可显著提高CSM患者DHI评分和JOA评分,对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有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动神经元病与颈椎病脊髓型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目前仍无法医治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而颈椎病脊髓型(CM)则可以采取一系列手段加以控制或使症状减轻。在临床工作中,两者容易相互误诊。有学者认为将CM误诊为MND是主要倾向。本文将我院近5年来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9.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也较少见,而由外伤诱发的脊髓型颈椎病更少见,且症状复杂,较易误诊。现对我院神经内科近2年收治的3例外伤诱发的脊髓型颈椎病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目的是深入了解CSM的自然演变过程。首先研究了影响CSM发病的几个因素:颈椎管矢状径,颈脊髓矢状径,椎体矢状径,动态性椎管形态及容积的变化:其发病过程包括颈椎间盘及其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三个阶段。我们认为:CSM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意义重大:某些保守治疗在发病早期可获得明显疗效;手术治疗直接去除压迫脊髓及其血管的因素.在脊髓的病理改变还处在可逆阶段时.手术治疗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出现根性损害及合并出现腕管综合征(CTS)比率,探讨CSM与CTS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 对96例诊断为CSM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统计出现根性损害及CTS的比率.结果 96例患者中神经源性损害(根性)61例;符合CTS诊断10例(10.4%),其中根性损害伴CTS 4例,单纯CTS 6例;双侧损害7例.CTS中单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8例,除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外尚有运动传导异常 2例,拇短展肌出现自发电位2例.结论 CSM出现根性损害和CTS比率均较高,可能存在双卡压机制.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潘旭东,韩仲岩,潘之清我们发现脊髓型颈椎病(C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关系很值得重视:(1)二者易相互误诊,但目前国内将CM误诊为MND为主要倾向;(2)二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研究认为CM是MND...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潘旭东,韩仲岩,潘之清我们发现脊髓型颈椎病(C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关系很值得重视:(1)二者易相互误诊,但目前国内将CM误诊为MND为主要倾向;(2)二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研究认为CM是MND...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5.
16.
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合并两病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两病并存者,年龄偏大,以波及高位颈髓居多,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和上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有助鉴别。结论: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同时存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应视运动神经元疾病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1年9月至2000年6月,采用颈前路手术摘除颈椎间盘加自体髂骨椎间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4例。9年间来院随访者56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6:1,平均48岁(28岁1例,30~39岁5例,40~49岁36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者4例)。随诊1~9年(1年者6例,2年者16例,3年以上者34例),病变部位发生在颈椎5~6者29例,占51.8%,在颈4~5、颈5~6者18例占32. 1%;颈 4~5、颈 5~6、颈6~7者9…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显微手术减压及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入路显微手术减压,12例取自体髂骨、26例用钛质网笼行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并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维持以及内植入物情况。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4.8分,平均改善率为86%。32例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者以及6例三节段病变者术后3个月内形成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全部病例术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全部植入物无脱落或移位。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方式,术野照明良好,经显微镜放大后解剖层次清晰,能准确识别各种病理损害,不但能使脊髓减压彻底而且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1例,均行MRI检查,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特征性MRI表现为,11例患者的病灶以颈髓多见,病变脊髓在T1WI像为低或等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病灶位于脊髓两侧和后部,病灶活动期呈斑片状或边缘强化,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对脊髓出现的可疑脱髓鞘病灶者有一定的帮助。结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MRI有助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是目前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切除椎间盘和骨嵴的前路减压和椎板切除的后路减压两大类。目前,大多主张采用前路减压的方法。 我科自1971年2月到1982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共70例。根据Guidetti氏脊髓功能受累的三级划分:轻度瘫痪者28例,中度瘫痪31例和重度瘫痪11例。所有的病人均做了脊柱平片检查和脊髓造影,证实了受累椎间隙的部位、数目和脊髓受压的程度。本组70例病人共行前路减压73次,其中3人各做2次手术。手术结果:优良者46例(65.7%),改善15例(21.4%),无变化者8例(11.4%)和恶化1例(14%),总计手术有效率(87.1%)。讨论中作者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几种因素,并强调彻底切除骨性压迫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