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副伤寒的扩散蔓延.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112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和224例对照,计算比值比(OR),及OR的95%可信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用生井水的OR值为17.98,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79.79,P<0.001).饮用生水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结论饮用井水为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相关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管理,开展学校饮用水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监测,保证学生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防止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全学校发病267例,其中学生病例255例,罹患率22.97%,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头痛、头晕。结论自备水源受污染及学生喝生水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掌握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特征与规律,为制定校内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一起发生在百色市田林县田林高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历时18天,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确诊病例为224例,疫情波及2023人,罹患率为11.7%;其中男生106例,女生118例;内宿生212例,外宿生12例;高一年级84例,高二年级82例,高三年级58例;16岁~18岁病例最多,占发病数的84%(188/224).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校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呈多个高峰,传播途径以聚集性同宿舍、同班级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特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疫情的监测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5.
朱庆 《海南医学》2012,23(22):132-133
目的分析海口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7-2011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44起,占全市暴发疫情总数的84.62%;3~4月发生18起,9~10月15起,分别占40.91%、34.09%;病种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水痘20起,占45.45%,甲型H1N1流感15起,占34.09%;小学发生28起,占63.64%,中学11起,占25.00%;病例相关疫苗免疫接种率为1.53%。结论春、秋季开学后的1~2个月是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高发期,中、小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是防控重点,针对性主动免疫是有效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本起大型企业中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统一个案调查、采样检测,并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和分析。结果确诊患者110例,罹患率7.82%,病例呈局限性且有家庭或同居室聚集现象;从患者6份标本和1份水样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杆菌,得以证实;暴露因子分析显示,饮生水与密切接触是造成本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差别有显著性(P<0.01),饮生水的OR=18.1,密切接触的OR=4.6。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暴发流行。亟需加强大型企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1999-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伤寒副伤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1999~2007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部分实验室检测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7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03419例,年均发病率30.79/10万,年均病死率0.09%,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率为全国发病率的4.38倍。报告伤寒病例占73.54%。年均发病率最高地区为黔西南州,其次是贵阳市和安顺市。全年均可发病,5~9月发病占62.30%。男女病例之比为1.28∶1,5~55岁发病占88.31%。农民发病占33.43%,学生占25.53%。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423起,报告病例20214例占19.55%,暴发疫情呈逐年减少趋势;暴发地点多在贫困农村、学校和城郊结合部;水型暴发起数占50.57%,食物型18.39%。流行菌型79.87%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19.31%。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及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6.44%、11.49%、8.05%、4.6%、2.3%及1.15%;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菌素敏感,对奈啶酸、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93.18%、2.27%及1.62%;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呈多重耐药。结论全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明显降低,部分地区发病率仍较高,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日益严重,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流行菌型及药敏监测势在必行,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控制措施,保证"洁净的饮用水、卫生的食物和有效的健康教育"等最基础和重要的措施落在实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伤寒副伤寒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8.
李庆芳  赵丽娟  马云良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43-1244,1247
目的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保山市昌宁县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共发生流感样病例50例,罹患率2.41%,随机抽取的5例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附录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每1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疫情持续7d,共确诊36例病例,罹患率为1.68%;男女性别比0.5∶1;住宿生走读生比3.5∶1。结论此次疫情为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及时隔离病例以及规范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阳江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流感的方法。方法分析阳江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并对社区人群按年龄分层抽样进行血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阳江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2起;10下旬至11月为发病高峰期;暴发疫情中小学占50.00%,中学占38.10%;患者男性占53.38%,女性占46.42%;社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0.63%。结论学生群体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危人群,针对疫情发生的不同时期相应地调整防控策略的防控效果显著;防控措施采取时间越早,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就越短,发病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1.
甲型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国内本病学校暴发报道较多,但该病煤矿暴发报道少见。2007年10月28日,宜春市丰城某煤矿陆续出现甲型副伤寒病人,发病共26例,经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源学检验,证实为一起甲型副伤寒菌所致的暴发疫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博乐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流感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1周的医学观察,收集和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检测情况。结果疫情持续11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244例,罹患率为7.88%。采集15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9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收集博乐市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各监测点咽拭子监测情况,301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为19例,阳性率为631%。结论该学校的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且为博乐市首起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传染源来自本地区,暴发原因主要是因学校人口稠密且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和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部分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0月6~24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例,疫情持续19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社区感染后引入学校所致。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6~ 7月 ,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第一中学相继出现“畏寒、发热、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据疫情回顾性调查报告 ,疑似伤寒病人 317例 ,其中住院治疗 2 17例 ,确诊病人为 16 6例 ,无死亡病例。造成此次疫情暴发流行的原因 ,初步确定为该校井水源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潘桂秋 《广西医学》2010,32(6):734-735
目的分析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处理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9年9月15日至9月22日,该校共报告有流感样症状患者45例,其中16例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4例阳性。结论该起疫情是苍梧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例数,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1 148例(实验室确诊1 064例,临床诊断84例),发病率为35.16/10万;发生重症及危重病例64例,死亡12人;报告24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共计发病338例;发病高峰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高峰期共报告病例629例,占总病例数的54.79%;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7~24岁,共报告838例,占总发病数的73.00%;发病以学生为主,报告809例,占70.47%。结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人群为学生,安排学生及早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学校的暴发流行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1—2022年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流感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1—2022年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现场流调相关资料和呼吸道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南昌市2011—2022年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42起,累计报告发病数2 880例,患病率为1.89%。共采集呼吸道样本1 26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总检出率为58.91%。2017—2019年暴发疫情数占比最高,2011—2013年最低,疫情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占79.58%),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场所分布主要以小学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70.42%(100/142);2011—2022年各型流感病毒均有检出,每年有2种及以上型别的流感病毒流行,暴发流行的优势毒株总体呈现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BV交替流行的趋势。2011—2019年南昌市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南昌地区采取多种非药物防控措施进行管控新冠疫情,各种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量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灵武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43起暴发疫情,发病381例,罹患率0.87%,死亡1例。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并以小学及托幼机构为主,病种以水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为主,两个小高峰集中在3~6月和10~12月份。结论小学与幼儿园是各种暴发疫情发生的高发场所,控制传染源、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防病意识,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深圳市甲型副伤寒PulseNet数据库,用于甲型副伤寒的实时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深圳市2002-2007年散发和爆发的24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染色体DNA进行酶切电泳,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电子化数据分析,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深圳市甲型副伤寒菌株各年间差异较小,用Xba酶切仅呈现6种PFGE图谱。同一起甲副暴发的临床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各区和各年代的分离株都存在有相同的PFGE带型。结论深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变异较小,呈长期流行趋势,甲型副伤寒PulseNet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对直观地分析各起疫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疫情的控制和传染来源的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元谋县2006-201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元谋县2006-2015年10年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元谋县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661例,年均发病率30.68/10万。其中伤寒病例562例,占85.02%;副伤寒病例99例,占14.98%。主要分布于元马镇、黄瓜园镇和老城乡,占发病总数的64.90%;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82.91%;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同月份均有散发,并有上升趋势。结论元谋县伤寒副伤寒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要针对流行特征实施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