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人诱法,用电动吸蚊器捕捉停落在人体吸血的雌蚊.结果 甘肃省长江流域白纹伊蚊出现时间为6月上旬,种群密度呈单峰曲线,显示高峰在7月,密度为59只/人工小时,8月陡然下降,10月上旬消失,峰期较短.结论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在7月份,应在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灭蚊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北方边界及密度,了解登革热传播危险程度及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9月依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专项调查方案》,对县内城市居民区、农村居民区、旅游景区、养殖耕种区、特殊场所等五种生态环境分别以诱蚊诱卵器、诱蚊灯、容器法及吸蚊器、人工捕捉方法进行调查监测;结果涉县境内的北纬36°17′至36°55′,东经113°26′至114°之间存在白纹伊蚊,这是涉县首次发现白纹伊蚊,且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均超过20%;结论涉县及周边区域未来对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同时对白蚊伊蚊河北省分布情况确定提供重要依据,也对河北省相关蚊媒传染病防控有着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生态特征,为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调查居民室内外积水容器的种类和幼虫孳生情况。结果白纹伊蚊平均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和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分别为84.5、46.9和43.1;莆田涵江、福州连江、厦门集美、漳州东山、宁德福鼎和南平武夷山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73.1、109.5、87.3、74.7、63.1和61.9;幼虫孳生地类型以废弃的缸、罐、桶、碗等闲置容器为主。结论福建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大大超过登革热流行高危险指数,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 :调查孳生地种类 ,捕捞幼虫计数密度 ,户外诱捕成蚊计算刺叮率 (只 /人工小时 )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 ,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 ,最高密度依次达 96 0条 /勺、 90 0条 /勺、 5 0 0条 /勺和 93条 /勺 ,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 ,分别为 186只 /人工小时、 112只 /人工小时、 18只 /人工小时和10只 /人工小时 ,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 ,仅为 16 .3%。结论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 ,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泸州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执行,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reteau index,BI),成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结果共调查1 600户,积水数3 328个,其中阳性43个,BI值为2.7,容器指数(Containerindex,CI)为1.29%。4~11月6类生境共捕获8只白纹伊蚊,平均密度为0.25只/(人工·h)。8月密度最大,为0.75只/(人工·h),4、6、11月未捕获到。结论 BI≤5,叮咬指数≤2,提示白纹伊蚊密度较低,登革热媒介传播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才新 《医学动物防制》2003,19(10):605-606
<正>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乙型脑炎、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也是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蚊种。1997年6~8月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在自贡市的公园、宾馆、机关大院、废品收购站、陶罐存放点、建筑工地和居民区,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调查。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在居民区的7楼屋顶设点监测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现将结果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8.
龙岩地区白纹伊蚊孳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调查孳生地种类,捕捞幼虫计数密度,户外诱捕成蚊计算棘叮率(只/人工小时)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最高密度依次达960条/勺,900条/勺,500条/勺和93条/勺,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分别为186只/人工小时,112只/人工小时,18只/人工小时和10只/人工小时,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仅为16.3%。结论:龙岩市白蚊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桓台县白纹伊蚊孳生习性、成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幼虫调查采用勺计数法;成蚊调查采用紫外线灯诱捕法和认账诱捕法。结果幼虫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居民区和医院蚊密度较高,公园密度较低,7~9月为高峰;成蚊密度以公园和城乡结合部较高。季节消长明显,峰值出现在8月,呈单峰型。结论桓台县白纹伊蚊在不同环境中均可存在,但密度不同;密度高峰与温度和降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白纹伊蚊-登革热的重要媒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属于长角亚目蚊科 (Culicidae)。它的形态特征是中等大小的黑色蚊虫 ,上面并具由白色鳞片形成的斑纹。中胸盾片上有一条银白窄鳞形成的中央纵条 ,前端后伸而略为细削 ,并在小盾片前区分叉 ,有的在分叉前中断 ,叉枝两侧有一对白色亚短中线。翅基上有一些白色窄鳞 ,小盾片覆盖银白宽鳞 ,中叶末端有黑宽鳞。触须覆白鳞片。有亚气门鳞簇 ,无气门后和气门下鳞簇。翅鳞一致深褐色 ,仅前缘脉基端有一白点。后足跗节 1~ 4有基白环 ,跗节 V全白或大部白色。一、危害白纹伊蚊刺叮凶猛异常 ,刺叮后皮肤奇痒、可引起皮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实验区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悬浮剂,处理蚊虫栖息的植被,治理成蚊密度;采用直接投入缓释剂和孳生地治理白纹伊蚊幼虫。对照区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实验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叮咬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控制效果。结果在采用防制方法后的1 d~4 w期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的布雷图指数达到70.11%~95.88%,而成蚊的叮咬指数达到40.39%~93.12%种群密度的下降效果;并且在第4周后幼虫密度的下降维持在95%以上,而成蚊的密度下降维持在90%以上。结论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不同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范围和水平以及种群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供水情况、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2007年7~8月在海南省全部或部分市、县(区)选一个或几个易于伊蚊媒介孳生的自然村进行登革热媒介幼虫横断面调查,计算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容器指数(ContainerIndex,CI)、布雷图指数(BreteauIndex,BI)等,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全省BI值最高为123,最低为13.3,全省平均BI值37.4;CI值最高为46.4,最低为6.2,全省平均CI值20.7。积水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暂时性容器BI值高于永久性容器,室外容器的BI值大于室内容器;海南岛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有分布,但以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中部市县只监测到白蚊伊蚊分布。结论海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再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必须加强全省媒介控制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应采取清除小积水容器、翻盆倒罐、定期清洗水缸、水缸加盖和水缸养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工地伊蚊孳生地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工地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随机抽取12条街道,进行工地伊蚊密度横断面调查,计算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并评价蚊媒风险.结果 海珠区共调查88个工地,平均容器指数M(Pu,P75)为15(0,40),城乡结合地区显著高于城区(Z=40.06,P<0.001);闲置工地平均容器指数最高,小型工地则最低,大中型、小型和闲置工地间有显著性差异(Z=12.38,P=0.002);此外,蚊媒风险评估,工地达标率仅36.36%.结论 海珠区工地伊蚊媒介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爆发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工地蚊媒控制,坚持卫生环境、清除孳生地和定期灭蚊等有效措施,才能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4.
白纹伊蚊监测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3~1988年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指数监测,本区年密度等级在2~6级之间,而常年七、八、九三个月份的密度等级一般较高,如1984年高达六至九级之间。按世界卫生组织“密度在病疫上的价值”……密度等级共分九级,若超过五级的地区,将出现高度传播的危险性。由于本区四个街道地处闹市中心,人口流动量大,潜在危险很大,如果在六~九月份白纹伊蚊繁殖活动高峰季节,若有传染源进入,将会发生登革热流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与密度对白纹伊蚊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饲料组成、养殖密度和糖水浓度对白纹伊蚊幼虫发育速度、化蛹率和成虫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442号和622号饲料适合于白纹伊蚊幼虫的生长发育,PT50和 PT95均不超过6.5和8.0天,化蛹率也在90%以上,幼虫养殖密度应选择在5条/cm~2左右;成蚊喂食10—20%的糖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气候因素对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Matlab 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模块,用广州市1995~2001年各月的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绝对湿度、平均蒸发量、平均降雨量、日照时间、平均风速等气候数据与白纹伊蚊等级数据建立误差反向传播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神经网络经25次学习和训练,误差从0.305539下降至2.93751×10-14,通过建立的基于气候因素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预测,其预测符合率为80%.结论 基于气候因素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预测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嘉陵江流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情况,为我国白纹伊蚊边界分布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诱法、口吸吸蚊管、电动吸蚊管、捕虫网。结果在甘肃省嘉陵江流域的徽县城关镇唐庄村废旧轮胎收购站、花圃及周围环境中采获雌雄蚊虫160多只,经成蚊形态鉴别特征及实验室雄蚊尾器制作、鉴定,确定为白纹伊蚊,这是甘肃省自建国以来首次在嘉陵江流域发现白纹伊蚊,填补了甘肃省没有白纹伊蚊调查研究的空白。结论甘肃省嘉陵江流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发现,为我国白纹伊蚊地理分布向西北延伸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季节消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及白纹蚊种群密度、孳生习性、季节消长,为监测与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997年雨季至1998年旱季采用诱卵器诱捕方法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诱捕. 结果在原登革热流行区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共检查诱卵2 560个,诱卵器阳性数为416个,其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与此两种蚊虫混合孳生诱卵器阳性数分别为170个、230个与16个,其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64、8.98与0.63.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查出埃及伊蚊诱卵器指数按高低顺序为大拉村(16.72)、新坡镇(4.06)、金江镇B区(3.91)、金江镇A区(1.88);而查出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以金江镇B区为最高(12.03),其次为新坡镇(11.41)、大拉村(9.06)、金江镇A区(3.44);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在雨季(4~9月);在旱季(1~3月)则明显下降.在室内、外查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25与3.69及7.50与20.62;室外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是室内的5.59倍,而埃及伊蚊仅为1.2倍.结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在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大量存在;其种群密度与住宅区环境条件、气象因素有关.埃及伊蚊仍喜欢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则喜欢孳生于室外积水容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12月在沙坪坝区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公园和旧轮胎堆放地等4类生境中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6—7月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天星桥街道、覃家岗街道、山洞街道等4个街道采集白纹伊蚊幼虫,饲养至成蚊采用诊断剂量法中的成蚊接触筒法测定其抗药性;利用SPSS20.0软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对不同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进行比较。结果 沙坪坝区2020年平均帐诱指数为1.81只/(顶·h),其中,城镇居民区成蚊密度最高,帐诱指数为2.26只/(顶·h),4类生境的白纹伊蚊成蚊活动高峰期在6—9月。不同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3,P>0.05),不同月份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有统计学意义(F=10.197,P<0.05)。白纹伊蚊成蚊对0.03%溴氰菊酯、0.4%氯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0.07%高效氟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对0.05%残杀威、0.2%噁虫威、0.5%马拉硫磷、0.2%杀螟硫磷、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